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中考法律知識專題

中考法律知識專題

發布時間: 2022-05-29 14:18:37

1. (要中考了)跪求歷社高手!! 誰能詳細地講下依法治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那一塊 感激不盡

2013中考政治熱點知識歸納
一、「主體」、「主要」、「主角」、「主導力量」類
1、我國「一國兩制」中的國家主體是: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2、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主體是:公有制。
3、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4、我們參與經濟生活的主要表現於:日常生活的消費和理財。
6、我國經濟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經濟。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國有經濟。
二、「基本」類
1、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我國的基本國策有:對外開放、計劃生育、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3、最終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一國兩制」。
4、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是: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
5、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國。
6、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7、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8、我國環境的基本狀況: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9、我國資源的基本國情: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佔有量少、開發難度大;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浪費、損失十分嚴重。
10、「兩個基本點」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11、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三、「基礎」類
1、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2、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
3、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自然資源。
4、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憲法
四、「根本」類
1、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3、中國發展的根本基點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4、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是:教育。
5、實現經濟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大計是:發展科技、教育。
6、依法治國的根本依據是憲法。 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憲法。
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是 憲法。
7、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有國家性質、根本制度、國家根本任務、基本經濟制度等。
8、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共同富裕。
9、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原因: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
10、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五、「本質」、「實質」、「性質」類
六、「最」類
1、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一國兩制。
2、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3、最富有責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對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
4、 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科學技術。
5、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6、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權威的是:憲法。
7、最能考驗公民責任意識的是:國家處在危難時刻。
七、「集中」、「集中體現」類:
1、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不言代價與回報地履行責任。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3、中華民族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集中體現: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擊非典精神、三峽移民精神等。
4、體現共同富裕原則的經濟成分:集體經濟。
八、「決定」類
1、決定一個國家民族未來的事業是:教育。
決定人們一生命運的事業是:教育。
2、實現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條就是: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3、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是:科技創新能力。
4、我國實行的基本經濟制度的決定因素是: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
九、「制度」類
1、我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
2、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十、「核心」、「中心」類
1、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2、我國現代化建設各項工作的中心:經濟建設。
3、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
4、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是:有法必依。
十一、「關鍵」類
1、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是發展,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2、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的是:國有經濟。
3、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執法必嚴。
十二、「目的」、「目標」
1、基本路線確定的奮斗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教材P114「六個更加」。
十三、「原則」、「原因」類
1、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2、四項基本原則:
3、發展兩岸關系的原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4、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共同富裕。
5、中華文明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卻綿延不斷,歷久彌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4、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5、我國的兩種制度指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
1、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的本質:發展問題。
2、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我國的社會性質:社會主義社會。
十四、「前提」類
1、兩種制度的前提是:一個中國。
2、改革和發展的前提:穩定。
3、依法治國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證」
1、 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是:違法必究
2、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依法治國。
十六、「重要」、「重點」類
1、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所有制。
2、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是:依法行政。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經濟。
十七、帶有「一」的知識點:
1、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2、「一個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
十九、帶有「三」的知識點:
1、 社會主義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三個原因或表現:P34第一段2-4行。
4、基本國情的三個方面: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
5、實行計劃生育的三個有利於: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 三步走戰略:P88第二段第3行……P89第一段。
7、「三下鄉」活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 城市「創三優」:創建優美環境、建立優良秩序、搞好優質服務
8、公有制經濟的三種成分: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9、維護民族團結的「三個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文字。
二十、其他:
1、 立國之本:四項基本原則。
2、 強國之路:改革開放。

2. 中學生應知的法律知識

應知以下幾個知識點:1、未成年人保護法。2、治安管理條例的部分內回容。3、義務教育法中答與自己切身相關的條款。4、一般違法和犯罪的區別。 5、刑法中關於搶劫,偷盜之類的處判決規定。 其它的, 諸如消費者權益保護之類的多少懂點就行了。現在在書店有很多關於中學生法律應知應會的書。大多數是與中學生 生活息息相關的。

