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論述執業醫師的法律責任

論述執業醫師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26 15:00:57

Ⅰ 臨床執業醫師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

學員提問:臨床執業醫師在執業過程中哪些行為和情況是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
環球網校老師回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相關規定,臨床執業醫師在執業過程中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如下,請參考。
第三十六條 以不正當手段取得醫師執業證書的,由發給證書的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吊銷;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七條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造成嚴重後果的;
(二)由於不負責任延誤急危患者的搶救和診治,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造成醫療責任事故的環球網校`搜集整理;
(四)未經親自診查、調查、簽署診斷、治療、流行病學等證明文件或者有關出生、死亡等證明文件的;
(五)隱匿、偽造或者擅自銷毀醫學文書及有關資料的;
(六)使用未經批准使用的葯品、消毒葯劑和醫療器械的;
(七)不按照規定使用麻醉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精神葯品和放射性葯品的;
(八)未經患者或其家屬同意,對患者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的;
(九)泄露患者隱私,造成嚴重後果的;
(十)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十一)發生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重大傷亡事故以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時,不服從衛生行政部門調遣的;
(十二)發生醫療事故或者發現傳染病疫情,患者涉嫌傷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規定報告的。
第三十八條 醫師在醫療、預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九條 未經批准擅自開辦醫療機構行醫或者非醫師行醫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沒收其違法所得及其葯品、器械,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醫師吊銷其執業證書;給患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阻礙醫師依法執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醫師或者侵犯醫師人身自由、干擾醫師正常工作、生活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未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導致嚴重後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並對該機構的行政負責人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二條 衛生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或者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工作人員違反本法有關規定,弄虛作假、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Ⅱ 執業醫師法中規定的醫師的權力和義務是什麼

根據我國《執業醫師法》第21條的規定,我國醫師的權利包括:
(1)執業自主權。在注冊的執業范圍內,在遵守法律、法規和醫療衛生規章制度的前提下,醫師有權根據病人的情況進行必要的醫學診斷檢查,自主地選擇恰當的醫療方案、預防措施、保健方法幫助病人恢復健康;醫師有權依據病情、疫情的需要進行疾病調查或流行病學調查,採取預防措施和必要的醫學處置措施;同時,醫師有權根據病情的需要和醫療結果出具相應的醫學證明文件。
(2)執業條件保障權。根據國務院頒布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衛生部制定的有關標准,醫師在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執業,有權獲得與其執業活動相當的醫療設備基本條件,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提供相應的基本條件(法律義務)並逐步改善提高(道德義務),保證醫師執業技能和水平的充分發揮。
(3)專業研習權。醫師有權參加專業學術團體,從事醫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培訓,接受醫學繼續教育。
(4)獲得尊重權。醫師工作是防病治病、救死扶傷的神聖勞動,醫師的執業活動和工作秩序受法律保護。醫師在執業活動中,人格尊嚴、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以維護醫師的榮譽和尊嚴。
(5)獲取報酬權。醫師依法、依約和依據相關政策享有的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受法律保護,並享有國家規定的和合同約定的福利待遇。
(6)參與民主管理權。醫師有權對所在機構的醫療、預防、保健工作和衛生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並依法參與所在機構的民主管理。
醫師的義務
醫師的義務是指醫師執業依法履行的職務性義務,即在執業活動中應當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范圍和限度。在醫患關系中,醫師的義務對應於病人的權利。鑒於醫師處於行業壟斷地位,病人對醫師服務通常只能被動接受,如何檢查、診斷、治療和進行醫學處置,悉聽醫師決定,處於弱者和不利地位。為了平衡醫患關系,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各國醫師法一般著重規定甚至專門規定醫師的義務,而關於醫師的權利則少有規定或者不規定。例如:日本《醫師法》關於醫師的權利僅規定了業務壟斷權(第17條)和名稱壟斷權(第18條)兩條,而關於醫師的義務卻規定了六條,包括應診、出診和交付診斷書的義務(第19條),親自診察的義務(第20條),報告異常死亡的義務(第21條),交付處方箋的義務(第22條),進行保健指導的義務和病志記載及保存的義務(第24條)。

