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中生講法律知識
Ⅰ 求關於法制、紀律的國旗下演講,我是高中生,所以內容要適當,不要太短,速求。。。
你好!下面幾篇都是,希望對你有用!
國旗下講話稿:紀律,人生的航標
高中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我們都希望在十六中這片沃土上插上理想的翅膀,讓自己的蔚藍天空更廣闊,因此我們每個同學都必須珍惜學習機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唯有通過學習,我們才能更好的實現自身價值,體現我們的重要性。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之中,都必須靠大家共同來維護,而良好的學習氛圍,需要嚴明的記律來規范。需要正確的方向來引導。因此我要說,規矩決定成敗,紀律塑造未來。
我們要清楚學習與遵守紀律的關系,紀律是約束我們行為的標桿,約束行為的目的是讓大家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做。人沒有了紀律的約束,就像斷了線的風箏,頃刻的放縱,卻永遠都不能再飛起來了。 成功的終點很遠,而打開正確的門,就能找到最便捷的方向。成功的迷很多,而按照正確的提示就能找到最簡單的答案。這正確的提示便是嚴明的紀律和刻苦的學習。
在學校,紀律不僅僅是保證學校教學和各項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而且也關繫到一代棟梁高尚品德的形成。我們應該提高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增強紀律修養,做遵守紀律的模範。那麼,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不斷增強紀律觀念。首先,要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紀律的重要性。只有我們認識到了紀律的重要性,並使之成為一種內心實在的要求,我們才能去自覺地遵守紀律。其次,要認真學習法律法規和學校的規章制度,樹立法制觀念和紀律觀念,知道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再次,要正確處理自由與紀律的關系,培養自身管理自己、約束自己的能力,做到在任何情況下,思想上不忘紀律觀念,行動上不違反各項紀律和規章制度。
第二,遵守紀律貴在實踐。良好的紀律修養要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各種紀律規范作為自己的行為准則,嚴格約束自己,鍛煉自己,才能真正成為遵守紀律的模範。
第三,敢於同違反紀律的行為作斗爭。紀律是集體的靈魂,維護紀律人人有責。敢於同各種違反紀律的行為作斗爭,是維持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創造良好學習環境的重要保證。
紀律,是茫茫戈壁的一片綠洲,是遠行者手中的羅盤,是黑夜裡的明燈,是冰天雪地里令你怦然心動的溫暖與勇氣。
紀律,是最遠又是最近的一個夢,他時刻跟隨著你,同你分享歡樂,共擔憂愁;讓我們遵守紀律,鼓起信心,在人生的旅途上飛舟扼浪,輕舞飛揚!
國旗下講話稿:《自律》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自律
北風呼呼,送走了一場剛剛落幕的期中考。現在面對我們的是更年輕的挑戰,是一片需要我們用更多汗血揮灑的田野。此時此刻,我們不能放鬆懈怠,而需要自律,自己約束自己。
正如普羅塗斯說過:「能主宰自己靈魂的人,將永遠被稱為征服者的征服者「。一次放鬆,似乎是茫茫人生坎坷中的一片浪花,而一時懈怠,似乎只是漫漫機遇上的一顆沙礫,但一次次放鬆與懈怠的累積,將會演變成頑固不化的惡習,也只有嚴於律已,能時刻約束自己的人,才會走向成功,如果一個人不能自我控制,那麼,他又談何駕駛未來。越王勾踐正是嚴於律已,卧薪嘗膽,才有「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壯舉。
