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技術失誤法律責任

技術失誤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28 09:13:49

A. 技術員語言技術指導失誤造成經濟損失是否有法律責任

不會,那是代表公司,個人過失賠償就是了。

B. 該誰來承擔法律責任

1我母親也是受害來者毫無疑源問,推拉門的老闆是否也要賠償我母親的損失?
這個需要具體分析推拉門倒地的原因是什麼,如果確實是因為安裝所致而且推拉門方負責安裝的話,那麼推拉門的老闆是要負責的
至於你母親的損失需要進一步看
如果是簡單的被嚇著了的部分,那麼對方承擔也就是賠禮道歉責任了
2我母親的朋友的醫葯費需要我們家來承擔嗎?承擔多少?
這個部分應該是連帶賠償
首先人家是幫工,然後導致人身傷害的原因是門附帶質量
這樣形成競合,一方面是人身傷害責任(推拉門方責任)另一方面是被幫工方責任
總的來說所有損失,如果旅友要求你們承擔,你們需要承擔,然後可以據此要求推拉門方賠償
3現在母親的朋友要求我家起訴推拉門的老闆(因為已經不付錢了),這樣做對不對?該怎麼做?
如果協商不成那隻能訴訟了
該怎麼做?
去被告方所在地區法院起訴就可以
4我們應該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主要是要對旅友承擔治療等費用支付的責任
5如果通過法院來解決這個事情,我們需要准備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做?
主要是2方面證據
1是損害的發生是推拉門方造成,你們對此無過錯
2\你們因此導致的 經濟損失(包括賠旅友的)
然後拿證據去起訴就可以了

C. 因工作失誤給公司造成損失員工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要看具體情抄況。

如果襲是故意造成的,則全額賠償;若過大過失造成的,則部分賠償,賠償比例由法官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沒有統一標准;若一般過失造成的,則無需賠償。

相關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

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3)技術失誤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要求賠償的條件:

(一)、用人單位應制定規章制度;

(二)、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中或勞動合同中必須規定因違章作業造成損失要求勞動者賠償;

(三)、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經民主程序制定並讓勞動者知悉且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定的強制性規定;

(四)、證明損失的存在。一般應為直接損失,比如貨物的損毀、客人的索賠,但間接損失不予賠償,如預計的利潤;

(五)、證明員工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

D. 公司產品由於設計缺陷,造成直接損失1萬元,設計者應當承擔怎樣的處罰

你的情況應該是設計的產品沒有銷售,具體處罰金額就看你在這個工程中的領導地位了。個人認為不需要賠償,每個企業大多都有研發團隊。工廠只因為研發上的失利就把責任歸到你身上? 那樣的話,還有誰會替工廠搞研發?

之後請參照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八條 [技術機構與專家公正性責任]承擔缺陷檢驗工作的檢驗機構、專家偽造檢驗結論或者出具虛假證明的,由質檢部門責令改正,對單位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依法撤銷其相應資格;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六十二條 [財產缺陷問題處理] 在正確使用的情況下,由於設計、生產或者指示等原因使某一批次、型號或者類別的產品存在可能造成財產損害的缺陷的,生產者應當參照本條例實施召回行動。

第六十三條 〔實施細則〕本條例涉及的信息發布、產品溯源、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和產品質量檢測機構管理辦法以及文書格式要求等有關具體規定由國務院質檢部門另行制定。

E. 踢球相撞,一方受傷,另一方應承擔責任嗎

你好,可以參考一下。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今年5月20日,在房山某中學組織的一場足球比賽中,足球直飛球門,門將張彬撲上前抱球倒地,但被隨後趕到的對方前鋒李黎補射的一腳踢中腹部,導致「腹部損傷、脾破裂、失血性休克」。醫院為張彬做了脾切除及脾移植手術。經有關部門鑒定,張彬為7級傷殘。張彬家長要求學校及李黎支付9萬元傷殘補助費。協商未果,張彬告到法院討說法。房山法院作出調解,學校與李黎的家長賠償守門員醫療費及傷殘補助共計8.6萬元。