根據我國《執業醫師法》第22條的規定,醫師在執業活動有如下法定義務:
(1)依法執業的義務。醫師作為公民除應當遵守國家法律以外,還必須遵守有關衛生法律、法規和規章,遵守有關衛生標准和醫療衛生技術操作規范。衛生部1982年4月7日頒發的《醫院工作人員職責》規定各級醫師和其他醫務人員均應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常規,親自操作或指導護士進行各種重要的檢查和治療。
(2)恪守醫德的義務。醫師在執業活動中,應當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堅持和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原則,遵守職業道德,盡職盡責為病人服務。衛生部1994年8月29日頒布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醫療機構應當組織醫務人員學習醫德規范和有關教材,督促醫務人員恪守職業道德。醫師應在重視人的生命和尊重人格的情況下,維護病人的健康,減輕病人的痛苦。
(3)依誠信原則所生附隨義務。醫師在執業活動中,有關心、愛護、新生病人的義務和保護病人隱私的義務。《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醫療機構應當尊重病人對自己的病情、診斷、治療的知情權利。在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時,應當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釋。因實施保護性醫療措施不宜向病人說明情況的,應當將有關情況通知病人家屬。該法還規定醫療機構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對病人實行保護性醫療措施,並取得病人家屬和有關人員的配合。同時,由於醫療活動的特點,病人主動或被動地向醫生介紹自己的病史、症狀、體征、家族史以及個人的習慣、嗜好等隱私和秘密,這些個人的隱私和秘密應當受到保護。而且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病人的病情、治療方案也屬於當事人的隱私,也應當受到保護。因此,在醫療實踐中,病人的權利就是醫師和其他醫務人員必須履行的義務。

(4)勤勉義務。醫師在執業活動中,要保證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水平,不僅要有良好的服務態度,還要具備扎實的業務知識和熟練的技能。這就要求醫師在實踐中不斷接受醫學繼續教育,努力鑽研業務,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醫師參加專業培訓,接受醫學繼續教育,既是醫師的權利,又是醫師的義務。我國《執業醫師法》規定了縣級以上行政部門應當制定醫師培訓計劃和提供繼續教育的條件,同時採取有力措施對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的醫務人員實施培訓。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應當按計劃保證本機構醫師的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委託的承擔醫師考核考核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提供和創造培訓和接受醫學繼續教育的條件。
(5)衛生宣傳義務。醫師在執業活動中有向病人宣傳衛生保健知識、進行健康教育的義務。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人類對危害自身健康因素的認識逐漸加深,衛生事業的內涵也不斷豐富擴大。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生活環境、公共衛生,以及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對這些因素的控制和改善,單靠衛生部門的工作是不夠的。要樹立「大衛生」的觀念,動員全社會、各部門、各方面都關心衛生與健康問題,在群眾中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通過普及醫學衛生知識,教育和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這是醫師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

Ⅲ 違反《職業醫師法》醫師應負哪些法律責任

第三十六條以不正當手段取得醫師執業證書的,由發給證書的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吊銷;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七條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造成嚴重後果的;

(二)由於不負責任延誤急危患者的搶救和診治,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造成醫療責任事故的;

(四)未經親自診查、調查,簽署診斷、治療、流行病學等證明文件或者有關出生、死亡等證明文件的;

(五)隱匿、偽造或者擅自銷毀醫學文書及有關資料的;

(六)使用未經批准使用的葯品、消毒葯劑和醫療器械的;

(七)不按照規定使用麻醉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精神葯品和放射性葯品的;

(八)未經患者或者其家屬同意,對患者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的;

(九)泄露患者隱私,造成嚴重後果的;

(十)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十一)發生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重大傷亡事故以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時,不服從衛生行政部門調遣的;

(十二)發生醫療事故或者發現傳染病疫情,患者涉嫌傷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規定報告的。

第三十八條醫師在醫療、預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九條未經批准擅自開辦醫療機構行醫或者非醫師行醫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沒收其違法所得及其葯品、器械,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醫師吊銷其執業證書;給患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阻礙醫師依法執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醫師或者侵犯醫師人身自由、干擾醫師正常工作、生活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未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導致嚴重後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並對該機構的行政負責人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二條衛生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或者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工作人員違反本法有關規定,弄虛作假、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Ⅳ 執業醫師超范圍執業會受到什麼處罰