也許你會認為,自律名人,偉人才應修為的。其實不然,我們青少年正處於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更應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做到自律,自習時認真學習,不高聲喧嘩,或是食堂就餐,自覺排隊,這些都是自律的表現。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有不和諧的音符:有的人臟話隨口而出,有的人頂著一頭自以為明星的亮發四處張揚,更有甚者,拿著手機,小靈通高談闊論。也許這些在你看來是最普遍的,但這卻也是破壞和諧生活的始作俑者。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三心二意,虛度時光,不嚴於律已,終將一事無成。自律不能光放在嘴邊說,它是沉默中一小步一小步不間斷的跨越,它是意志力支撐下的行動。
也許你的力量很小,但如果你擁有堅毅的自製力,鍥而不舍,沒有不可能征服的高峰;也許你的智力愚鈍,但只要你擁有頑強的自控力,堅忍不拔,便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行百里者半九十」「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就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磨練自己的意志,錘煉自己的毅力,嚴格自律。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高興和大家相聚在這個美麗的一天,也非常感謝大家給我這個上台的機會,謝謝!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法在我身邊》。
天平是衡量權利義務的信物;法槌是懲惡揚善的利器;法官是社會主義的保障;法律是天下之公器。
「法律,是由立法機關制定、頒布的強制各種行為的規律的總稱。」這是《現代漢語詞典》上對法律的解釋,但它對於我來說,那是太抽象太模糊了。是兒時的游戲讓我懂得了規則的制訂和遵守;是《青少年保護法》讓我接觸了真正的法律條文;是學校的普法教育讓我學到了許多法律常識,漸漸地我知道了學法,守法的重要性。
其實,法律無處不在,在社會、在學校,就在我身邊。
人們常說,家庭是我們的第一課堂,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記得班裡曾做過一次試驗。老師問:如果有人欺負你,你怎麼辦?竟然有半數以上的同學回答:打他,跟他拼了。老師接著問:為什麼?那些同學便說:「爸爸媽媽告訴我,人在社會上要厲害一些,不能受窩囊氣。」我慶幸,我沒有生活在那樣的家庭里,我慶幸,爸爸媽媽從沒用這樣不正確的思想教育我。但是,那些同齡人的話仍讓我震驚。大人們是怎樣言傳身教的啊!難怪因早戀而懷孕的少年犯劉美娜對著她的父親大聲指責道:「你成天在家看那些三級片,你有什麼資格管我!」家庭教育的影響,難道還不足以引以為戒嗎?
有一天,我到四中附近的一個商店買東西,看到一個初一模樣的學生也在,因為個子比較小。過了一會兒,來了幾個稍大點兒的學生,看到那個小個子學生,一起圍上去。其中一個長頭發的男生伸出一隻手拍他的肩:「哎,小弟弟,請客吧!」那個學生看了他們一眼,露出害怕又為難的表情,好像有想:「如果我不請,他們一定會打我的,唉,好漢不吃眼前虧,還是乖一點吧!他不情願的掏出錢給他們買了一大堆好吃的,然後那幾個大點兒的學生揚長而去。有第一回就有第二回,連續幾天,那幾個學生都在找那個小個子混吃混喝,把他當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錢包。我知道事情發展不妙,就把這事告訴給四中賈校長,最後經過各方努力,那個小個子終於脫離了他們的魔爪。
人們都說法律無情,難道法律真的無情嗎?有人說,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某位女老師,在感情方面曾經與一位有婦之夫發生糾葛。某日再碰面時,倆人在街道上發生爭執,男方剝掉女方的衣服,當眾對其污辱。事發後,女老師多方討告,卻因證據不足,公安機關未曾受理。女老師備受精神壓力。最後,女老師想到了刑事訴訟,刑事法庭經過多方走訪,調查和取證,但仍未能拿出充分證據。後法官多次對男方進行教育,法律感化,最後男方當事人同意賠償一萬元。女老師才得以保護。從此看出,法律的終極目標是人性關懷,法外有情亦是法律應有之義。
雖然,法律公正、嚴明,但青少年的犯罪越來越多。我國未成年人的犯罪已成為全部刑事案件的10%,這是一個多麼痛心的數據呀!
