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關於行政處罰中法律責任的表述錯誤的是

關於行政處罰中法律責任的表述錯誤的是

發布時間: 2022-05-26 18:36:54

1. 關於法律責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錯來。過失犯罪,就不是主觀有自意的犯罪。C、錯。有些是法律規定的義務,比如,義務教育,贍養老人的義務。沒有違法,也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D、未遂犯和中止犯可能沒有造成損害,但是已經有犯罪行為,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A、從刑法看,正確。承擔刑事法律責任的主體,必須有認識能力,精神病人發病期,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呵呵,其實我也覺得A牽強。所以我說從刑法看。從民法看,法人其實也是沒有認知能力的。但是法人可以做民事經濟責任的主體。

更多公考資訊請查看安徽人才信息網http://www.ahrcw.com

2. 下列的選項中有關行政處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D。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條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

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第十一條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2)關於行政處罰中法律責任的表述錯誤的是擴展閱讀

1.行政處罰是以對違法行為人的懲戒為目的,而不是以實現義務為目的。這一點將它與行政強制執行區別開來。行政強制執行的目的在於促使義務人履行義務。

2.行政處罰的適用主體是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這一點使它與刑罰區別開來。刑罰的適用主體是人民法院

行政處罰與刑罰的區別:制裁的性質不同;適用的違法行為不同;懲罰程度及適用的程序不同;制裁機關不同;處罰形式不同。

3.行政處罰的適用對象是作為行政相對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屬於外部行政行為。這一點將它與行政處分區別開來。行政處分只能適用於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或其他由行政機關任命或管理的人員。

4.行政處罰的前提是行政相對方實施了違反法律規范的行為,而非違反了刑法、民法等其它法律規范的行為。

3. 關於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行為,下列哪些說法是不正確的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規范行政組織及其職權 行政行為的條件與程序,以及對行政活動予以監督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也叫做行政法主體,它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組織或個人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通過一定得意思表示,行使行政職權或履行行政職責所實施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主體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相對人給予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許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通過頒發許可證或執照等形式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
行政復議,是指行政相對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該行政主體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法律規定的其他行政行政機關提出復查該具體行政行為的申請,受理申請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對被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適當性進行審查病做出裁決的活動。
行政賠償,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受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個人違法行使職權或不依法履行職責,侵犯公民 法人 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制度。

4. 關於行政處罰,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行政處罰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處罰,而實施處罰的主體是國家機關或者法律授權的組織。如果企業或者商鋪沒有達到營業的條件,比如衛生的條件、不按時交納稅收等,因此工商部門是有權利吊銷營業執照。在沒有營業執照還繼續營業的情況下,就屬於違法行為了。關於行政處罰,說法正確的是被處罰人不按期繳納罰款的,其行政機關有權按日處以罰款數額3%的罰款。
一、行政處罰的種類
我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規定:行政處罰種類: (一)警告;(二)罰款;(三)沒收違法所得和財產;(四)責令停產停業;(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六)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患者行政處罰。這叫行政處罰的法律范疇。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患者行政處罰」僅限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范圍。
二、行政處罰的原則
處罰法定原則是行政處罰最基本的原則,是依法行政原則在行政處罰領域的具體體現。《行政處罰法》第三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患者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沒有法律依據或者不符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
行政處罰只要涉及到人民的人身自由,就是比較嚴格的處罰措施。對於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只能通過法律進行,因為法律是具有最高的效力。行政處罰中還包括酒駕後出現巨大的交通事故,是一種行政制裁的形式,主要是以違法來懲戒的,但是沒有超過十四歲和有精神病的違法行為,通常不給與行政處罰。