法院認為,張彬、李黎是初二學生,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二人在校學習、活動期間,學校負有一定監護職責。學校組織足球比賽,在制訂比賽規則並要求學生遵守時,還應預見比賽中可能發生隊員受傷情況,學校雖採取了措施盡力避免意外,但若出現意外,推定學校負有過錯。李黎在比賽中應當而且能夠意識到守門員抱住足球後,仍起腳去踢可能踢傷守門員。李黎在主觀上有過錯並在客觀上造成了對張彬的傷害,應當承擔責任。

■議題一:

學生校內踢球發生傷害,誰負責任?

主持人:在體育比賽中發生傷害的事非常多,但很少聽到加害一方為此要向受到傷害一方進行賠償。對房山法院調解的結果,應該怎麼看待?

李雁軍(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我首先表明個人態度,盡管體育項目的高風險性顯而易見,由此帶來的潛在致損因素也顯而易見,但不能因為體育項目的特殊屬性就可以對抗公民的生命權和健康權,也不能因此排除和對抗公民求償的權利,問題在於誰來承擔責任,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具體到房山的這個案子,我認為有兩個特殊背景;第一,受害人是未成年人;第二,受害人和他所在學校之間有一個特殊關系,不應屬體育部門法規調整范圍,而是適用於教育和其它法律法規。我認為,學校與學生之間存在著法律關系,學校絕對要承擔起維護學生在校期間的健康權和生命權的義務,因此學校承擔賠償責任沒有問題。

加害人因為技術失誤造成另一方受到傷害,我認為不應按過錯原則進行追究,而應承擔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因此對房山法院調解結果我認為可以接受。

尹田(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就這個案子,我認為加害人的過錯應當是存在的。但學校應當承擔責任的依據是什麼?法院調解中認定學校承擔責任的根據是推定過錯。一般情況下,在追究賠償責任時有三個根據,一是過錯責任,二是無過錯責任,三是公平責任。過錯推定責任不能包括在無過錯責任當中,從現行法律中也找不到學校應負的推定過錯責任的根據。道義上如果學校承擔責任的話,那麼學校的足球場可能會被撤掉,因為學校不可能對學生的所有活動進行非常嚴密的監督。因此,在受害人利益和學校利益之間,哪個更符合更多數人的利益,我們要進行選擇。

劉雙玉(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南磨房法庭庭長助理):不管是違約責任還是侵權責任,責任人承擔責任的前提是違犯了法定的、約定的責任或公民應普遍遵守的道德規范。

就房山這個案例來說,學校是比賽的組織者,如果學校在組織的過程中存在欠缺和不周密,那麼學校就應承擔法定責任;如果學校盡到了組織義務,學校就不存在侵權責任或違約責任,我想更多的是從公平角度承擔責任。

公平責任的出發點是在沒有過錯也不是特定的無過錯的情況下,承擔的是道義上的責任。

主持人:作為加害一方的中學生有沒有過錯,應不應當承擔責任?

姚輝(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著眼點不是有沒有過錯,而是有沒有損害,法律要求有損害就應該去填補這個損害。中學生沒有責任能力,自然由他的父母來承擔。

樊文(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在學校期間,孩子的監護權就由父母轉移到了學校,因為他的父母這時已沒有辦法實施監護權了。

張雯(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法官):我認為學校應承擔責任。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學校應當承擔監護責任。

尹田:在民事賠償問題上,是不考慮故意還是過失的。在加害人、受害人的關繫上,我認為體育活動中與一般正常活動中過失致人損害沒有本質區別。

實際上民事賠償中很多原則都可適用,比如混合過錯,撞碰導致損害雙方都有責任時,按過錯大小分擔責任。

魯智勇(國地律師事務所律師):在技術犯規的情況下造成傷害,行為人的免責我想應該是約定俗成的,大家都能接受。如果約定俗成的社會規則在法院被強行倒轉過來,我想可能需要通過立法才行。在足球運動或活動中可以借鑒這個原則。正常狀態下,比如合理的碰撞導致傷害,即便很嚴重,也不應考慮行為人的具體責任。但對受害人來說,可能損害巨大,就需要社會分擔一部分連帶責任,但分擔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有過錯而是道義上的支持。