這樣的案例讓人觸目驚心!同樣也是筆筆皆是。某校的宿舍牆上掛著「星級文明宿舍」的牌子,然而馬某因被誣陷偷東西而被十多名同校學生打殘後至死的暴力事件就發生在這樣的屋檐下。16歲的媽媽在洗漱室里生子後,便將其子順樓拋下。12歲的趙某向一女童索要方便麵遭拒絕後,便將她推入水池溺死。高一新生楊某,只因與另一名同學發生口角,就糾集校外兩名男子用棒子打傷該同學,而拿出3萬多元的醫葯費。事後他竟還無知的說:「是他先罵我的,難道我錯了嗎?」
無數事實說明自身的道德品質和法制觀念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類似事件舉不勝舉,數不勝數。小至搶劫行凶,大到貪污受賄。哥兒們義氣,為了給同班同學出口氣,放學時與其他班同學大打出手。行凶冒險搶劫,最後斷送自己的一生;有的人放學後比武論高低,打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一位花季少女,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用自己的青春騙取錢財享樂……可悲的享受主義,拜金主義。社會上的一切污垢、陰暗,在不斷侵蝕著稚嫩的心靈,締造著一件件人生的慘劇。
這些流淌在我們身邊血與淚的故事,難道不足以使我們引以為戒嗎?就讓法律的脈搏在我們的手腕跳動,讓法律的血液在我們的心中沸騰,讓我們乘著八榮八恥的航船在廣闊的人生之海上航行,讓遵紀守法的雙漿渡我們向知法懂法守法的彼岸遠行。
同學們,警鍾長鳴,讓我們共同唱響一曲遵紀樂,傳達一脈思法情,做一個法律忠實的守護者和捍衛者。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再一次感謝大家。謝謝!!!
Ⅱ 高中生如何學習法律知識
要從基礎的法律的大的系統來認識,最好可以自己總結由淺及深,例如可以把中國法律系統列出,然後把關於經濟政治社會權利等分類然後填充,先了解基礎才能深入學習,不能急於求成。
Ⅲ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想學習法律,請問才開始學習,應該看那些書
如果你想學一點法律的初級知識,我建議你去書店買一本法理學概論,這是基礎課程哦!之後再買憲法概述,熟悉了之後,再買民法概述和刑法概述,這些都是初級的教材。在高中期間要以學習為主哦!
Ⅳ 稅法方面有沒有可以講給高中生的知識
如果你有這方面的興趣或者今後有這方面的職業規劃那麼無所謂是什麼年紀,高中生當然也是可以看的,但是稅法最好需要一定的法律基礎。
納稅人不同於負稅人。負稅人是最終負擔國家徵收稅款的單位和個人,通常情況下,納稅人同時也是負稅人,即稅收負擔最終由納稅人承擔,如所得稅的負稅人就是納稅人。
但有些稅種的納稅人與負稅人並不一致,如流轉稅的稅款雖由生產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的納稅人繳納,但稅收負擔卻是由商品或服務的最終消費者承擔的。
納稅人,又稱納稅義務人,即納稅主體,是指法律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稅款並向國庫繳納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如個人所得稅就是由支付所得的單位和個人代扣代繳。
納稅人有兩種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和法人是兩個相對稱的法律概念。自然人是基於自然規律而出生的,有民事權利和義務的主體,包括本國公民,也包括外國人和無國籍人。法人是自然人的對稱。
Ⅳ 高中生應該掌握那些法律知識
法律基礎知識是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根據《中等職業學內校德育課課程教容學大綱(試行)》中的《法律基礎知識教學大綱(試行)》組織專家學者編寫了本教材。
全書共分為緒論、憲法、刑法、行政法、民法、訴訟法和勞動法等章節。突出了能力培養的教學目的,每章一練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書中配有知識庫和小錦囊等,形式新穎,生動活潑,具有實用性和指導性的特點。
本書不僅適合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德育課教學使用,也可以作為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以及關心青少年法制教育人士的參考書。
Ⅵ 高中政治學習如何培養法律意識
眾所周知,對於21世紀的青少年而言,具備必要的法律素質是其自身的基本素質,也是青少年人文素質的重要表現和集中體現,高中生正處於成長的重要階段,具備承前啟後的作用,對於他們的法律意識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在高中政治課中對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方法和策略進行探討分析,找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又能和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思想方法和途徑,通過解決這一問題,可以有效地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的建設,對培養具有較強法律意識的合格公民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擺在廣大高中政治教學者面前的一大難題。
本文主要結合筆者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查閱相關文獻,就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法律意識進行探討分析,提出了幾點自己的拙見,旨在提升高中生的法律意識,增強青少年權利和義務意識,有利於青少年遵紀守法,減少違法犯罪,進而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成長,供廣大同仁參考借鑒。
1 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策略
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教師自身法律素質的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識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以及高中生法律意識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這三個方面闡述了提升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策略。
1.1 注重教師自身法律素質的提高
我們都知道,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在平時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去學習法律法規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要信仰法律,這樣才有可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教學活動,進而來弘揚法律精神,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相當高的,一旦得到學生的認可,教師就成為學生崇拜的偶像,教師所說的話就更具有說服力,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提升自身對法律的認識,若是教師能夠表現的真誠,能夠光明磊落,表現出對法律的執著追求和真心信仰,他們的情緒會感染學生,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師的觀點,這樣使得法律意識得以傳遞和培養。
1.2 注重高中生法律意識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學生系統學習法律知識的主要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來對學生的法律意識進行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的培養要與課堂教學緊緊結合,教師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學生依法辦事,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和履行自己的義務,教師要注意將法律意識的培養與法律知識的教學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真正懂法,將來才能以一個具備良好法律意識的公民走上社會。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變更教學手段,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立足學生的實際特點,因材施教,進而提升高中政治課的實效性。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案例與課本知識相結合,給學生播放一些法律視頻或者進行多媒體演示,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學生關注報紙和電視以及網路等媒體,譬如中央電視台的法制頻道,《今日說法》 ,《焦點訪談》等欄目,盡量多搜集一些與法律相關的報紙信息和網路信息,進行整理學習,將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真正落到實處。簡言之,我們在進行法律知識的教學時,要注重培養學生法律意識,要以思想道德教育,紀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為主要內容,以增強中學生道德法制觀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3 注重高中生法律意識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
