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中的法律責任
㈠ P2P暴雷員工要不要負法律責任
首先要弄清楚該員工在平台的職務以及參與平台業務的程度及作用。
1、平台的實際控制人、大股東、實際負責人肯定主要責任承擔者,是主犯,承擔最重的責任。平台的員工則根據職位不同,參與平台業務的程度不同承擔不同的責任。
2、公司高管,同時又是負責業務的高管的,當然處罰的重;
3、雖然是高管,但不負責公司主營業務的,比如人事、行政部門的人員,處罰的當然輕;
4、業務人員因為參與了公司拉資金的業務並根據業務情況分得了提成,其處罰相對較重;
P2P平台集資活動是一個整體,平台的每個工作人員的工作都是平台集資活動得以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所有人的參與才使得平台可以集資成功,所以對每個員工都處理也未嘗不可,但實際案件進行過程中會考慮寬嚴相濟的原則,酌情對部分工作人員免予處罰。
如果平台員工被刑拘,說明公安機關准備要其承擔責任。對於涉案人員積極配合調查、主動退贓退賠、真誠認罪悔罪的,可以依法從輕處罰。
(1)p2p中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P2P平台一旦出事,往往觸及刑事犯罪,最主要的罪名就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等。對於這類型的犯罪,有單位犯罪也有個人犯罪。首先要區分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是單位犯罪還是個人犯罪。
單位犯罪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行為。單位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對單位判處罰金,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
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後,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由於P2P公司也是大量用工的公司或者集團化管理的公司,因此對於員工的職業風險也是大挑戰。
無論是P2P平台高級管理人員還是普通從業人員均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關鍵問題在於平台是否設「資金池」,平台是否將客戶資金據為己有,以及所在的職位對此是否知情。
概括地講,平台的高級管理人員一般很難說清楚對公司的經營模式和資金往來情況完全不知曉,因此職業風險相當大。
有線下經營部門的公司,由於線下運作的運營模式一般依靠工作人員的口頭宣傳拉攏客戶、現場簽單過程中通常存在言語上的欺騙或蒙蔽,最後包括資金的存管和轉移也依靠員工進行辦理。因此一旦涉嫌犯罪,這些部門的負責人多數以共同犯罪論處。
只有少數公司採用技術外包形式,而即便是技術外包,受託方也需知曉平台的具體運營模式才能進行相應的技術設計。
P2P網貸平台較傳統金融服務更為普惠、便捷,讓更多大眾真正參與金融領域,為更多中小企業速效解決問題。但由於信用體系不完善、監管不到位、組織機構缺陷、法律體系不完備等因素,P2P網貸平檯面臨諸多法律風險,P2P從業者的職業之路也充滿荊棘。
作為P2P從業者應該更多了解所在行業的法律法規 ,核查所在平台公司的業務模式和流程,做好自身定位,也要了解所在公司的經營模式,避免成為公司的幫凶,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
㈡ p2p公司跑路了業務員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這個要看公安局經偵的態度了,如果為大家力追贓款的,會要求業務員退回收入所得,不追究責任。但是很多不會追業務員的
㈢ p2p詐騙罪怎麼判罰
法律分析: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條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㈣ P2P網貸平台性質法律上是如何界定的
法律分析:P2P網路借貸在實質上是一種民間借貸行為。作為一種新型的民間金融模式,在具有傳統民間金融特點的同時,其網貸平台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不再僅限於出借人和借款人的主體身份,一些P2P網貸平台還充當了居間人、擔保人等身份P2P網路借貸合同的效力認定問題:
1、借款合同。關於不具有金融業務許可資質的企業之間簽訂的借款合同的效力。隨著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出台,採取了有條件認定有效的思路,但對於司法解釋規定的「為生產、經營需要」的標准,則需要以指導案例的形式進行明確。關於標準的認定,建議採取從寬掌握的原則,如果掌握過嚴則容易使該條款沒有實際意義。
2、居間合同。P2P網路平台作為居間人,發生糾紛後是否需要承擔責任?按照傾向性意見,P2P網路平台作為居間人,發生糾紛後需要承擔責任。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否承擔責任,應按照合同法中關於居間合同的規定,以居間人是否盡到如實報告義務為標准來判定居間人是否承擔責任。關於責任大小,應當結合借貸雙方及居間人三方各自過錯大小來確定居間人的責任。