超范圍會根據范圍大小和所造成的影響和損失大小綜合處罰。具體由衛生部門聯合醫院視倩節和法律條文綜合處罰。

Ⅳ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相關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法律規定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造成嚴重後果的;(二)由於不負責任延誤急危患者的搶救和診治,造成嚴重後果的;(三)造成醫療責任事故的;(四)未經親自診查、調查,簽署診斷、治療、流行病學等證明文件或者有關出生、死亡等證明文件的;(五)隱匿、偽造或者擅自銷毀醫學文書及有關資料的;(六)使用未經批准使用的葯品、消毒葯劑和醫療器械的;(七)不按照規定使用麻醉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精神葯品和放射性葯品的;(八)未經患者或者其家屬同意,對患者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的;(九)泄露患者隱私,造成嚴重後果的;(十)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十一)發生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重大傷亡事故以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時,不服從衛生行政部門調遣的;(十二)發生醫療事故或者發現傳染病疫情,患者涉嫌傷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規定報告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第三十七條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造成嚴重後果的;(二)由於不負責任延誤急危患者的搶救和診治,造成嚴重後果的;(三)造成醫療責任事故的;(四)未經親自診查、調查,簽署診斷、治療、流行病學等證明文件或者有關出生、死亡等證明文件的;(五)隱匿、偽造或者擅自銷毀醫學文書及有關資料的;(六)使用未經批准使用的葯品、消毒葯劑和醫療器械的;(七)不按照規定使用麻醉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精神葯品和放射性葯品的;(八)未經患者或者其家屬同意,對患者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的;(九)泄露患者隱私,造成嚴重後果的;(十)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十一)發生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重大傷亡事故以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時,不服從衛生行政部門調遣的;(十二)發生醫療事故或者發現傳染病疫情,患者涉嫌傷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規定報告的。

Ⅵ 如果醫師違反了醫師執業法構成犯罪的應承擔那些刑事責任

法律分為行政法民法刑法三大類。
執業醫師法屬於行政法,僅違反行政法,不違反刑法,只由執法部門進行行政處罰,不承擔刑事責任。
只有違反刑法的,才負刑事責任。
比如醫師偽造塗改病歷,違反執業醫師法,應受行政處罰。但不一定違反刑法。刑法307條【妨害作證罪;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如果醫師偽造塗改病歷的行為滿足刑法入罪條件,就觸犯了刑法,就需要負刑事責任。

Ⅶ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該當實行哪些法定義務

依據 我國《執業醫師法》第21條的規則 ,我國醫師的權益 包括:
(1)執業自主權。在注冊的執業范圍內,在恪守 法律、法規和醫療衛生規章制度的前提下,醫師有權依據 病人的狀況 進行必要的醫學診斷反省 ,自主地選擇恰當的醫療方案、預防措施、保健辦法 協助 病人恢復安康 ;醫師有權根據 病情、疫情的需要進行疾病調查或盛行 病學調查,採取預防措施和必要的醫學處置措施;同時,醫師有權依據 病情的需要和醫療結果出具相應的醫學證明文件。

(2)執業要求 保證 權。依據 國務院公布 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衛生部制定的有關規范 ,醫師在各類醫療衛活力 構執業,有權取得 與其執業活動相當的醫療設備基本要求 ,醫療衛活力 構該當 提供相應的基本要求 (法律義務)並逐漸 改善提升 (品德 義務),保證醫師執業技術 和程度 的充沛 發揮。

(3)專業研習權。醫師有權參與 專業學術集團 ,從事醫學研究、學術交流,參與 專業培養訓練 ,承受 醫學繼續教育。

(4)取得 尊重權。醫師職業 是防病治病、救死扶傷的神聖勞動,醫師的執業活動和職業 次序 受法律維護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人格尊嚴、人身平安 和人身自在 不受進犯 ,以維護醫師的榮譽和尊嚴。