家庭作為社會最基本的構成單位,對於小孩良好個性,遵紀守法和良好的習慣都有著促進作用,是形成這些的重要因素。我們都知道,法律教育是基於實踐教育的,而這一部分多數在家庭中完成的,因此,家庭一定要創建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環境,給高中生以潛移默化的熏陶,這就要求家長需要具備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要用正確的做法和語言來影響學生,使得他們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和法律的嚴肅性。也就是說,家長要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嚴格控制學生上網閑玩時間,讓學生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學習和有益的體育活動上。家長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質,培養自身高雅的興趣,尊重孩子的隱私權,與學校一起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進而使得家庭在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過程中發揮指導作用,促使學生知法懂法,在法律意識日益提升的基礎上全面健康地成長。
2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行,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我們要立足學生,緊扣教材,不斷探索創新,在政治教學中,從提升自身素質,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以及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出發,不斷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學生自身的維權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地發展,進而促進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Ⅶ 給初、高中生上法制課該上些什麼內容
你沒看那焦點訪談 法治在線啊
就是上些法律故事啊從而延伸到法律知識上
Ⅷ 高中生的我想學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識,
建議不要直接看法條,那樣很枯燥,而且一般是看不懂的。如果你是以實用為目的的專話,可以看一些介紹法屬律常識的書(比如《人一生完全法律指南》這樣子的)。法律理論的書(比如《論犯罪與刑罰》,這本還是比較好讀的)、法律條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都比較難,一般高中生看不大懂的,當然如果你大學想讀法律的話,那就必須看這些東西了。
至於介紹法律常識的書,舉《人一生完全法律指南》不是推薦它,因為我也沒讀過,只是說類似這種書是專門寫給沒有法律基礎的人的,你讀來沒有理解困難。http://www.795.com.cn/book/8284949171.html
Ⅸ 有什麼關於中學生的法律知識
中學生屬於未成人,對於其保護的法律主要是《未成年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其中關於中學生在學校的法律條款介紹如下:
《未成年保護法》第三章
第十三條 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對未成年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以及社會生活指導和青春期教育。
學校應當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
第十四條 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的受教育權,不得隨意開除未成年學生。
第十五條 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第十六條 學校不得使未成年學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活動。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擾亂教學秩序,不得侵佔、破壞學校的場地,房屋和設備。
第十七條 學校和幼兒園安排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參加集會,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應當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十八條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送工讀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工讀學校應當對其進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
(9)為高中生講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副標題中推搡學生 ,把學生攆出教室,未經允許私自翻抽屜行為不合法。
沒收手機若學校有規定,學生不能攜帶手機進校;老師發現後也只能是代為保管,在一定時間後需要歸還學生,另外老師在保管期間不能去打開手機看學生的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十三條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權利:
(一)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
(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
(三)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後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
(四)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Ⅹ 中學生法律知識
1.什麼是法律
法律是社會行為規范。與道德、紀律等規則相比較,法律具有三個最為顯著的特徵:一是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二是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三是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2.違法與犯罪
凡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根據其違反的法律,可以將它們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
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的情節比較輕微,相對刑事違法行為而言,對社會危害性較小,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屬於嚴重的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
任何一類違法行為都有其法律後果,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所謂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並依法應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犯罪具有三個基本特徵:第一,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嚴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徵;第二,犯罪是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第三,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刑罰當罰性,是犯罪嚴重危害性及刑事違法性的必然後果。
