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錄錄音具備法律效力
① 偷錄的錄音,視頻能否作為證據使用
法律分析:偷偷錄音只要不侵害對方權益就可以作為證據。在錄音過程中,不能使用竊聽他人隱私、侵犯他人隱私的手段。錄音的內容應真實、連貫,不得編輯,錄音過程中,對方的發言是真實意思的表達,不存在來自他人的脅迫和威脅。錄音內容應當充分說明案件需要證明的事實,請勿刪除錄音材料,保留原始錄音資料。符合上述條件的,法院應當確認錄音證據有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② 錄音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
首先肯定地說,錄音或錄像證據是法律允許的證據形式之一。在相關法律中視聽資料也就是錄音錄像證據。所以,視聽資料法律允許的證據形式,是沒有任何爭議的。問題在於,很多錄音證據是在未徵得對方同意的情況下,偷錄取得的。按法律規定,非法取得的證據是不可以作有效證據的,錄音證據如果是非法取得的,也仍然不能作為有效證據使用。如果是與對方當面或電話溝通過程中,偷偷錄制雙方溝通的過程取得的視聽證據。一般認為屬於合法取得,有效。如果是採取在他人居所、工作場所等安置偷錄設備,或者是採取其他非法手段取得的視聽證據,一般認為不屬於合法取得,無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③ 偷錄音有法律效力嗎這種錄音是否可以作為證據呢
偷錄音只要沒有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也沒有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就具有法律效力,這種錄音也可以作為證據向法院提供。當然,在取得錄音證據的同時,盡可能有其它證據相佐證,以充實其證明力。如若獲取錄音的手段不合法的,則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8月31日修正)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其中,錄音作為視聽資料是可以當做證據使用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八條規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總體來說,偷錄的錄音材料,不能違背以下三個特定條件:①不得(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②不得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③不得違背社會公序良俗。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九條規定: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要使錄音證據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當事人出示的錄音證據未被剪接、剪輯或者偽造,前後連接緊密,內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觀真實性和連貫性。二是錄音證據的取得必須符合法律規定。三是對方未提出反駁或反駁理由不成立。
以上就是針對「偷錄音有法律效力嗎?」和「這種錄音是否可以作為證據呢?」的問題進行的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④ 私自偷錄別人的談話錄音是犯法嗎
是違法的,涉嫌侵犯別人隱私權,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隱私權是為眾多法律系統所支持的一種人身基本權利。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
法律分析
侵犯隱私權的量刑標准如下: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等等。作為人格權之一,侵犯隱私權責任的構成也同侵犯其他權利一樣,須具備侵權責任構成的一般要件,即主觀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等四要件。主觀具有過錯,侵害隱私權因屬於一般侵權行為,要求行為人主觀上須具有過錯才能構成侵權責任,故意、過失在所不問,但過錯形態影響侵權人法律責任輕重的承擔問題。侵害他人隱私的行為因直接違反法律規定抑或違反社會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評價,使得該行為具有違法性質。損害是侵權行為的結果,作為一種事實狀態,主要有三種表現形態:財產損失、人格利益受損及精神痛苦。侵權法上因果關系在於確定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系,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往往具有直接關聯性,侵害隱私權的後果表現為權利人自控信息的外溢與私域生活的侵擾,這一事實乃侵害行為所致,換句話來說,權利主體因該不法行為遭受人格利益受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⑤ 通話中偷偷錄音合法嗎
通話中偷偷錄音合法。
錄音證據的取得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如果錄音證據的持有者採用了侵犯他人的隱私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的規定,比如在其工作處所或者住所以竊聽方式取得的錄音資料,就屬於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訴訟證據使用。要使錄音證據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當事人出示的錄音證據未被剪接、剪輯或者偽造,前後連接緊密,內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觀真實性和連貫性。
2、錄音證據的取得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如果錄音證據的持有者採用了侵犯他人的隱私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的規定,比如在其工作處所或者住所以竊聽方式取得的錄音資料,就屬於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訴訟證據使用。
3、對方未提出反駁或反駁理由不成立。在把錄音證據作為判案依據時,還要對錄音證據是否有疑點進行審查。如果對方當事人對錄音資料表示質疑,並提出足夠的證據加以反駁,那麼該錄音證據便失去證明力;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加以反駁,就應當確認該錄音證據的證明力。
另外,在採取偷錄的方式收集自己所需的證據時,應當盡量採用先進的錄制設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盡量選擇雜音干擾少的地方錄制。在偷錄中,應先表明自己的身份及錄制時間,並巧妙地引導或提示對方表明身份,以增強證據的可信程度。
【法律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六十八條 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第七十條 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下列證據,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製件;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⑥ 未經對方同意而偷偷私自錄音是否具有法律證據效力
按法律規定,非法取得的證據是不可以作有效證據的,錄音證據如果是非法取得的版,也仍然不能作為有權效證據使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70條規定:
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下列證據,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
(三)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製件;
該條款對視聽資料作了明確的限制,首先就要求是「合法手段取得的」!那麼,在對方不知情、未同意的情況下,偷錄是合法手段還是非法手段呢?在司法實踐中,這要看具體情況分析:
1、 如果是與對方當面或電話溝通過程中,偷偷錄制雙方溝通的過程取得的視聽證據。一般認為屬於合法取得,有效。
2、如果是採取在他人居所、工作場所等安置偷錄設備,或者是採取其他非法手段取得的視聽證據,一般認為不屬於合法取得,無效。
⑦ 偷錄的錄音可以作為證據嗎
錄音證據是我國法定證據種類的一種,若錄音是偷錄的,但只要沒有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也沒有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就不屬於違法行為,可以作為證據向法院提供。當然,在取得錄音證據的同時,盡可能有其它證據相佐證,以充實其證明力。
偷錄的錄音成為合法證據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1.錄音證據的取得須符合法律的規定,錄音雙方當事人的談話是自由意思表示,是善意和必要的;
2.該錄音證據錄音技術條件好,談話人身份明確,內容清晰,具有客觀真實和連貫性,未被剪接或者偽造,內容未被改變,無疑點,有其他證據佐證。
同時,還應該符合三個限制條件:
1.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權益;
2.不得採取暴力、脅迫、竊聽等方式取得錄音;
3.不得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等。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⑧ 偷偷錄音能當證據嗎
刑事案件偷錄音可以做證據嗎
未經對方同意私自錄制的談話錄音資料,不具有合法性,不能作為證據使用,所以偷錄音是不能作為證據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制其談話取得的資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批復》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要使錄音證據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是當事人出示的錄音證據未被剪接、剪輯或者偽造,前後連接緊密,內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觀真實性和連貫性。
2、是錄音證據的取得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如果錄音證據的持有者採用了侵犯他人的隱私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的規定,比如在其工作處所或者住所以竊聽方式取得的錄音資料,就屬於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訴訟證據使用。
3、是對方未提出反駁或反駁理由不成立。法院在把錄音證據作為判案依據時,還要對錄音證據是否有疑點進行審查。如果對方當事人對錄音資料表示質疑,並提出足夠的證據加以反駁,那麼該錄音證據便失去證明力;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加以反駁,法院就應當確認該錄音證據的證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