3、保證合同。在一般情況下,在不具有合同法、擔保法規定的無效事由情形下,第三方提供擔保應認定有效。但應當注意的是,如果P2P網路平台引入的第三方在提供擔保之時,資金有限,並不具備清償全部債務能力,則網路平台引入第三方擔保機構涉嫌非法集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八十條 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
㈤ P2P非法集資被立案,其借款人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來講非法集資是一定是觸犯了法律的,而且金額較大者可能會觸犯刑事法律造成犯罪,但是出借人換句話說。
就是借款人借出去的錢是屬於他們的義務幫助以及他們的眾籌的資金,對於借款人來講其實並沒有任何的風險,相反借款人的金錢應該得到法律的保障。
一旦這個p to p的非法集資組織被查處之後,應該首先將相應的資產還給借款人,這才是法律所正規的渠道,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借款人存在著惡意的借款行為。
或者是想要存在著高利貸利息的行為的話,那麼他也有可能承擔法律責任,關鍵是看這個借款人的本身性質,所以說關鍵是具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㈥ 網貸P2P投資者受哪些法律保護
法律分析:《民法典》中的合同編,《貸款通則》等。在我們進行網貸的時候,一般也是需要簽訂電子協議的,其實,電子協議和很多的紙質的協議一樣,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所以,對於網貸受不受法律保護這個問題,其實,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網貸和高利貸也是不同的,但是我們在簽訂電子協議的時候,也是需要反復檢查協議的內容然後再簽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八十條 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
㈦ p2p暴雷業務員有沒有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平台的實際控制人、大股東、實際負責人肯定主要責任承擔者,是主犯,承擔最重的責任。平台的員工則根據職位不同,參與平台業務的程度不同承擔不同的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一百九十二條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㈧ P2P平台跑路了,運營人員要承擔刑事責任嗎
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分以下幾種情況:
1、平台跑路,運營人員沒有參與進來,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普通營運人員只是工作,並不知道公司的真實運營情況和資金流向。平台如果依法經營,經營過程中沒有構成任何的違法行為,平台沒有觸犯刑法,則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但是平台由於經營不善關門,則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2、運營人員知道平台犯法,並捲款跑路的時候參與進去,並知法犯法,這是要承擔一定的刑事責任的。
我國刑法第三十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如運營參與到了與公司高層一起犯罪的情況下,知法犯法,則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投資者應在投資前詳細了解擬投資平台,不要被高息和各種所謂安全保障迷惑,應盡量選擇行業內口碑好、排名靠前的平台,分散投資,以降低碰雷概率,同時密切關注平台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及時撤出,不可存僥幸心理,如不幸平台跑路,應保留證據,並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8)p2p中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針對p2p跑路採取的措施
第一,建立徵信系統中關於P2P平台管理人員的黑名單,對於有金融違法犯罪記錄的人員採取限制進入的措施,對進入黑名單的人員限制公共服務,比如乘坐火車、飛機,出境須繳納一定的保證金
第二,通過統計全國所有P2P平台的從業人員和平台數據,形成P2P大數據系統,對P2P平台進行即時檢測,對於存在問題的平台能及時控制責任人和查封相關涉案資產;
第三,對於目前發生的跑路事件從重從嚴從緊處理,對於出現提現困難的平台加強監控,調取數據調查是否存在犯罪情況,從而消除隱患;
第四,加強對P2P宣傳的管理,禁止虛假、誇大的宣傳,提高P2P准入門檻,禁止利用虛假背景欺騙人民群眾。我是一名平台受害者,對方領導是政法專業畢業,對法律研究深入,通過鑽法律空子不斷拖延時間,不跑路不配合,還虛假宣傳以延緩經偵調查。
㈨ 什麼樣的p2p受法律保護
法律分析:在由相關監管部門監管的網貸平台借款是合法的受法律保護。如果p2p網貸平台的提供者通過網頁、廣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證據證明其為借貸提供擔保,根據出借人的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判決P2P網貸平台的提供者承擔擔保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條 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