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用戶名密碼法律責任

用戶名密碼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27 01:17:26

1. 如果用戶被竊取了帳戶密碼被壞人拿來干不該乾的事,該用戶應該負法律責任

沒這回事……完全不負責任。。。
只是如果賬戶密碼內有金額,則要看這個用戶自己的過錯或者過失自己承擔自己的損失了
原理挺簡單嘛。。你賣把菜刀給別人,除非知道對方買了就是去砍人,否則難道賣刀的還要負法律責任?

賬戶被竊取的情況相對復雜些,就在於你要證明賬戶確實是被竊取了,而非本人在使用從而造成損失
只要證明了上述情況,那是絕對不承擔責任的,不僅是刑事的,民事也不承擔

2. 僱傭黑客入侵網站要承擔怎樣的責任

同黑客同責
黑客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如果說黑客行為更多的是一種技術手段,技術手段本身是不存在承擔責任一說的,。至於使用了這種手段是不是要承擔責任,我們要根據其使用目的和造成的損害來分析,下面我們逐項來討論這些黑客們應當承擔的責任。
1、盜竊資料
需要盜竊的資料一般來說都是保密資料。根據資料的不同性質,承擔的責任也不同。
A、如果盜竊的被國家視為機密資料,是構成犯罪的,例如國家英語四級考試的試題涉嫌被人用黑客手段盜竊了,這個黑客就要被判刑了;
B、如果通過黑客手段盜竊其他單位的技術或商業秘密,可能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
C、如果普通保密資料也可能因為侵犯商業秘密而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2、攻擊網站,造成網路堵塞
不管是出於競爭的目的,惡意攻擊,還是出於好玩的心裡故意造成其他網站網路堵塞,造成其他人無法訪問,那麼都將對其他網站造成損失,造成了損失當然是要賠償的。如果是大型網站,交易繁忙,網路堵塞造成的損失將是巨大的,黑客也將面臨巨額的賠償。
3、進行惡作劇,刪除、更換網頁
進入別人的網站,更改網站內容,或者將重要內容進行刪除、修改。大部分網站往往是作為公司形象進行宣傳的,這樣一更改公司形象大受影響,也一定要造成相應的損失,那麼黑客就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另外,網頁的頁面設計及文字內容是享有著作權的,你擅自給改了,就是侵犯了著作權,也是要承擔責任的。
也有的黑客喜歡將別人網站的用戶名和密碼破譯,然後將用戶名和密碼掛在網路上。網站的用戶名和密碼屬於商業秘密,如果將他人的商業秘密公布在網路上當然構成侵犯商業秘密,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進入網站,告知漏洞
悄然進入別人的網站,不聲不響又走了,然後給網站發封信,告知其網站安全有漏洞。給人造成精神的壓力,如果要求索賠精神損失也是說得過去的。
當然黑客做法很多,對於他們的行為性質需要根據他們的行為目的,造成的後果進行全面分析。
黑客行為的刑事責任
我國規定了相應兩種和計算機有關的犯罪,1、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2、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罪、破壞計算機數據、程序罪和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罪。
1、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2、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罪、破壞計算機數據、程序罪和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罪。
這是選擇罪名,對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功能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的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罪;
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的構成破壞計算機數據、程序罪;
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的構成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罪。
構成以上犯罪一般將判處有期徒刑5年以下,如果後果特別嚴重的,可以判處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3. 請問盜取他人賬號及密碼是否構成法律責任

依據情節輕重.產生後果造成影響的.構成犯罪,證據充足.影響損失重大可以起訴.其中包括,銀行賬號密碼.保險櫃的,還包括網路密碼,游戲密碼.總之.竊取他人機密,錢財,都構成犯罪,

4. 如果員工的賬號密碼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黑客盜取,泄露公司機密,員工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不需要,屬於不可抗力。採納謝謝

5. 自己銀行賬號密碼給到別人 別人如果泄露 對方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承擔一切責任,

