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死不救需要負法律責任
Ⅰ 見死不救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分析:在一般情況下,見死不救是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但是基於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業務上的要求;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先行行為引起的義務等情形產生的救助義務,行為人不救助的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一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第一款中關於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於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Ⅱ 見死不救應該受到哪些處罰
在一般情況下,「見死不救」只是道德譴責的對象,不屬於刑法評價的范疇;但在特殊情況下,「專見死不救」也會屬成為刑法評價的對象,「見死不救」者亦要承擔刑事責任。見死不救,大體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有作為義務的見死不救,二是沒有作為義務的見死不救。
有作為義務的見死不救,那行為人是觸犯刑法的。一般定性為故意殺人罪。例如,張某某抱著鄰居的五歲小孩出去玩耍,小孩從樹上摔下來,張某某卻不救導致小孩溺亡,那張三某某的行為就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此類「見死不救」者就要承擔刑事責任。
對於沒有作為義務的見死不救,不構成犯罪。如大街上李四被車撞了,求路人張三救他,張三揚長而去,李四因沒有得到張三的求助而死亡,那樣張三也不構成犯罪。
(2)見死不救需要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當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者處於其他危難情形,應當立即救助;對公民提出解決糾紛的要求,應當給予幫助;對公民的報警案件,應當及時查處。
因為刑法中有明確規定,如果明知可能導致死亡的結果而放任不管屬於間接或故意殺人。在以往各地審理類似案件時,曾有將普通公民見死不救按故意殺人罪判處的案例。
Ⅲ 見死不救犯法嗎如何定義的
法律分析:在特殊情況下,「見死不救」也會成為刑法評價的對象,「見死不救」者亦要承擔刑事責任。特殊情況指的是,當「見死」者負有法律上防止他人死亡的義務時,有能力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卻不採取措施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以至於他人死亡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其實質就是刑法理論上的不作為犯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Ⅳ 見死不救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
見死不救不用承擔法律責任。
見死不救」作為一種不作為的行為本身不構成犯罪。不作為犯罪是指行為人違反法律直接規定,負有法定義務而拒絕履行,情節嚴重或情節惡劣的行為。
警察本人執行公務時,其見死不救就構成犯罪。警察的職務可以作為法定義務約束其行為,使其在見死不救時承擔作為義務。但警察因為其職責就是救助百姓,所以警察見死不救構成一種不作為犯罪,即玩忽職守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Ⅳ 「見死不救」犯法嗎要不要承擔法律的責任
見死不救如果構成犯罪只可能是不作為犯罪。不作為犯罪不作為犯罪,是指行為人違反法律專直接規定,屬負有法定義務而拒絕履行,情節嚴重或情節惡劣的行為。簡單概括不作為犯罪,的幾個構成要素就是應為、能為、不為。
絕大多數見死不救行為不會構成犯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行為人沒有救助義務。
1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如家庭成員的撫養義務,當事人履行法院生效判決裁定的義務;
2職務或業務上要求的義務,如醫生、執勤消防員等 ;
3 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典型的如合同行為設定的義務;
4先行為引起的義務,即先行為導致刑法保護的社會關系處於危險狀態,行為人富有採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險或防止危險發生的特定義務 .
所以說,只要沒有救助義務,即使見死不救,也不會構成犯罪,但有救助義務的人,在能救助的情況下不救助,就會構成犯罪。比如醫院的醫生,在有條件救治傷者時拒不救治,就可能構成犯罪,警察在看到有人陷入危險時,有能力救助不救助也有可能構成犯罪。
Ⅵ 見死不救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一般人見死不救不屬於違法犯罪行為,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但可能遭受道德輿論的譴責。如果實施了殺人行為見死不救的就屬於故意殺人罪,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但是負有特定責任或義務的人員見死不救的則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六十一條 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二十一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一款中關於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於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Ⅶ 「見死不救」犯法嗎要不要承擔法律的責任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現有法律,故意殺人觸犯刑法,依據法律主體的行為能力,是否有完全的行為能力,對於成年人並且正常精神狀態下可能會被判無期或死緩或死刑。而見死不救,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不作為的行為。一般公民見死不救承擔社會輿論的譴責,不承擔法律責任,因為沒有法律特定義務,但負有特定義務的公務員、工作人員及法律授權的人員不但違法甚至犯罪。如警察、黨員、夫妻關系的,有撫養扶助關系的父母和子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二條 人民警察的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保護公共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教養管理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 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Ⅷ 見死不救是否要負責任
法律分析:不作為行為若符合要件,有能力救人卻見死不救,這不僅僅要受到道德的譴責,更是觸犯了法律,構成了刑事犯罪。自然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受到侵害或者處於其他危難情形的,負有法定救助義務的組織或者個人應當及時施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五條 自然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受到侵害或者處於其他危難情形的,負有法定救助義務的組織或者個人應當及時施救。
Ⅸ 見死不救有責任嗎
法律分析:視情況而定。見死不救,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不作為的行為。一般公民見死不救承擔社會輿論的譴責,不承擔法律責任,因為沒有法律特定義務;但負有特定義務的公務員、工作人員及法律授權的人員有法定義務並且能夠救的情況下見死不救的不但違法甚至犯罪。如警察、黨員、夫妻關系的,有撫養扶助關系的父母和子女。在某些負有特定義務或先義務的情況下,不作為(包括見死不救)也能構成犯罪行為。如甲帶鄰居小孩出去游泳,甲在會游泳的情況下,放任小孩溺水死亡,構成過失殺人罪;但若甲為路人的話,見死不救,就沒有法律上的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六十一條 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