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分公司負責人濫用職權的法律責任

分公司負責人濫用職權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24 06:26:51

① 公司法人濫用職權需要承擔什麼後果

公司就是法人,不會濫用職權。法定代幣人濫用職權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使用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法定代表人原則上對公司的債務不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第六十二條
法定代表人因執行職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法人承擔民事責任。

② 公司高管濫用職權一般怎麼處理

應當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處罰公司高管濫用職權行為。如果沒有規章制度按照慣例處罰,按照公司慣例或者公司領導隨心所欲,當事人申請勞動仲裁可能使公司被動。

③ 分公司經理有權私刻分公司印章嗎,原本分公司已有印章,這屬於濫用職權還是構成偽造公司印章罪

1、總公司有無印章管理制度?
2、分公司總經理如在未請示、未獲授權、原印章未被有效決定作廢、未向公安機關備案情況下私刻印章,從該罪構成看有較大可能涉嫌偽造公司印章罪。
以上屬於個人理解、學理解釋,不能視作權威解答。

④ 法律問題:總公司可以追究分公司負責人的刑事責任嗎

我也認為是構成詐騙罪。理由如下:
第一、詐騙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第二、分公司負責人虛構總公司借款的情況,隱瞞其沒有代理許可權的事實,騙取其他單位向其貸款。也就是說,分公司負責人不是騙總公司,而是騙其他單位;讓其他單位陷入錯誤的認識,而自願地將錢交付給他。
第三、詐騙的客體就是其他單位的錢財。
第四、總公司向其他單位(受騙單位)支付欠款的事實,是一種代為償還的行為。也就是說總公司代犯罪嫌疑人(分公司責任人)支付了欠款。同時,這種代付行為,在總公司與犯罪嫌疑人之間,產生了不當得利之債。
第五、總公司是否承認掛靠關系,與本案無關。總公司承認掛靠關系,只是表明對其原來以分公司名義做事的一種承認。而本案,關鍵是:是否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⑤ 單位濫用職權會觸犯法律嗎

法律分析:濫用職權和玩忽職守都是屬於違法犯罪的行為,單位是不能出現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情形的,如果造成嚴重損失的,就構成刑事犯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⑥ 法律問題,可以追究分公司負責人的刑事責任嗎

總公司可以以偽造企業印章罪報案,追究分公司負責人的刑事責任。

⑦ 股東濫用職權責任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股東濫用職權的,如果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要求賠償的需要承擔舉證責任,在舉證時不但要舉證證明濫用權利股東的權利濫用行為存在,還要證明公司或者其他股東所遭受的損失存在,並且須證明公司或者其他股東所遭受的損失是由於濫用權利股東的權利濫用行為造成的。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二十條,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⑧ 公司企業人員濫用職權構成什麼犯罪

法律分析: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行為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八十五條 受賄罪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受賄罪侵犯了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及公私財物所有權。

⑨ 設立分公司,子公司時面臨哪些法律風險

您好,分公司是指在業務、資金、人事等方面受本公司管轄而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分回支機構。由答於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所以一旦設立,其在經營期間所發生的債權債務關系都歸屬於總公司,這在客觀上增加了總公司的法律風險。
子公司是指一定數額的股份被另一公司控制或依照協議被另一公司實際控制、支配的公司。子公司雖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能以自己的名義開展經營活動,獨立承擔法律責任,但涉及公司利益的重大決策或重大人事安排,仍要由母公司決定。
實踐中,有的企業設立子公司的目的就是作為母公司對外生產經營、投資的一個「擋箭牌」,子公司完全由母公司在背後操控,子公司只是一個「空殼」,盈利歸屬母公司或母公司參與分紅,虧損則由子公司以其有限資產(大多數的情況就是注冊資本)承擔有限責任。法律對這種情況進行了規制,如果企業出現違法情況,就可能面臨被「揭開公司面紗」,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債務同樣需承擔責任。1121

熱點內容
勞動法工齡賠償從哪年生效 發布:2025-02-04 06:37:54 瀏覽:922
下列關於行政許可法律責任說法錯誤的是 發布:2025-02-04 06:32:56 瀏覽:954
勞動法工資不給 發布:2025-02-04 06:30:44 瀏覽:602
合同法中對日期的規定 發布:2025-02-04 06:23:35 瀏覽:131
道德經第77章 發布:2025-02-04 05:58:04 瀏覽:946
民法典司法機關 發布:2025-02-04 05:51:44 瀏覽:963
道德和情理 發布:2025-02-04 05:48:43 瀏覽:743
常人方法學的創始人是 發布:2025-02-04 04:47:18 瀏覽:415
刑事訴訟法中案情重大的標准 發布:2025-02-04 04:39:23 瀏覽:498
法治頻道懺悔錄 發布:2025-02-04 04:37:05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