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法律知識十問十答
Ⅰ 疫情防控知識10條有哪些
一、處理食物時注意生熟分開
在處理生鮮、冷凍食物時要特別注意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污染。
二、排隊等候時保持一米距離
新冠病毒可通過近距離飛沫噴濺傳播,排隊等候時人員容易聚集,應注意保持1米以上距離。
三、清潔時別忘手機等小物件
新冠病毒可通過接觸傳播,手機、滑鼠、鍵盤等高頻接觸的小物件尤其要注意清潔,定期消毒。
四、使用公廁期間全程佩戴口罩
公共廁所容易藏污納垢,加上人員流動較大,若消毒不及時,環境中容易殘留病毒。進入公共廁所時應先戴好口罩。
五、在電梯、電影院等密閉場所時注意個人防護
在狹小的空間,人與人之間距離小,環境密閉、空氣不流通,更利於新冠病毒傳播。
六、戴口罩時要正確佩戴
口罩是預防新冠病毒的重要防線,正確佩戴口罩除了能預防新冠肺炎,還能預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
七、上班途中需謹慎
正確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上班。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
八、入樓工作
進入辦公樓前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可入樓工作,並到衛生間洗手;若體溫超過37.2℃,請勿入樓工作,並回家觀察休息,必要時到醫院就診。
九、上下班路上
洗手後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後首先洗手消毒。手機和鑰匙使用消毒濕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風和衛生清潔,避免多人聚會。
十、公務出差
須佩戴口罩出行,避開密集人群。與人接觸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在公共場所長時間停留。乘坐的車輛內部及門把手建議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
Ⅱ 疫情防控知識10條是什麼
疫情防控知識10條如下:
1、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干凈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作息規律,避免過度疲勞。
4、每天開窗通風次數不少於3次,每次20~30分鍾。戶外空氣質量較差時,通風換氣頻次和時間應適當減少。
5、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6、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咳嗽、流涕、發熱等,應居家隔離休息,持續發熱不退或症狀加重時及早就診。
7、節假日,少串門,網上信息傳祝福。
8、一米線,保持好,公共場所少停留。
9、外地回,要報告,健康管理要遵守。
10、備年貨,列清單,電子支付省時間。
Ⅲ 疫情防控法律依據
法律分析: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樣一個非常時期,需要採取一些非常措施。1、服命令,聽指揮。2、遇管控,須配合。3、如實報,早隔離。4、被隔離,不停薪。5、勿抬價,勿囤積。6、制售假,從重罰。等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一條 對已經發生甲類傳染病病例的場所或者該場所內的特定區域的人員,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實施隔離措施,並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接到報告的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即時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上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決定的,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立即解除隔離措施。在隔離期間,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對被隔離人員提供生活保障;被隔離人員有工作單位的,所在單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離期間的工作報酬。隔離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規范突發事件應對活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條 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准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後恢復與重建等應對活動,適用本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突發事件的分級標准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確定的部門制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第一條 為了防止傳染病由國外傳入或者由國內傳出,實施國境衛生檢疫,保護人體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通航的港口、機場以及陸地邊境和國界江河的口岸(以下簡稱國境口岸),設立國境衛生檢疫機關,依照本法規定實施傳染病檢疫、監測和衛生監督。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條 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條 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Ⅳ 防疫法律法規10條
一、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法律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三條
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可以決定增加、減少或者調整乙類、丙類傳染病病種並予以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規范突發事件應對活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條
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准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後恢復與重建等應對活動,適用本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突發事件的分級標准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確定的部門制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第一條
為了防止傳染病由國外傳入或者由國內傳出,實施國境衛生檢疫,保護人體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通航的港口、機場以及陸地邊境和國界江河的口岸(以下簡稱國境口岸),設立國境衛生檢疫機關,依照本法規定實施傳染病檢疫、監測和衛生監督。
第三條
本法規定的傳染病是指檢疫傳染病和監測傳染病。 檢疫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黃熱病以及國務院確定和公布的其他傳染病。 監測傳染病,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確定和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十二條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對動物疫病狀況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措施。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根據國內外動物疫情和保護養殖業生產及人體健康的需要,及時制定並公布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技術規范。
第十三條
國家對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實施強制免疫。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確定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並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制訂本行政區域的強制免疫計劃;並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動物疫病流行情況增加實施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並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備案。
Ⅳ 疫情期間,有哪些涉及到的法律問題需要注意
現如今,疫情是我們的頭號大敵,也是我們所有中國人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奉獻屬於自己的力量。除了在一線抗擊疫情的醫務人員之外,還有很多的部門和人員都在行動,不管是管控還是設立檢查點,都是應對疫情的必要措施,而在這個期間,也讓我們看到了很多人性“黑暗”的一面。面對疫情,我們一定要做到守則、守規、守法!需要注意哪些法律問題呢?
3、不得擅自哄抬物價。
在防控疫情期間,不管是日常的財米油鹽還是防護設施設備,都是必需品,也是短缺品,也正是因為如此,有些人在此刻不是想著如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是想著發國難財,想著靠疫情一夜暴富。哄抬物價的行為屢見不鮮,而對於我們普通百姓而言,如果遇到哄抬物價的行為,一定要取證舉報,讓他們受到應有的處罰!