6. 如果自己實名賬號,被盜,被不法分子用於違法犯罪,那自己是不是有連帶的法律責任

如果你能證明自己的帳號被盜,而且自己的帳號產生了,一定的非法交易對自己就是有一定的不在查證據,或者是證明的話,那麼你應該是沒有責任的。

7. 我的同事在監控上看到了我的微信賬號和微信密碼他在法律上違反了什麼

主觀上夠不成犯罪,只是單純的看到密碼,況且微信登錄需要安全驗證,即使他知道密碼還需要拿到你的手裡接收驗證簡訊或者掃碼授權登錄。如果對方真的登錄成功不光侵犯隱私權,而且構成盜竊罪

8. 請問盜取他人賬號及密碼是否構成法律責任

盜取他人帳號和密碼肯定是構成法律責任的,因為個人帳號和密碼絕對是個人不可泄露的信息和隱私,他人故意盜取實屬犯罪

9. 關於網路用戶名的法律問題

:網路游戲領域的財產權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亟需討論的法律問題。筆者在文中對虛擬財產的提出,虛擬財產的財產屬性,虛擬財產的特徵、法律歸類以及相關的重點問題進行了論述。希望對虛擬財產的法律研究起到參考作用。 虛擬財產所涉及的法律規定 將虛擬財產視為財產,是否違法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呢? 我國《憲法》第13條規定:「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民法通則》第75條規定:「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然而對於「其他合法財產」,我國法律並無明確的解釋。高富平教授將「合法」解釋為:「1)財產取得方式和法或不違法2)取得對象不為法律和行政法規明確禁止」[6]。這也是我國學理界普遍認同的解釋。據此,「其他合法財產」有一個明確的最低判斷標准,即財產的取得方式和取得對象不違法。只要對虛擬財產的擁有不違反上述標准,就應當認為是合法的,其虛擬財產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 虛擬財產具有財產屬性是因為:第一,虛擬財產是有價值的。虛擬裝備、金幣、銀兩等滿足的是虛擬人物在虛擬社區空間活動和發展的需要。並且,虛擬財產的獲得是需要耗費勞動的。以在虛擬社區空間使用的「金幣」為例,在大型網路游戲中,這些「金幣」的獲得需要完成任務或者戰斗;在棋牌游戲網站,這些「金幣」大多以「對局費」[5]的方式掙得或通過對局贏得。這一切都需要網路游戲玩家進行體力、腦力的勞動。第二,虛擬財產是可以進行交易的。法律並未禁止虛擬財產的買賣。實際上,虛擬財產買賣一直大量地存在著,並且已經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市場。網上存在著許多專門提供虛擬財產交易的網站,易趣網上也有許多的專門的虛財產交易商店。一些虛擬物品在交易中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價格,例如在《傳奇》游戲中,一個道具「傳送戒指」在去年的交易價格高達4萬元人民幣,「聖站套裝」的價格也在1200元以上 網路空間虛擬財產法律問題分析 來源: 作者:王輝2007-9-4 摘要:網路游戲領域的財產權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亟需討論的法律問題。筆者在文中對虛擬財產的提出,虛擬財產的財產屬性,虛擬財產的特徵、法律歸類以及相關的重點問題進行了論述。希望對虛擬財產的法律研究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網路法 網路游戲法律 虛擬財產 2003年,是網路游戲產業迅猛發展的一年。據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有關報告,2003年我國網路游戲消費市場規模達13.2億元,同時帶動電信服務、IT 設備製造等關聯行業增長近150億元。行業發展的同時,網路游戲財物方面的糾紛也大量涌現。自2003年「中國網路游戲第一案」――李宏晨訴北極冰案[1]以後,因網路游戲糾紛引起的訴訟不斷。但是我國法律,甚至各國法律的規定都相對滯後,不論學理界還是實體法律,都在網路游戲財產方面顯露出巨大空白。