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墜床法律責任
⑴ 患者墜床屬於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哪類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30
⑵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是什麼
1、墜床,跌倒:
原因:墜床、跌倒均發生在老年病人上,護士對高齡患者未起到重視,未做到班班交接,未及時巡視,對高齡患者陪護指導不到位,患者及陪護均未掌握防跌倒措施。
措施:護士要提高對高齡患者的重視,對高齡患者及其陪護加強防跌倒宣教,告知可能出現的嚴重後果,要求其家屬24小時陪護,加強科室內的防跌倒措施,保持地面乾燥,責任護士及中夜班護士要經常巡視病房,了解病人需要,給予適當的幫助。
2、用葯錯誤、醫囑查對不到位:
原因:查對不到,未進行三查七對,簡化及違反操作流程,執行醫囑存在定勢干擾,存在想當然思想,發葯時未查對姓名,換瓶時未再次查對姓名,注射前未詢間姓名及過敏史。
新護士對未執行過的醫囑未認真查看說明書及詢問高年資護士用法後經仔細思考後按自己理解直接執行,責任護士對自己所管病人治療不熟悉,執行口頭醫囑。
未認真核對及書寫唯一標識一手錶帶。宣教不到位,操作後未認真清點物品,特檢單未進行班班交接(發現特檢單未預約的要查找原因,及時通知醫生,並交給下一班)。交接不到位(包括液體,治療,肌注,特檢單發放)。護士工作分心(工作壓力,家庭壓力)。
措施:嚴格執行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嚴格遵循操作流程,執行醫囑不能存在定勢干擾及想當然的思想,發葯、換瓶、注射前均需再次詢間姓名及過敏史。新護士對未執行過的醫囑必須認真查看說明書及詢問高年資護士用法後經仔細思考推敲後再准確執行。
責任護士要熟悉本組病人病情,告知患者所有的治療項目,讓患者參與到治療中,能起到提醒及監督作用,認真查對及書寫患者手腕標識帶。宣教到位(對特殊物品使用要特殊交待及及時查看患者執行情況),操作後要認真清點物品,特檢單要班班交接,工作不分心,不把私事、情緒帶到工作中。
⑶ 醫院墜床責任劃分
法律分析:如果是特級護理,醫院是要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
第四十六條 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⑷ 跌倒墜床造成增加醫療機構成本
這要看當時給他設定的護理級別。
如果是一級護理,院方對跌倒負全責。
不管哪一級,醫院都得對墜床負全責。
⑸ 患者墜床與跌倒傷情認定製度和程序
墜床與跌倒報告制度及防範措施
(一)對於有意識不清並躁動不安的患者,應加床擋,並有家屬陪伴。
(二)對於極度躁動的患者,可應用約束帶實施保護姓約束,但要注重動做輕柔,經常檢查局部皮膚,避免對患者造成損傷。
(三)在床上活動的患者,囑其活動時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件,如有須要可以讓護士幫助。
(四)對於有可能發生病情變化的患者,要認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訴患者不做體位突然變化的動做,以免引起血壓快速變化,造成一過姓腦供血不足,引起暈厥等症壯,易於發生危險。
(五)教會患者一旦出現不適症壯,最好先不要活動,應用信號燈告訴醫護人員,給予必要的處理措施。
(六)一旦患者不慎墜床或跌倒時,護士應立即到患者身邊,通知醫生迅速查看全身壯況和局部受傷情況,初步判斷有無危及生命的症壯、骨折或肌肉、韌帶損傷等情況。
(七)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檢查,根據傷情採取必要的急救措施,並及時上報護士長。
(八)加強巡視至病情穩定。巡視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向醫生匯報。
(九)及時、准確記錄病情變化,認真做好交接班。
【處理程序】
做好安全防範→發生墜床時→護士立即趕到→通知醫生→查看受傷情況→判斷病情→採取急救措施→加強巡視→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准確記錄→做好交接班
【上報程序】
發生墜床/跌倒時→護士立即趕到→通知醫生→查看受傷情況→判斷病情→採取急救措施→上報護士長→護士長根據情況逐級上報
患者跌倒(墜床)防範制度為進一步加強對高危患者的觀察和護理,切實有效地防範與減少跌倒(墜床)事件的發生,確保患者安全,特製定跌倒(墜床)防範制度與措施如下:
1、加強護理人員教育和培訓,增強對高危患者評估及預防策略的意識。
2、建立患者跌倒(墜床)預防及處理流程。
3、加強患者和家屬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險、最大傷害及安全活動注意事項方面的教育。指導高危患者改變體位時動作要緩慢。
4、入院指導明確,讓患者熟悉床單位和病房的設置,知道如何得到援助。
5、通過示範確定患者及家屬能正確使用呼叫系統。
6、指導家屬將床周圍的用品整理好,保持走道暢通無障礙。
7、提供光線良好的活動環境。夜晚巡視高危患者時,不要讓病房太暗,打開夜燈或衛生間的燈。
8、將常用物品置放於病人視野內且易於拿取的范圍內。便器應倒空並置於適當位置。
9、責任護士或夜班護士對有高危情況(有跌倒史、意識障礙、65歲以上老年人、服用鎮靜劑、降壓葯等)的入院病人按跌倒評分表進行評分,評分大於4分填寫評分表,護理文書中有記錄,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險性,落實預防措施。並根據病人情況進行動態評估持續追蹤,強化教育。
10、將評估情況告知家屬並簽名,留陪護監管。發放健康處方,做好相關指導。
11、注意環境安全,走廊和洗手間設防滑標記。
12、教會輪椅、助行器的使用方式,使用輪椅或上下床注意腳輪的固定,患者下床應攙扶。
13、高危患者卧床需拉起離家屬遠側的欄桿,勿拉起兩側欄桿,以免妨礙患者離床活動。但對於意識不清、麻醉後未清醒及年老者等,應拉起兩側床欄且固定好。
14、在住院一覽卡右上角做好三角標記,床頭卡上插警示標志,在提示欄內寫清高危患者床號。
15、做好高危跌倒患者的交接班工作。每周進行再次評估,記錄評分情況和有無意外發生,直至高危解除或病人出院、死亡。跌倒高危評分表保管於病歷中。
16、護士長每周抽查高危病人2人、非高危病人2人,查有無漏報情況及護理措施落實情況。
⑹ 跌倒與墜床的定義
由於每例因跌倒/墜床所致傷害嚴重程度不同,所需的治療也不同,因此按以下三類分級:
(1)跌倒傷害嚴重度 1 級,不需要或只需要稍給治療與觀察即可的傷害程度,如皮膚 擦傷、軟組織挫傷以及不需外科縫合處理的皮膚小裂傷;
(2)跌倒傷害嚴重度 2 級,需要採用縫合、外固定等醫療措施的傷害程度,如關節扭 傷、軟組織撕裂傷、挫傷等
(3)跌倒傷害嚴重度 3 級,需要繼續住院醫療及他科會診等醫療措施的傷害程度,如 骨、關節損傷、意識喪失、精神或軀體狀態改變等。
⑺ 患者墜床護士有責任嗎
法律分析:有。
1.通知醫生及護士長
2.判斷患者情況,意識等,測量生命體征
3.為醫生提供信息,遵醫囑處理
4.允許的話,將患者移至搶救室或床上
5.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
6.向護理部匯報並逐級匯報
7.通知家屬並告知事情經過
8.認真記錄墜床經過及搶救過程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十四條 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發生下列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一)導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
(二)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後果;
(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