3. 初中法律知識

1.違法犯罪分子往往是抄凶惡、狡猾的,在於其斗爭時,既要勇敢,又要機智。
2.特別是在雙方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不要與其硬拼,而要講究智斗,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力求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巧妙的將不法分子抓獲。
3.面對歹徒行凶,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等。
(我背的蠻熟的,嘻嘻……)

4. 中學生法律小知識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論什麼人都要遵守法律,無論什麼人犯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版,不因身份、地位、民族權、性別、貧富、職業等而有所區別。
2,憲法是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都不能同憲法的規定相抵觸,任何人要服從憲法權威。
3,我們國家的審判機關是人民法院,法律監督機關是人民檢察院,法院、檢察院以及公安部門要分工合作、相互監督。
4,我們國家實行的是依法治國。

5. 中學生法律知識10條 短一點手抄用的

1、未成年人不得實施的不良行為主要有:⑴曠課、夜不歸宿;⑵攜帶管制刀具;⑶打架斗毆、辱罵他人;⑷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⑸偷竊、故意毀壞財物;⑹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⑺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⑻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⑼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2、未成年人不宜進入的場所有:⑴營業性歌舞廳、酒吧、夜總會、通宵影劇院;⑵帶有賭博性的娛樂室、游戲場;⑶營業性檯球室;⑷卡拉ok廳和電子游戲機室;⑸審定為「少年兒童不宜」的影片、錄像、錄音等的播放場所。

3、《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煙、酗酒。任何經營場所不能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

4、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

5、.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指:⑴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⑵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⑶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⑷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製品等;⑸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⑹多次偷竊;⑺參與賭博,屢教不改;⑻吸食、注射毒品;⑼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6、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歸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示幫助。收留夜不歸宿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徵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時內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學校或者向公安機關報告。

7、「環境」包括14個方面的內容: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

8、我們常提到的9種環境污染物是: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雜訊、振動、電磁輻射。

9、當發生交通事故後,首先應搶救傷員,保護事故現場、公共財物,並設法立即報告公安機關或附近的交通警察。(撥打電話110)。

10.當你發現一起交通事故,而肇事車逃跑,你應該記住逃跑車的車型、顏色、號牌等特徵以及逃跑的方向。

6. 一些初中法律知識題,急!!!!!

一.填空
1.人民法院是我國的 機關,人民檢察院是我國的 機關。
2.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 規定,通過各種形式管理國家事物,管理經濟文化事物,管理社會事物,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 和 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和改變。
3.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在 (時間)內公安機關沒有發現的,不再處罰。
4.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以下原則:(1)保障未成年人的 ;(2)尊重未成年人的 ;(3) 和 相結合。
5.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 處罰。
6.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處罰分三種: 、 、 。
7.人民法院審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應由 進行。
8.關於環境保護,在新的刑法中,增加了 罪刑。
9.在我國,我國的立法機關主要是 。
10.《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 年 月 日開始施行。
二.判斷

1.《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一切權益不受侵犯。
2.十四歲以上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不公開審理。
3.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4.凡是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不享受法律賦予的權利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
5.衡量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標準是:必須違反社會公共生活准則和法律規范;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並且觸犯刑法,受刑事處罰。
6.依法治國是我國現代化建設應遵循的基本方略。
7.環境問題,是指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生活環境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與破壞。
8.當發生交通事故後,首先要保護現場,然後搶救傷員、保護公共財務,並設法立即報告公安機關或附近的交通警察。

7. 中學生應該具備的法律知識 。 寫20條。

一、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1、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2、 十六周歲以下不夠刑事處罰的,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1、 放火、決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破壞工廠、礦場、油田、港口、河流、水源、倉庫、住宅、森林、農場、谷場、牧場、重要管道、公共建築物或者其他公私財產,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放火、決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 破壞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 破壞軌道、橋梁、隧道、公路、機場、航道、燈塔、標志或者進行其他破壞活動,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5、 破壞電力、燃氣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設備,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6、 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施、電力設備、燃氣設備、易燃易爆設備,造成嚴重後果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1、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3、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4、 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5、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6、 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7、 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8、 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9、 組織、領導和積極參加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手段,有組織地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稱霸一方,為非作惡,欺壓、殘害群眾,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生活秩序的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10、 組織和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破壞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四、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處罰分為下列三種。