3.法律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保護
凡未滿18周歲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黨和國家對我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無限關懷,制定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對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家庭保護,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撫養、監護的職責,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
學校保護,要求學校教育機構依照法律的規定,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並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實施保護。
社會保護,要求全社會創造一種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社會保護包括對未成年人的社會文化保護、身體健康保護、勞動保護、自由權和精神權的保護等方面。
司法保護,要求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等依法履行職責,對未成年人實施專門保護措施。
4.加強自我防範
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這部法律設專章規定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對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給我們劃清了明確的是非界限。
許多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我們一定要重視道德修養,自覺遵紀守法,謹慎交友,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防患於未然。從小事做起,預防違法犯罪。
5.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我國法律規定:吸毒違法,販毒有罪。《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參與賭博,屢教不改」列為嚴重不良行為;充斥著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電子海洛因」侵蝕和毒害未成年人的精神;邪教是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毒瘤。
我們只有學會分辨並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才會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否則,我們會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
6.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青少年學會自我保護,不僅需要有保護自己的意識和勇氣,也要有保護自己的智慧和方法:遭遇意外險情與傷害時,需要冷靜,要學會運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發分子的侵害時,既要勇敢又要機智,特別是在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不要與其硬拼,而要講究智斗,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保住最大的合法權益。
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維護權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非訴訟手段,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如果這種方式仍不能解決問題,我們就要使用訴訟手段,勇敢地到人民法院狀告侵權者,通過打官司討回公道。
7. 正確行使權利,忠實履行義務
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要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行使權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權利。
廣義的義務,既包括法律義務,又包括道德義務。法定義務是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所謂道德義務,是指社會成員依據社會道德規范,自覺自願地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責任。
法律鼓勵做的,我們積極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
在我國,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觀念,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依法履行義務。
8.維護受教育權利,履行受教育義務
依據法律的規定,我國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受教育是法律賦予我們的基本權利,是我們成長和發展的基礎。
我國法律保護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權。當我們的受教育權被他人剝奪或受到侵犯時,我們可以採用非訴訟方式或訴訟方式予以維護。
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統一性、公益性的顯著特徵。作為正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履行受教育的義務,最主要的有三項:其一,認真履行按時入學的義務;其二,認真履行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的義務,不得中途輟學;其三,認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義務。
9.生命與健康的權利
人身權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生命健康權是首要的人身權利,是公民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利。人身自由是一項重要的人身權利。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我國法律規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權,不容他人侵犯。未成年人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和民族的未來,其生命健康權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
當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到非法侵害時,受害人有權請求國家保護。我們在享有生命健康權的同時,負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的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權,既損害了他人的生命與健康,也損害了自己。行為人要依法受到相應的制裁。
10.法律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
人人都享有作為「人」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和受到他人與社會最起碼尊重的權利,這種權利就是人格尊嚴權。人格尊嚴權具體體現為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人格尊嚴不可侮,侮辱者必將受到社會道義的譴責,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名譽集中體現了人格尊嚴。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名譽權不受侵害,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侮辱或誹謗他人。