5. 行政處罰法中

國務院法制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如何確認違法行為的連續和繼續狀態,存在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違法行為不是同一個故意的不能認定為連續和繼續狀態。第二種意見認為違法行為屬於同一類故意的應認定為連續和繼續狀態。第三種意見認為違法行為發生後二年內未發生同類違法行為,二年後再發生同類違法行為的不能認定為連續或繼續狀態。究竟應如何確認違法行為的連續和繼續狀態,請國務院法制辦予以答復。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對湖北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關於如何確認違法行為連續或繼續狀態的請示》的復函(2005年10月26日國法函<2005>442號)湖北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你辦《關於如何確認違法行為連續或繼續狀態的請示》鄂法制文<2005>8號)收悉,經研究並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以行政法室,現函復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中規定的違法行為的連續狀態是指當事人基於同一個違法故意,連續實施數個獨立的行政違法行為,並觸犯同一個行政處罰規定的情形。[案例]
某葯店主人甲某自2001年11月開始至2005年2月期間,分別4次銷售假葯:20
01年10月間銷售貨值1000元的假葯;2002年2月10日至20日銷售貨值2000元的假
葯;2003年7月至8月銷售貨值1200元的假葯;2005年2月23日再次銷售貨值500元
的假葯時,被葯監執法人員查獲。
[分歧]
本案在處理過程中,執法人員對甲某於2003年7月至2005年2月銷售假葯行為
應立案查處沒有爭議,但對甲某2001年和2002年分別兩次銷售假葯行為是否超過
追罰時效,能否合並立案查處產生爭議:
第一種意見認為,已超過追罰時效,不能合並查處。
第二種意見認為,未超過追罰時效,應當合並立案查處。雖然《行政處罰法》
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是,《行政處罰法》第
二十九條第二款又規定了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時起計
算。甲某實施的4個違法行為,屬於連續狀態,未超過追罰時效,應當合並立案
查處。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
(案件提供:福建省三明市葯品監管局 楊秀梅)
[專家評析]
一般意義上,兩年時效的計算是簡單的,比如駕駛員違反交通規則,從該違
法行為發生開始計算兩年時效。但是涉及到違法行為有「連續或繼續狀態」的時
候,則需要進行一些特別的考慮。
行政法理論上對於違法行為的連續或繼續狀態沒有深入的理論研究,在這一
方面,刑法理論上有更深入的理論研究。根據我的理解,繼續狀態核心在於只有
一個違法行為,而且該違法行為的狀態持續存在,如沒有計程車牌照而進行出租
車營運;而連續狀態是指有多個違法行為,而這多個違法行為基於一個故意,侵
犯同一客體,在客觀上表現為同樣或類似的行為方式,如多次「私自開拆他人信
件」。
《行政處罰法》規定上述兩種狀態的違法行為的處罰時效計算,從行為終了
之日起。但是在區分連續狀態還是繼續狀態時,法律上違法行為的構成要件的確
定是非常重要的,該構成要件在每一個具體的違法行為構成中均不一樣。
具體到本案,判斷甲某銷售假葯行為的狀態需要考慮如下內容:
1.法律規定的銷售假葯是指銷售狀態,而不是「售出」,本案件中的銷售應
屬於銷售狀態,而不是「售出」。
2.本案中沒有描述行為人的主觀狀態,即其是否明知是假葯而銷售。因為事
實上和法律上存在不知道假葯而銷售的情況,如根據《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第
八十一條「葯品經營企業、醫療機構未違反《葯品管理法》和本條例的有關規定,
並有充分證據證明其不知道所銷售或者使用的葯品是假葯、劣葯的,應當沒收其
銷售或者使用的假葯、劣葯和違法所得;但是,可以免除其他行政處罰」。如行
為人沒有主觀過錯,則銷售假葯的多個行為就不能被理解為連續狀態,因為缺乏
主觀要件;而應該被視為多個獨立的違法行為單獨計算處罰時效;本案件中如果
行為人明知是假葯而銷售,並且其自始至終都有銷售假葯的故意,那麼無論銷售
的是什麼假葯,均可以判斷為是違法行為的「連續狀態」。當然,實踐中判斷行
為人的主觀故意是很復雜的。

6. 行政處罰適用法律錯誤

法律分析:作出的行政處罰沒有法律依據的,或者法律依據有錯誤的,可以認定行政處罰適用法律錯誤,當事人可以申請行政復議維權。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對行政處罰的監督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行政處罰的監督檢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有權申訴或者檢舉;行政機關應當認真審查,發現行政處罰有錯誤的,應當主動改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九條 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立案依據、實施程序和救濟渠道等信息應當公示。

第四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必須查明事實;違法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