1、警告。

2、罰款:一元以上,二百元以下。本條例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3、拘留:一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五、 違反治安管理造成的損失或者傷害,由違反治安管理的人賠償損失或者負擔醫療費用,如果違反治安管理的人是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本人無力賠償或者負擔的,由其監護人依法負責賠償或者負擔。

六、 已滿十四歲不滿十八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處罰;不滿十四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免予處罰,但是可以予以訓誡,並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七、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1、毆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

2、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

3、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4、寫恐嚇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脅他人安全或者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5、隱匿、毀棄或者私自開拆他人郵件、電報的。

八、 有下列侵犯公私財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單處或者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

1、偷竊、騙取、搶奪少量公私財物的;

2、哄搶國家、集體、個人財物的;

3、敲詐勒索公私財物的;

4、故意損壞公私財物的。

九、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1、強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引誘、教唆、欺騙或者強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從重處罰。

2、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機關處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單處或者並處二千元以下罰款,並沒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

3、吸食、注射毒品成癮的,除依照前款規定處罰外,予以強制戒除,進行治療、教育。強制戒除後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實行勞動教養,並在勞動教養中強制戒除。

4、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並出售毒品的,依照第二條的規定處罰。

8. 中學生法律知識

1.什麼是法律
法律是社會行為規范。與道德、紀律等規則相比較,法律具有三個最為顯著的特徵:一是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二是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三是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2.違法與犯罪
凡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根據其違反的法律,可以將它們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
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的情節比較輕微,相對刑事違法行為而言,對社會危害性較小,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屬於嚴重的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
任何一類違法行為都有其法律後果,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所謂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並依法應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犯罪具有三個基本特徵:第一,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嚴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徵;第二,犯罪是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第三,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刑罰當罰性,是犯罪嚴重危害性及刑事違法性的必然後果。
3.法律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保護
凡未滿18周歲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黨和國家對我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無限關懷,制定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對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家庭保護,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撫養、監護的職責,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
學校保護,要求學校教育機構依照法律的規定,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並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實施保護。
社會保護,要求全社會創造一種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社會保護包括對未成年人的社會文化保護、身體健康保護、勞動保護、自由權和精神權的保護等方面。
司法保護,要求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等依法履行職責,對未成年人實施專門保護措施。
4.加強自我防範
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這部法律設專章規定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對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給我們劃清了明確的是非界限。
許多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我們一定要重視道德修養,自覺遵紀守法,謹慎交友,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防患於未然。從小事做起,預防違法犯罪。
5.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我國法律規定:吸毒違法,販毒有罪。《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參與賭博,屢教不改」列為嚴重不良行為;充斥著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電子海洛因」侵蝕和毒害未成年人的精神;邪教是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毒瘤。
我們只有學會分辨並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才會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否則,我們會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
6.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青少年學會自我保護,不僅需要有保護自己的意識和勇氣,也要有保護自己的智慧和方法:遭遇意外險情與傷害時,需要冷靜,要學會運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發分子的侵害時,既要勇敢又要機智,特別是在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不要與其硬拼,而要講究智斗,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保住最大的合法權益。
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維護權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非訴訟手段,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如果這種方式仍不能解決問題,我們就要使用訴訟手段,勇敢地到人民法院狀告侵權者,通過打官司討回公道。
7. 正確行使權利,忠實履行義務
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要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行使權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權利。
廣義的義務,既包括法律義務,又包括道德義務。法定義務是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所謂道德義務,是指社會成員依據社會道德規范,自覺自願地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責任。
法律鼓勵做的,我們積極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
在我國,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觀念,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依法履行義務。
8.維護受教育權利,履行受教育義務
依據法律的規定,我國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受教育是法律賦予我們的基本權利,是我們成長和發展的基礎。
我國法律保護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權。當我們的受教育權被他人剝奪或受到侵犯時,我們可以採用非訴訟方式或訴訟方式予以維護。
