用戶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1. 各大APP里的用戶協議感覺霸王條款很多,單方面的各種免責,這是否合法
各大APP裡面的用戶協議霸王條款的確很多,單方面免責不合法。強制性要求用戶選同意,有很多人只是為了用APP就會下載下來,一旦點拒絕,就完全進入不了頁面,下載下來也沒有用,最後也只有下卸載。這種提問雖然已經顯示出來是可以選擇確認或是拒絕,基本上是一種霸王條款。很多APP在使用時會彈出各種彈窗廣告,在買東西時也能感覺到還沒有搜索商品名稱,自己想要買的相關產品就已經顯現在旁邊,這都是因為隱私已經被暴露了,那麼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總之,很多商家為了獲取自己的利益,無所不用其極,涉嫌了我們的隱私。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約束某些APP,讓他們不再有可乘之機。
2. 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1、只要協議書的內容沒有法律所禁止的規定,並且是在雙方公平、自願的情況下達內成的,就有法律效力。容
2、如果協議中的內容涉及部分法律禁止的規定,也不能完全否定協議書的法律效力,但對法律有禁止規定的條款將無效!
3、自行達成的協議是可以反悔的,但在訴訟中將做為一項考量的參照。經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公證部門等主持達成的協議完全有效。
3. 服務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具有法律效力。
服務協議等同於服務合同,受《合同法》的保護,因此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規避法律的條款和侵害當事人利益的「霸王條款」沒有法律效力。因為這類條款違反合同法原則。
4. 平台注冊時默認簽訂的用戶協議,裡面有免責說明,屬不屬於霸王條款這算格式條款吧,有法律效力嗎
1,用戶抄協議屬於合同性襲質,其中條款屬於按照合同法的要求在協議中的必要內容,不屬於侵權。
2,依《合同法》規定,合同的條件包括:
第十二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5. 在app上兩個用戶之間簽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摘要 看情況:
6. 沒看就同意的用戶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目前,各種互聯網產品已經進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應該都發現了,我們經常被要求勾選一個「用戶協議」,以表示自己已經了解並同意相關的條款,但在實際操作中,大量用戶根本沒有仔細看過其中的條款,不了解自己擁有什麼權利和需要承擔怎麼樣的義務,那麼這個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合同法》中對於格式合同中的條款給出了明確的定義:「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由於合同條款制定的時候是沒有經過雙方協商的,所以《合同法》對於格式合同特別作出了以下規定,以保障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1)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有提示、說明的義務,應當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並按照對方的要求予以說明;(2)免除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當事人主要義務、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當事人主要權利的格式條款無效;(3)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因此,只要一份用戶協議符合《合同法》中對於格式合同的要求,而且不存在其他法定無效的情形,那麼在原則上基本可以認為它具備法律效力。
那麼有用戶協議,企業就能「為所欲為」嗎?
並不是的,這個時候有一個操作,叫做「主張合同無效」。
《合同法》對於格式合同條款的無效判定,在第四十條中給出了自己的解釋:「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此外在國家工商行政總局頒布的《網路交易管理辦法》中第十七條也規定:「網路商品經營者、有關服務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合同格式條款的,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按照公平原則確定交易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採用顯著的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網路商品經營者、有關服務經營者不得以合同格式條款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合同格式條款並藉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格式條款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後服務、民事責任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並藉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也就是說,雖然這些條款是當事人雙方沒有協商就制定出來了,用戶也在各種原因下自願簽署了,但如果企業想要依靠這樣的協議文件免除自己理應擔負的責任,加重用戶需要承擔的責任,這都是行不通的。在合同條款中存在明顯的不平等、不合理之時,用戶是有權主張合同文件無效的。
7. 在app上兩個用戶之間簽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這種協議只要是協議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不損害國家集體利益,就是有效的,不必經過律師審核。律師審核只是為了保證合同文本對委託人更有利,降低合同風險。有些企業在簽訂合同前找律師審核,只是在履行內部的法律事務程序,屬於內部管理問題,不是法律要求的。
8. 小孩子在家長沒同意的情況下同意用戶協議有效嗎
您好:只要您孩子還沒滿十八周歲的話,那麼用戶協議是無效的,因為未滿十八歲的孩子沒有民事權利的,只要家長不承認,通常同意用戶協議是無效的!
所以小孩子在家沒有經過家長同意就同意用戶協議是無效!希望能幫到您,望採納,謝謝!
9. 企業如何加強用戶協議的法律效力
現行《合同法》《網路交易管理辦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對於用戶協議這種格式合同有非常多的要求和限制,那麼作為企業一方,應該如何優化增強協議的法律效力呢?
首先,我們要認真謹慎地審閱每一條格式條款,除了避免字句上表達模糊的情況,還要看是否存在一些不平等、不合理的情況,避免用戶因此主張合同無效。
其次,我們可以在一些需要用戶特別注意的重要條款上進行加粗、傾斜、下劃線等操作突出顯示,盡可能地盡到己方提示、說明的義務。在頁面設置上,要讓用戶主動勾選同意後,才能點擊下一步,而不能設置默認勾選同意。
上面的一些法律條文聽起來很復雜,但實際上如果能夠妥善用好用戶協議這種合同文件,是可以在各種民事活動中保障我們自身的合法權益。
10. 協議都有法律效力嗎
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協議有效的條件主要有: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當事人各方意思表示真實且一致;
3、協議書內容與簽訂程序均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