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責任比例劃分的法律規定
⑴ 共同侵權的責任要怎麼劃分
共同侵權責任一般由共同侵權人連帶承擔,受害人可以要求任何一行為人承擔全部侵權責任。根據民法典的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條
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
⑵ 侵權責任過錯賠償按比例承擔嗎
法律分析:如果雙方都存在過錯就要按照比列承擔責任的。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職責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
⑶ 共同侵權民事責任如何承擔
共同侵權的,根據各行為人的過失程度或者其行為在損害結果發生中起到的作用承擔責任。如果無法劃分責任比例的,則所有共同侵權人平均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⑷ 共同侵權責任怎麼劃分
一、按份責任
雖然損害結果是由於多個加害人造成的,但是多個加害人之間沒有共同的故意和過失,而是在互相沒有串通、互不知情的情況下各自獨立實施了侵權行為,他們各自所實施的行為由於某種偶然的因素結合起來,導致了損害結果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各人自掃門前雪」,加害人各自承擔自己的責任即可。
應當承擔按份責任的,數個加害人應當按照其行為的原因力(主要是在多個加害人之間進行衡量,比較多個加害人所實施的行為對造成損害結果的「貢獻」大小,所實施的行為對損害結果的發生起到主要作用或決定性作用的,應當承擔較多的賠償份額)和過錯比例(主要是在加害人與被害人之間進行衡量,如果被害人對於損害結果的發生有過失的,可以相當減輕加害人的責任),按照各自應當承擔的份額來承擔侵權責任,其承擔相應的份額後,有權拒絕超過其應當承擔的責任份額的賠償請求。
二、連帶責任
如果損害結果是多個加害人造成的,而且多個加害人之間存在共同的故意或過失,或者法律有直接規定的(主要發生在特殊侵權行為領域,典型的如法律規定產品生產商、銷售商對於產品質量侵權行為要承擔連帶責任,參見《什麼是特殊侵權行為》),多個加害人不僅要「自掃門前雪」,可能還要為他人的行為「埋單」。
⑸ 輕微責任賠償多少比例
涉及醫療損害責任劃分在實際應用中是比較復雜的,責任的劃分和多種因素有關。在相關法律規定中並沒有具體提到責任輕微責任的比例,但在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處理時都採用主要責任應承擔60%~90%,次要責任承擔20%~40%,輕微責任承擔比例不超過10%。
法律分析
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分為:
(1)完全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完全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
(2)主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主要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次要作用。
(4)輕微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絕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輕微作用。顯然,通過責任程度的判定,分清疾病參與度和過失行為在事故中的作用,為醫患雙方協商、行政部門處理或法院判決提供了處理的依據,充分體現了不違法不承擔責任,有多大責任承擔多大責任份額的原則。
醫療損害的賠償
1、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醫療過錯行為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2、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醫療過錯行為造成患者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患者死亡的,支付患者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人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費用,但侵權人已支付該費用的除外。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 第三十六條 專家鑒定組應當綜合分析醫療過失行為在導致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狀況等因素,判定醫療過失行為的責任程度。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分為:(一)完全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完全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二)主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主要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三)次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次要作用。(四)輕微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絕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輕微作用。
⑹ 中國法律對侵權責任法是什麼規定的
侵權責任法中規定的侵權行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財產或知識產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違法行為。侵權行為發生後,在侵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就產生了特定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即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⑺ 侵權糾紛的責任認定如何劃分
侵權糾紛中的責任可以通過以下構成要件認定:
1、行為人從事了民事違法行為;
2、造成了他人財產或人身損害的事實;
3、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4、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或過失的過錯。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⑻ 侵權責任的劃分
法律規定侵權責任的劃分標准如下:依據主觀過錯是否作為侵權的構成要件,可分為過錯責任,即以過錯為構成要件;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均不以過錯作為侵權責任的歸責要件。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條本編調整因侵害民事權益產生的民事關系。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條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依照法律的規定由雙方分擔損失。
⑼ 民法典規定損害賠償責任怎麼劃分
民法典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__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條__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一條__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組織,該組織分立、合並的,承繼權利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被侵權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權人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人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費用,但是侵權人已經支付該費用的除外。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__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賠償;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以及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__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條__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計算。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條__故意侵害他人知識產權,情節嚴重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條__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依照法律的規定由雙方分擔損失。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七條__損害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協商賠償費用的支付方式。協商不一致的,賠償費用應當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確有困難的,可以分期支付,但是被侵權人有權請求提供相應的擔保。
⑽ 事故責任比例如何劃分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比例的規定:
1、一方負次要責任的,另一方承擔80%的賠償責任;
2、一方同等責任的,另一方承擔60%的賠償責任;
3、一方主要責任的,另一方承擔40%的賠償責任;
4、一方全部責任的,另一方承擔不超過10%的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