吳勇(國地律師事務所律師):《民法通則》的解釋上有一條,在共同事件中,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有的人受損害了,有的人得到了利益,法律沒有規定受益人一定要按照具體的原則給受損害的人進行補償,但如果受害人要求受益人進行補償,受益人應該適當補償。

我認為具體到房山這個案子,不能表面上看誰應負什麼責任,如果以後類似案子都據此案調解結果作為參照,是不恰當的。

姚輝:在探討民法上的損害賠償時,有些前提要界定。比如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是有組織的還是純粹自發的,是職業化的還是非職業化的,情形不同,請求權的依據也不相同,相應地導致的責任基礎也不一樣。如果是兩支職業化球隊的比賽,無論是加害者還是受害人,都與俱樂部有僱傭合同,產生的是合同責任,損害後果都由俱樂部承擔。

■議題二:

體育規則與

法律原則的關系?

李雁軍:在法理上,任何一個行業技術規范都不能高於法律。但行業技術規范與法律關系並非簡單的一句話能說清楚。比如在足球比賽中,一個沒有違反足球專業技術規范的動作致人傷害,被提起公訴或訴訟,那麼法院依據什麼原則來判斷呢?

針對這個問題,1995年《體育法》33條中已寫明,體育活動中的糾紛適用體育仲裁,仲裁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制度未能建立起來。

體育具有特殊性,在其他領域被認為違法的,在體育行業就沒人追究,比如體操運動員有的8歲就算工齡了,沒有人說是使用童工。比如足球比賽中的合理沖撞,這個「理」肯定不是法理,但法律不能斷然拒絕這個「理」。用個不太恰當的詞,法律應當對此作出繞讓,但繞讓到什麼程度值得探討。如果球場上裁判判運動員行為是合理沖撞,場下法院卻判故意傷害,那體育比賽就沒法進行了。

歐盟國家在處理類似事情時,法院與體育爭端解決機制有個默契,糾紛未經爭端解決機構調解或仲裁,法院不受理,如當事人對仲裁不服,法院還可以受理。

樊文:這對法院來說存在一個技術鑒定問題。

劉雙玉:我認為歸根結底要看是什麼類型的體育活動。國家體育總局李先生的意見更適用於職業性、有組織的競技比賽中,對於學生踢足球等社會中的體育活動應適用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最後落實到社會對受害人實施公平救濟。因此,處理個案時適用原則是不一樣的。

張雯:任何法律、法規都有適用范圍,首先要明確什麼是競技體育,其次社會生活中的體育活動是否要受競技體育規則的約束,在立法時應有明確的體現。

尹田:體育規則肯定有其合理性,第一,比如合理沖撞的合理性中肯定包含這種沖撞在職業球員相互之間的接觸中不會產生嚴重後果,否則不在合理范圍。作為職業球員,撞人的人與被撞的人都應知道如何應對合理沖撞,如果合理沖撞情況下發生損害情況,我認為損害的發生是由於被撞人自己的過失。如果合理沖撞本身導致當然損害別人的後果,那我認為合理沖撞的標准就有問題。

第二,職業競技情況下,形成訴訟的可能性很小。職業體育關系調整中必然有相關規定。當然,我認為在危險性很高的體育比賽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保險作為支撐點。

■議題三:

娛樂性體育冒險活動意外傷害責任誰負?

李雁軍:我們目前對體育的理解還是定位在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對挑戰人類極限的活動,比如溶洞潛水要求帶氧氣瓶,有人就不帶,這些活動能否算部門法規要調整的體育項目?這值得商榷。我注意到張健游完渤海海峽之後,做客網站時就說,像他的這種行為不應該無條件提倡。

樊文:冒險活動責任自負,但個人冒險行為與有組織冒險行為是不同的。

主持人:比如從事蹦極活動有身體要求,一般蹦極經營者也會告知,哪些病的患者不能蹦極,但有的人,比如有心臟病,但他隱瞞了,結果出現意外,責任在誰?