公民依法享有對自己肖像的支配權,包括肖像製作權、使用權和獲酬權。公民的肖像權不容侵害,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當肖像權受到侵害時,我們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權人的責任,必要時可提起訴訟以討還公道。
姓名權是公民依法享有決定、使用、變更姓名,並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盜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權的兩種具體表現。無論盜用還是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被侵權者可以通過訴訟等方式維護自己的姓名權。
11.法律保護公民個人隱私
隱私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權利。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的安定。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侵犯他人隱私權的行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能夠自覺地尊重和維護隱私及隱私權,是現代文明的標志。我們在增強法制觀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隱私的同時,還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給自己的隱私上把鎖。
12.法律保護公民的智力成果
所謂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類腦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表現為科學技術成就、發明創造以及文學藝術作品等。智力成果權也稱知識產權,通常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以及反不正當競爭中的商業秘密等。
公民創造智力成果沒有年齡限制,享有知識產權當然也不受年齡限制。國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權、榮譽權不受侵犯。作為一個公民,當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時,要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們還要積極參與社會對智力成果的保護,尊重他人的腦力勞動,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13.法律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公民依法享有私有財產繼承權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當我們的財產所有權受到侵犯時,應及時尋求法律幫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只有當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合法財產,才可以繼承。
依照我國繼承法,繼承方式包括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
我國繼承法規定,遺產要按照繼承順序繼承。第一順序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繼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或第一順序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14.法律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我國消費者享有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結社權、獲得教育權、人格尊嚴與民族風俗習慣獲得尊重權、監督權等9項權利。
①消費者享有安全權。人身、財產安全,是公民在社會中生存的基本條件。
②消費者享有知情權。有權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
③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權。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④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權。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作為消費者,我們要保持應有的警惕,盡量不給不法經營者以可乘之機,防止侵權行為的發生。在侵權行為發生以後,我們應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使不法經營者顯露原形、受到懲治。我們作為消費者也要履行自己的義務,維護市場秩序,做有修養、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
15.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這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要求。生活在法治國家裡,人人都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范自身行為。
16.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可依」要求建立體現人民意志、反映社會發展規律的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有法必依」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執法必嚴」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事,嚴肅執法、嚴格執法,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這是依法治國的關鍵。「違法必究」要求嚴格追究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這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17.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從內容上看,憲法規定了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從效力上看,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從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憲法比普通法律更嚴格。
18.關心國家大事,正確行使監督權利
我國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參加國家管理、參政議政的民主權利。我們要關注國家建設、國家管理,對於改善環境、整頓秩序、維護治安等身邊的事乃至國家大事,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自己建議。對於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
我們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正確行使自己的監督權利。反映情況應當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投訴和舉報時,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也不能採用貼大字報、聚眾鬧事等方法。
19.維護國家安全是我們的義務
國家安全,包括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受侵犯,國家的機密不被竊取、泄露和出賣,社會秩序不被破壞等。國家的安全關系著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沒有國家的安全,公民個人的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
樹立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關心、維護國家安全,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必須履行的基本義務,也是青少年熱愛祖國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