網路游戲財產問題,亟待討論。 一、虛擬財產的提出 網路游戲空間存在的財物,表現形態多樣,比如游戲ID,游戲ID金幣、銀兩,游戲ID擁有的各種裝備等等。筆者使用「虛擬財產」對其進行表述。 在此,概念中使用「虛擬」二字,不是指這種財產的價值是虛幻的,更不是指此種財產的法律性質是虛幻的,而是為了與傳統的財產形態提供適當的區分,表明虛擬財產因網路空間而存在。虛擬財產與傳統形態財產的價值來源存在著巨大差別。 「財產」是一個社會性的概念,價值在本質上是社會中人對某種利益享有權利並且排除他人妨害。傳統形態財產的價值來源於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然而網路游戲財產為什麼有價值? 從社會學的基本原理看,物理空間構成了人類社會,而社會是由社區構成的。網路空間同樣如此,網路空間的整體構成是一個虛擬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又由網路服務提供商的不同而劃分為不同的虛擬社區。[2]某一款網路游戲的運營商,同樣使用伺服器、網址以及伺服器的特定程序,構建了這樣一個虛擬社區。所特別的是這個虛擬社區是有完善的環境設定的。[3]以現實世界為模型,網路游戲運營商在伺服器程序中對這個虛擬社區作了完善的設定。在這里,虛擬人物可以像現實世界一樣追求生存、發展。另一方面,網路用戶注冊該網路游戲的ID,參與到虛擬社區中來,使虛擬社區中有了人的意識的交流。這使得虛擬社區無可避免地產社了社會性。筆者將這樣的虛擬社區定義為虛擬社區空間。虛擬社區空間,是指有法律可以區分的疆界,有較完善的環境設定,存在一定數量的具有意識的個體,從而組成的具有社會屬性的虛擬世界。虛擬社區空間的最重要特徵在於社會性。 基於以上分析,筆者認為虛擬物品之所以具有價值,取決於以下兩點。第一,虛擬社區空間存在有在人的意識支配下的虛擬人物。不論在什麼樣的環境里,有人的意識就有發展的要求。虛擬物品可以滿足虛擬人物在虛擬社區空間發展的需要,所以游戲ID擁有的虛擬物品,如金幣、裝備等具有價值。第二,網路用戶是非常重視虛擬人物的級別的。為了提高虛擬人物的級別,用戶會花錢購買虛擬裝備。同時網路用戶還會直接花錢購買高級別的游戲ID,因此網路游戲ID也是有價值的。虛擬物品的交易,直接表現出了虛擬物品在現實世界中的價值。 二、擬財產是法律意義上的財產 虛擬財產是法律意義上的財產,筆者將從價值判決、法律判決兩個方面進行論證。 (一)虛擬財產為財產的理論基礎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財產制度有巨大的差異,大陸法系尤其尊重物之所有權。但比較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大法系都存在"財產"概念,並且對財產概念的理解有極大共識。"財產"概念發展至今,為兩大法系的主流觀念都可以接受的"財產",可以總結為: 1、財產可以是有體物,也可以是無體物。 2、財產並不限於絕對權,可以包括各種權利和利益。 3、財產作為有經濟價值的利益,表現形態可以多種多樣,即可能是權利人直接享有的不能轉讓的利益,也可能是權利人可以轉讓的利益。[4] 據此,財產的核心在於其價值屬性,「財產是具有價值且可以為人們擁有的東西」。法律上所稱價值,包括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兩個方面。使用價值滿足人的需要;交換價值表現為市場價格,是價值的外在表現(禁止交易的財產僅具備使用價值)。而可以為人所擁有,指的是財產權利人的可區分性,它不僅僅是人對有體物的佔有,只要權利人對某種財產的享有是法律和觀念可以區分的,該財產就可以為人所「擁 虛擬財產以電磁記錄為本質存在形態。虛擬財產在本質上只是一組保存在伺服器上的數字信息,台灣的相關立法稱作「電磁記錄」。但是虛擬財產的價值並不限於電磁記錄。電磁記錄的價值非常有限,有時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而虛擬財產的價值千差萬別。因此,虛擬財產在本質形態上是電磁記錄,但又有別於電磁記錄,應當明確二者之間的界限。正是基於上述考慮,韓國的相關法律就明確規定,虛擬角色和虛擬物品獨立於服務商,服務商只是為這些私有財產提供一個存放的場所,而無權對其作肆意的修改和刪除