李磊(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司法規處副處長):如果設備、人員、操作符合要求,作為經營者履行了明示義務,出現意外應個人承擔責任。

即使是有組織的、商業性的冒險活動,個人也是利用別人給他提供條件達到自己的某種需求,也應由冒險者個人承擔責任。

旅遊活動中,如果從事高風險活動,比如漂流,旅行社盡到了充分照顧的義務,就可以減輕或免除責任。

尹田:涉及到盈利性的經營活動,一般是通過契約關系建立,只不過是出現了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競合。根據新合同法的規定,如果發生損害,要側重保護弱者一方的利益。

李磊:旅遊過程中,從事帶有風險的體育娛樂項目,比如漂流、蹦極,出現意外,有幾種情況:如果是散客,景區肯定要負責任,從合同法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或民法一般原則來說都可以找到根據。

如果是隨旅行社組織的旅行團旅遊中出現這些問題,由於旅行社與旅遊者簽訂了合同,旅行社肯定要負責任。現實的情況也大多是旅遊者直接向法院起訴旅行社,但旅行社賠償能力有限,甚至有的小旅行社在出事之後散夥走人,能賠的就是留在旅遊管理部門的30萬保證金,因此我主張,一旦發生類似情況,受到傷害的一方可將旅行社和直接侵權者,也就是所謂項目經營者作為共同被告,讓其承擔連帶責任。

樊文:經營者的告知義務類似於合同中的格式條款。不能根據事先自己制訂的對消費者不利的格式條款來為自己免責。

張雯:公平責任的適用是有嚴格限制的。作為經營一方,應該提供十分安全的設施和服務;出現事故後,免責的前提是你的告知義務非常周到和具體。蹦極場上貼有一個告示說患心臟病者不能跳,我覺得這種告知是遠遠不夠的。

■議題四:

在高風險運動項目中,

如何理解保險的作用?

李嘉(江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非壽險客戶部經理):事故發生後造成了傷害,按照民法規定,賠償有兩種職能,一個是懲戒,另一個是經濟責任轉嫁。作為後一種職能,保險比民事判決更有效。從保險角度看,只要不存在很強的故意傷害的成分,都屬於保險公司的賠償范圍。

說到笨豬跳,有一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在大部分保險合同的短期人身保險條款中,都有明顯的除外責任:被保險人在從事潛水、跳傘、攀岩、探險、武術比賽、摔跤、特技表演、賽馬、賽車等高風險運動過程中,發生人身意外傷害,是保險人的免責范圍。

主持人:當受害人獲得保險賠償之後,如果保險金不足以彌補他的損失,可不可以向法院要求追加賠償?

李嘉:意外事故的受害人在獲得保險賠償後,他仍然有無限求償權,仍然可以就不足部分向加害人或者組織者求償。如果加害人或者組織者購買了責任險,那麼這部分責任就可以通過風險轉嫁方式處理。

樊文:法律責任和保險責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誰是承保人、誰來交保險費,這是問題的根源。

劉雙玉:即使按保險合同條款給付了保險賠償金,訴權仍然受法律保護。如果落實到損害數額,在保險金賠償數額之內,再起訴要求除保險金以外的經濟賠償,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如果實際受損達20萬,保險賠償金僅10萬,超出的部分又有合法依據,那麼超出部分致害方應予賠償。因為法律救濟的原則實際是對損害的補償原則。

姚輝:對風險很高的體育或娛樂活動,發生意外又不能適用過錯原則確定當事人的責任時,可以說民事責任的救濟作用比不上保險的救濟作用。我想強調的是法律不是萬能的,人們總誤解為什麼事交給法律就會解決得圓圓滿滿,其實法律僅是解決方案中的一種,而且未必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最好的方案。

通過公安局找法律顧問,如果沒有免費的法律援助機構,只是咨詢花費也應該不多。
雖然只是意外,但是對方還是有責任的,如果沒有責任,那交通意外該怎麼處理呢?就算談不上責任,對方也是事故當事人,就像現在的交通事故是無論發生原因,雙方都有責任的,你通過法律咨詢肯定能得到幫助的