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統一性、公益性的顯著特徵。作為正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履行受教育的義務,最主要的有三項:其一,認真履行按時入學的義務;其二,認真履行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的義務,不得中途輟學;其三,認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義務。
9.生命與健康的權利
人身權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生命健康權是首要的人身權利,是公民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利。人身自由是一項重要的人身權利。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我國法律規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權,不容他人侵犯。未成年人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和民族的未來,其生命健康權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
當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到非法侵害時,受害人有權請求國家保護。我們在享有生命健康權的同時,負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的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權,既損害了他人的生命與健康,也損害了自己。行為人要依法受到相應的制裁。
10.法律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
人人都享有作為「人」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和受到他人與社會最起碼尊重的權利,這種權利就是人格尊嚴權。人格尊嚴權具體體現為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人格尊嚴不可侮,侮辱者必將受到社會道義的譴責,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名譽集中體現了人格尊嚴。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名譽權不受侵害,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侮辱或誹謗他人。
公民依法享有對自己肖像的支配權,包括肖像製作權、使用權和獲酬權。公民的肖像權不容侵害,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當肖像權受到侵害時,我們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權人的責任,必要時可提起訴訟以討還公道。
姓名權是公民依法享有決定、使用、變更姓名,並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盜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權的兩種具體表現。無論盜用還是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被侵權者可以通過訴訟等方式維護自己的姓名權。
11.法律保護公民個人隱私
隱私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權利。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的安定。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侵犯他人隱私權的行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能夠自覺地尊重和維護隱私及隱私權,是現代文明的標志。我們在增強法制觀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隱私的同時,還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給自己的隱私上把鎖。
12.法律保護公民的智力成果
所謂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類腦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表現為科學技術成就、發明創造以及文學藝術作品等。智力成果權也稱知識產權,通常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以及反不正當競爭中的商業秘密等。
公民創造智力成果沒有年齡限制,享有知識產權當然也不受年齡限制。國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權、榮譽權不受侵犯。作為一個公民,當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時,要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們還要積極參與社會對智力成果的保護,尊重他人的腦力勞動,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13.法律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公民依法享有私有財產繼承權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當我們的財產所有權受到侵犯時,應及時尋求法律幫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只有當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合法財產,才可以繼承。
依照我國繼承法,繼承方式包括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
我國繼承法規定,遺產要按照繼承順序繼承。第一順序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繼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或第一順序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14.法律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我國消費者享有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結社權、獲得教育權、人格尊嚴與民族風俗習慣獲得尊重權、監督權等9項權利。
①消費者享有安全權。人身、財產安全,是公民在社會中生存的基本條件。
②消費者享有知情權。有權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
③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權。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④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權。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作為消費者,我們要保持應有的警惕,盡量不給不法經營者以可乘之機,防止侵權行為的發生。在侵權行為發生以後,我們應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使不法經營者顯露原形、受到懲治。我們作為消費者也要履行自己的義務,維護市場秩序,做有修養、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
15.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這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要求。生活在法治國家裡,人人都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范自身行為。
16.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可依」要求建立體現人民意志、反映社會發展規律的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有法必依」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執法必嚴」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事,嚴肅執法、嚴格執法,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這是依法治國的關鍵。「違法必究」要求嚴格追究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這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17.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從內容上看,憲法規定了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從效力上看,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從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憲法比普通法律更嚴格。
18.關心國家大事,正確行使監督權利
我國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參加國家管理、參政議政的民主權利。我們要關注國家建設、國家管理,對於改善環境、整頓秩序、維護治安等身邊的事乃至國家大事,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自己建議。對於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
我們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正確行使自己的監督權利。反映情況應當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投訴和舉報時,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也不能採用貼大字報、聚眾鬧事等方法。
19.維護國家安全是我們的義務
國家安全,包括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受侵犯,國家的機密不被竊取、泄露和出賣,社會秩序不被破壞等。國家的安全關系著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沒有國家的安全,公民個人的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
樹立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關心、維護國家安全,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必須履行的基本義務,也是青少年熱愛祖國的具體體現。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