10. 電腦「黑客」需負什麼法律責任

在這些黑客中大部分是青年人,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16歲,他們被認為是對企業信息網路最危險的威脅。關於黑客行為的法律責任,並沒有太多的討論,本文嘗試就此做一些分析。
什麼是黑客黑客是計算機專業中的一群特殊的群體,是英文hacker的音譯,直譯的話是砍的人、劈的人,好可怕,象是在大街上打打殺殺的人。早期,在美國的電腦界也是帶有褒義的,普通公眾對黑客一詞恐怕各有不同的理解,法律上對此並沒有給出定義,學術上也沒有一個權威的解釋,大多數人一般理解為專門破壞網路及電腦系統的人。
很多黑客通過病毒入侵、攻擊電腦系統和摧毀信息等手段,專門從事網路詐騙、竊取政府、企業和個人信息,甚至進行恐怖主義等破壞性活動。其實更多的黑客只是覺得好玩,你說你的網站安全防護多好,他偏要破解給你看,破解了他不進行任何破壞,他要的只是一種滿足或者征服的感覺。譬如雅賊開了人家的防盜門又關上,並不拿走任何東西,在屋裡寫上到此一游,讓人虛驚一場。
在我國目前黑客針對網站一般在做這些事情:1、盜竊資料,2、攻擊網站,造成網路堵塞,無法對外服務3、進行惡作劇,刪除、更換網頁,4、進入系統,告知漏洞。
黑客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如果說黑客行為更多的是一種技術手段,技術手段本身是不存在承擔責任一說的,。至於使用了這種手段是不是要承擔責任,我們要根據其使用目的和造成的損害來分析,下面我們逐項來討論這些黑客們應當承擔的責任。
1、盜竊資料
需要盜竊的資料一般來說都是保密資料。根據資料的不同性質,承擔的責任也不同。
A、如果盜竊的被國家視為機密資料,是構成犯罪的,例如國家英語四級考試的試題涉嫌被人用黑客手段盜竊了,這個黑客就要被判刑了;
B、如果通過黑客手段盜竊其他單位的技術或商業秘密,可能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
C、如果普通保密資料也可能因為侵犯商業秘密而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2、攻擊網站,造成網路堵塞
不管是出於競爭的目的,惡意攻擊,還是出於好玩的心裡故意造成其他網站網路堵塞,造成其他人無法訪問,那麼都將對其他網站造成損失,造成了損失當然是要賠償的。如果是大型網站,交易繁忙,網路堵塞造成的損失將是巨大的,黑客也將面臨巨額的賠償。
3、進行惡作劇,刪除、更換網頁
進入別人的網站,更改網站內容,或者將重要內容進行刪除、修改。大部分網站往往是作為公司形象進行宣傳的,這樣一更改公司形象大受影響,也一定要造成相應的損失,那麼黑客就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另外,網頁的頁面設計及文字內容是享有著作權的,你擅自給改了,就是侵犯了著作權,也是要承擔責任的。
也有的黑客喜歡將別人網站的用戶名和密碼破譯,然後將用戶名和密碼掛在網路上。網站的用戶名和密碼屬於商業秘密,如果將他人的商業秘密公布在網路上當然構成侵犯商業秘密,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進入網站,告知漏洞
悄然進入別人的網站,不聲不響又走了,然後給網站發封信,告知其網站安全有漏洞。給人造成精神的壓力,如果要求索賠精神損失也是說得過去的。
當然黑客做法很多,對於他們的行為性質需要根據他們的行為目的,造成的後果進行全面分析。
黑客行為的刑事責任
我國規定了相應兩種和計算機有關的犯罪,1、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2、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罪、破壞計算機數據、程序罪和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罪。
1、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2、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罪、破壞計算機數據、程序罪和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罪。
這是選擇罪名,對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功能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的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罪;
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的構成破壞計算機數據、程序罪;
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的構成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罪。
構成以上犯罪一般將判處有期徒刑5年以下,如果後果特別嚴重的,可以判處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