意外相撞的話有多種情況,
1、(雙方無過錯)你們要是未成年人,尤其在校學生,學校是有責任,監管不力,確實無意致人受傷(也就是誤傷)的一方無責任,但是有補償的義務,或者說應該賠點錢。
2、雙方無過錯)成年人,要是在收費場所的活動,主辦方有部分責任,傷人方有義務做出補償;在免費場所,致人受傷方,應給與部分經濟補償給你朋友
3、一方有些許錯誤情況,有錯方多承擔費用,屬故意傾向事情就要向刑事方向發展,朋友要是法醫鑒定的話至少是「輕傷」,可以判刑了。無主觀故意的但是有錯一方(比如明顯的犯規動作,或活動中明顯不該有的動作),也是有民事賠償責任的,而不是補償,這點注意!
祝你朋友早日康復!

F. 什麼是無責任賠償責任

根據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確立了無責賠償制度。根據該法律,機動車駕駛員與非機動車或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時,即使機動車駕駛員沒有任何責任,也承擔賠償責任。國家並建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規定無責賠償從強制保險限額中支付。

G. 工程設計失誤誰來承擔

法律分析:工程設計失誤由工程設計單位承擔。工程設計單位不按照建築工程質量、安全標准進行設計,造成工程質量事故的,應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第六十一條 交付竣工驗收的建築工程,必須符合規定的建築工程質量標准,有完整的工程技術經濟資料和經簽署的工程保修書,並具備國家規定的其他竣工條件。

建築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H. 工作失誤,應該承擔多少責任

工作失誤,應該承擔責任如下:
1、如果是故意造成的,則全額賠償;
2、若嚴重過失造成的,則部分賠償,賠償比例由法官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沒有統一標准;
3、若一般過失造成的,則無須賠償。
單位要求員工賠償的條件如下:
1、用人單位應制定規章制度;
2、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中或勞動合同中必須規定因違章作業造成損失要求勞動者賠償;
3、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經民主程序制定並讓勞動者知悉且不得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強制性規定;
4、證明損失的存在。一般應為直接損失,比如貨物的損毀、客人的索賠,但間接損失不予賠償,如預計的利潤;
5、證明員工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勞動者因工作疏忽給公司造成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
(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第十七條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工資支付發生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I. 工作失誤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經對你說的情況仔細分析,解答如下:
1、你不用承擔法律責任。因為你當時是作為公司委派人員進行現場協調工作,所行使的權利是合法有效的,老闆的要求不合法,按照合同中誠實信用原則,廠商調試好了設備,就應該簽字,不簽字就是對合同的不遵守。所以,你的簽字沒錯,而且不用對此承擔責任,即使由責任,也應由單位承擔而非你個人。
2、老闆要求你寫出書面報告,無非就是想找出你是否是在被脅迫、威脅的情況下簽字的,如果你是在杯脅迫、威脅的情況下簽字的,簽字無效,老闆可以由合適的理由拒絕付款(沒有正式驗收)。
3、書面報告對你是否有利將視情況而定。按你所說,老闆不想付款而要求你不簽字,
一種情況是:你提交了書面報告,老闆沒有找出問題,將對你進行報復行為(比如降職、罰款等),而且有了你的書面報告作為證據;
第二種情況是:老闆看了你的書面報告,認為你沒有錯,找點別的理由搪塞廠商不付款,而將你留下,書面報告是老闆自己給自己找個台階下;
第三種情況是:你的書面報告為你辨明了簽字過程,將成為老闆與對方談判的籌碼,必要時將可能作為證據要求確認調試單上簽字無效,以避免付款。
4、如果你不寫,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得罪老闆,卷鋪蓋走人。因為老闆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又不能順利下台階,只能採取這個手段。
建議你可以視情況,看看寫了合適還是不寫合適,如果你打算走了,那麼也做好證據准備,老闆不給你補償,你就申請勞動仲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