(5)獲取報酬權。醫師依法、依約和根據 相關政策享有的取得 勞動報酬的權益 受法律維護 ,並享有國家規則 的和合同商定 的福利待遇。

(6)參與民主管理權。醫師有權對所在機構的醫療、預防、保健職業 和衛生行政部門的職業 提出意見和建議,並依法參與所在機構的民主管理。

醫師的義務

醫師的義務是指醫師執業依法實行 的職務性義務,即在執業活動中該當 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范圍和限制 。在醫患關系中,醫師的義務對應於病人的權益 。鑒於醫師處於行業壟斷位置 ,病人對醫師服務通常只能主動 承受 ,如何反省 、診斷、醫治 和進行醫學處置,悉聽醫師決議 ,處於弱者和不利位置 。為了均衡 醫患關系,完成 社會公正 正義,各國醫師法通常 著重規則 甚至專門規則 醫師的義務,而關於醫師的權益 則少有規則 或許 不規則 。例如:日本《醫師法》關於醫師的權益 僅規則 了業務壟斷權(第17條)和稱號 壟斷權(第18條)兩條,而關於醫師的義務卻規則 了六條,包括應診、出診和交付診斷書的義務(第19條),親身 診察的義務(第20條),報告異常死亡的義務(第21條),交付處方箋的義務(第22條),進行保健指點 的義務和病志記載及保管 的義務(第24條)。

依據 我國《執業醫師法》第22條的規則 ,醫師在執業活動有如下法定義務:

(1)依法執業的義務。醫師作為公民除該當 恪守 國家法律以外,還必需 恪守 有關衛生法律、法規和規章,恪守 有關衛生規范 和醫療衛生技術操作標准 。衛生部1982年4月7日頒發的《醫院職業 人員職責》規則 各級醫師和其他醫務人員均應仔細 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慣例 ,親身 操作或指點 護士進行各種重要的反省 和醫治 。

(2)遵守 醫德的義務。醫師在執業活動中,該當 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堅持和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准繩 ,恪守 職業品德 ,盡職盡責為病人服務。衛生部1994年8月29日公布 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施行 細則》規則 醫療機構該當 組織醫務人員學習醫德標准 和有關教學材料 ,催促 醫務人員遵守 職業品德 。醫師應在注重 人的生命和尊重人格的狀況 下,維護病人的安康 ,減輕病人的辛苦 。

(3)依誠信准繩 所生附隨義務。醫師在執業活動中,有關懷 、保護 、重生 病人的義務和維護 病人隱私的義務。《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施行 細則》規則 醫療機構該當 尊重病人對本人 的病情、診斷、醫治 的知情權益 。在施行 手術、特殊反省 、特殊醫治 時,該當 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釋。因施行 維護 性醫療措施不宜向病人闡明 狀況 的,該當 將有關狀況 通知病人家眷 。該法還規則 醫療機構在診療活動中,該當 對病人實行維護 性醫療措施,並獲得 病人家眷 和有關人員的配合。同時,由於醫療活動的特點,病人主動或主動 地向醫生引見 本人 的病史、症狀、體征、家族史以及個人的習氣 、癖好 等隱私和秘密,這些個人的隱私和秘密該當 受到維護 。而且越來越多的人以為 病人的病情、醫治 方案也屬於當事人的隱私,也該當 受到維護 。因而 ,在醫療實際操作 中,病人的權益 就是醫師和其他醫務人員必需 實行 的義務。

(4)勤勉義務。醫師在執業活動中,要保證高質量的醫療服務程度 ,不只 要有良好的服務態度,還要具有 扎實的業務知識和純熟 的技術 。這就門檻 醫師在實際操作 中不時 承受 醫學繼續教育,努力研究 業務,更新知識,提升 專業技術程度 。醫師參與 專業培養訓練 ,承受 醫學繼續教育,既是醫師的權益 ,又是醫師的義務。我國《執業醫師法》規則 了縣級以上行政部門該當 制定醫師培養訓練 計劃和提供繼續教育的要求 ,同時採取有力措施對鄉村 和多數 民族地域 的醫務人員施行 培養訓練 。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該當 按計劃保證本機構醫師的培養訓練 和繼續考試界,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委託的承擔醫師考核考核的醫療衛活力 構該當 提供和發明 培養訓練 和承受 醫學繼續教育的要求 。
(5)衛生宣傳義務。醫師在執業活動中有向病人宣傳衛生保健知識、進行安康 教育的義務。隨著社會開展 和科技進步,人類對危害自身安康 要素 的看法 逐步 加深,衛惹事 業的內涵也不時 豐厚 擴展 。影響人類安康 的要素 更多 ,其中生活環境、公共衛生,以及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氣 對人體安康 的影響,曾經 惹起 社會的普遍 關注。對這些要素 的控制和改善,單靠衛生部門的職業 是不夠的。要樹立「大衛生」的觀念,動員全社會、各部門、各方面都關懷 衛生與安康 難題 ,在群眾中普遍 開展安康 教育活動,過關普及醫學衛生知識,教育和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氣 ,倡導文明安康 的生活方式,提升 安康 意識和自我保健才能 。這是醫師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這是關於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該當 實行 哪些法定義務的解答。685