疫情當前,匹夫有責。對於普通老百姓的我們,可能能做的不多,但是做好了自我的防護、少給國家添麻煩,好好的呆家隔離就是最好的奉獻。相比於那些自以為是、不嫌事大的人來說,我們更加顯得平凡而偉大!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Ⅵ 關於防控疫情的基本常識
1、少出門,不信謠
盡量不出門、不聚集。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個人衛生。通專過官方媒體了解信息,屬不聽信謠言,多與親朋進行在線溝通,保持身心愉快。
2、測體溫
正確測體溫。每天早晚各測一次,溫度不超過37.3℃才安全。
3、戴口罩
外出時佩戴好一次性醫用口罩,通常口罩的深色面在外,金屬條在上進行佩戴,並用手壓緊鼻翼兩側的金屬條,將口罩拉伸平整。
4、定時開窗通風
良好的室內空氣質量可減少病毒的存在量。並注意添衣保暖,謹防感冒。
5、做好日常消毒
優先使用濃度75%的酒精棉片擦拭傢具、地面等,酒精消毒前後要遠離高溫和明火。
6、吃得好更健康
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少吃油鹽糖,適量肉蛋奶,分餐更提倡,多元營養增加免疫力。
7、鍛煉身體要適當
老年人不要做劇烈運動,建議做的太極拳、廣播操、八段錦等運動。每周鍛煉4-5次,每次不超過40分鍾為宜。
Ⅶ 疫情期間關於疫情的法律規定有什麼
疫情期間關於疫情的法律規定有很多,比如:《傳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條,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四十八條,突發事件發生後,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應當針對其性質、特點和危害程度,立即組織有關部門,調動應急救援隊伍和社會力量,依照本章的規定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採取應急處置措施。《國境衛生檢疫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都對疫情防疫、違法行為進行了規定。
【法律依據】
《傳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條,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Ⅷ 疫情防控知識10條有哪些
疫情防控知識10條有如下:
1、戴口罩,測體溫,常態防護做到位。
2、少扎堆,不聚集,公勺公筷用起來。
3、節假日,少串門,網上信息傳祝福。
4、一米線,保持好,公共場所少停留。
5、非必要,不離樂,風險地區禁前往。
6、外地回,要報告,健康管理要遵守。
7、備年貨,列清單,電子支付省時間。
8、冷鏈品,慎購買,檢測證明要看清。
9、有症狀,早診治,健康異常要說明。
10、抗新冠,重預防,嚴防嚴控別懈怠。
Ⅸ 疫情防控小常識20條是什麼
疫情防控小常識
1、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上班。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
2、進入辦公樓時,請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者,從指定通道進入辦公樓,低樓層盡量採取走樓梯方式,並第一時間到樓層衛生間洗手消毒。
3、保持辦公區環境清潔,建議每日通風3次以上,每次20-30分鍾,通風時注意保暖。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多人辦公時須佩戴口罩。
保持勤洗手、多飲水,堅持在進食前、入廁後充分洗手。若感覺身體不適,出現發熱、咳嗽、頭痛、心慌、胸悶等症狀,請自覺檢測體溫,必要時可觀察休息或到醫院就診。
4、參加外單位組織的會議,建議全程佩戴口罩,進入會議室前洗手消毒,開會人員間隔1米以上。應減少會議,能不開的盡量不開。
如確需集中開會,建議採取電視電話會議等形式,控制會議時間、會議規模及參會人數,做好會場消毒、會場通氣及人員防護工作,會議期間須全程佩戴口罩。茶具用品建議使用一次性杯具或者開水浸泡後消毒櫃消毒。
5、採取分散錯時用餐,盡可能減少人員聚集。同一辦公室內幹部職工建議錯時取餐並盡量單獨用餐。往返食堂請全程佩戴口罩。餐具由食堂工作人員對其進行統一清洗消毒。
6、下班時,請及時洗手並佩戴口罩外出。回到家中第一時間摘掉口罩並洗手消毒,同時使用消毒濕巾或75%醫用酒精對手機和鑰匙進行擦拭。居室保持通風和衛生清潔,避免多人聚會。
7、外出采購須佩戴口罩出行,避開密集人群,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在公共場所長時間停留。
8、建議盡量減少公務來訪,嚴控外來人員,多採取電話辦公、網路辦公的形式。如因工作原因確需公務來訪,請告知來訪人員須全程佩戴口罩,進入機關大院時自覺進行體溫檢測,並介紹有無湖北接觸史和發熱、咳嗽、呼吸不暢等症狀。無上述情況且體溫正常,方可入院公幹。
10、文件運轉盡量減少人員流動,建議指定專人負責文件交換等工作,避免交叉感染。盡量採取網上公文交換,減少紙質文件傳遞。如確需傳遞紙質文件,請全程佩戴口罩並在傳遞前後均需洗手消毒。
Ⅹ 疫情防控知識有哪些
疫情防控知識有:
1.所處地區的風險等級,如中、高風險地區要戴口罩。
2.看所處的環境,如果處於人員密集、通風不良的場所,或者長時間停留在公共區域,則應佩戴口罩。
3.某些服務行業和特殊職業,如公共交通工具的司機和乘務員,餐廳、超市、商場服務人員以及幼兒園教師、醫生、養老院服務人員等,需要佩戴口罩。
4.出現咳嗽、咽痛、打噴嚏等呼吸道症狀時,要戴口罩以防傳染他人。
5.一些場所有特殊規定的,要遵從管理方要求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