Ⅷ 執業醫師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相關規定,臨床執業醫師在執業過程中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如下:

第三十六條 以不正當手段取得醫師執業證書的,由發給證書的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吊銷;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七條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造成嚴重後果的;

(二)由於不負責任延誤急危患者的搶救和診治,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造成醫療責任事故的;

(四)未經親自診查、調查、簽署診斷、治療、流行病學等證明文件或者有關出生、死亡等證明文件的;

(五)隱匿、偽造或者擅自銷毀醫學文書及有關資料的;

(六)使用未經批准使用的葯品、消毒葯劑和醫療器械的;

(七)不按照規定使用麻醉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精神葯品和放射性葯品的;

(八)未經患者或其家屬同意,對患者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的;

(九)泄露患者隱私,造成嚴重後果的;

(十)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十一)發生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重大傷亡事故以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時,不服從衛生行政部門調遣的;

(十二)發生醫療事故或者發現傳染病疫情,患者涉嫌傷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規定報告的。

第三十八條 醫師在醫療、預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九條
未經批准擅自開辦醫療機構行醫或者非醫師行醫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沒收其違法所得及其葯品、器械,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醫師吊銷其執業證書;給患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阻礙醫師依法執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醫師或者侵犯醫師人身自由、干擾醫師正常工作、生活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未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導致嚴重後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並對該機構的行政負責人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二條
衛生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或者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工作人員違反本法有關規定,弄虛作假、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Ⅸ 醫生有哪些責任與義務

一、醫務人員的權利:是指在醫療衛生服務的過程中,醫務人員得以行使的權利和應享有的利益。
(1)醫療診治權:在注冊的執業范圍內,進行醫學檢查、疾病調查、醫學處置、出具相應醫學證明文件,選擇合理的醫療、預防、保健方案等的權利。(不得出具與自己執業無關或者執業類別不相符的醫學證明文件);
(2)設備使用權:有獲得本人執業活動相當的醫療設備基本條件;
(3)科學研究權:醫師有從事醫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學術團體的權利;
(4)繼續教育權:有參加專業培訓,接受醫學繼續教育的權利;
(5)人身安全權:在執業活動中,醫師的人格尊嚴、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的權利;
(6)經濟待遇權:有獲得工資報酬和津貼,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的權利;
(7)民主管理權:對所在的醫療、預防、保健工作和衛生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依法參與所在機構的民主管理。
二、醫務人員的義務:醫學道德義務主要是指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在道德上應該履行的職責。不以享有某些權利和報償為前提;不是外部強制,而是建立在對社會和他人利益的正確理解、對患者懷有深厚情誼的基礎上,自覺自願履行的義務。
《執業醫師法》規定執業醫師的義務:遵守法律、法規,遵守技術操作規范;樹立敬業精神,遵守職業道德,履行醫師職責,盡職盡責為患者服務;關心、愛護、尊重患者,保護患者隱私;努力鑽研業務,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1)遵守法律法規及技術操作規范的義務:是最低的醫德要求;
(2)如實記載和妥善保管病例的義務:是確保為病人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的根本保證;
(3)如實告知和說明義務;
(4)搶救及轉診的義務:醫療機構對危重病人應當立即搶救。對限於設備或者技術條件不能診治的病人,應當及時轉診。搶救危急病人,是醫務人員執業時會經常遇到的情況,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造成醫療糾紛或者嚴重後果,產生不好的影響。對於需要緊急搶救的病人,不能因為強調掛號、繳費等手續延誤搶救時機,有緊急手術搶救指征的急診搶救病人應立即直接送進手術室;
(5)保護病人隱私的義務。
最後,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區分醫務人員權利和義務,做題的時候避免混淆。

Ⅹ 醫生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1.民事賠償責任,賠償患者或家屬經濟損失。
2.行政責任,對於醫療機構,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醫療事故等級和情節,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責令限期停業整頓直至由原發證部門吊銷執業許可證
3.刑事責任,對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依照《刑法》關於醫療事故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條,【醫療事故罪】醫務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