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過錯責任與過失責任
Ⅰ 什麼叫做過錯責任原則
法律分析:過錯責任原則也叫過失責任原則,它是以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為承擔民事責任的基本條件的認定責任的准則。按過錯責任原則,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Ⅱ 民法典過錯責任原則法律是怎麼規定的
民法典過錯責任原則法律的規定是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為承擔民事責任的基本條件的認定責任的准則。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侵犯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可見,在法律沒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都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Ⅲ 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是什麼意思
過錯責任是指以行為人在實施行為時主觀上的過錯為承擔責任的基本條件而認定的一種責任。無過錯責任也稱無過失責任,是指沒有過錯造成他人損害的,依法律規定由與造成損害原因有關的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的主要區別是根據侵權行為人的有無過錯不同,是否承擔責任不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Ⅳ 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
過錯責任原則與無過錯責任原則既存在聯系也存在區別。
過錯責任原則與無過錯責任原則的聯系:
1、過錯原則與無過錯原則是承擔民事責任的兩種主要的歸責原則;
2、無過錯原則在適用過錯原則、過錯推定原則不足以保護受害方利益或難以保護受害方利益的情況下產生的,都是為了更方便、更有利於保護受害方,體現了社會的公平正義要求。
過錯原則與無過錯原則的區別:
1、適用過錯原則,除過錯推定,由受害方就侵權人的主觀故意或過失也即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如舉證不能,對方就不承擔民事責任,但在適用這一原則時,對方就自己無過錯可抗辯免責,如系第三人造成的,自己就可免責。而適用無過錯,不考慮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過錯,受害人不必就此舉證,按法律規定直接由行為人承擔責任,行為人不得以自己無過錯抗辯免責,如系第三人造成的,違約方仍要承擔民事責任;
2、過錯的輕重對責任的影響不同。如在無償的民事行為中,一般只有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損害的才承擔民事責任。在過錯推定的情況下,由於行為人的過錯是被推定的,難以確定過錯的程度,所以過錯程度對責任的大小及輕重沒有影響。無過錯責任原則因為不考慮主觀過錯,自然不存在責任的大小及輕重;
3、無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由法律作出特別規定,否則不予適用。而過錯原則則不然,且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在無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法官還可根據案件的具體特殊情況決定採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Ⅳ 過錯和過失,有什麼不同!
一.過錯責任原則的特殊規定
過錯形式: 過錯有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民法中的故意,不區分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因為意義不大。民法中的過失,以過失程度為標准,區分為重大過失(應當預見而未預見)與輕過失(已經預見而輕信不會發生或自信能夠避免)。
二.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
過失程度對責任承擔的影響: 由利益關系決定。合同履行僅對債權人有利而對債務人無利,則不履行合同僅就故意和重大過失負責;如既對債權人有利又對債務人有利,或僅對債務人有利,則應就所有過錯負責。 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 在《合同法》分則中,有一些條款規定了違約方有過錯才承擔違約責任,這應當看作是無過錯責任的一種例外,或者對無過錯責任的一種補充。適用過錯責任歸責原則的情形有三種,第一種是因一方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對方損害的情形;第二種是因一般過失造成對方損害的;第三種是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特殊規定即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的情形。
Ⅵ 法律上,存在過失與過錯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是責任方處罰不同。
1、傳統的過錯責任原則採取「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受害人要提出損害賠償的請求,需就行為人具有過錯提出證明。在我國民法通則中,一般侵權待業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因此受害人應承擔過錯的舉證責任。而在過錯推定責任中,採取了舉證責任倒置的方式,行為人若不能提出合理的抗辯事由的存在以證明其沒有過錯則將被推定有過錯。
2、關於舉證責任倒置的適用,中外學者曾提出了多種根據,諸如損害的原因出自因害人所能控制的危險范圍內,而受害人不能控制損害的原因,故處於無證據狀態,損害事件的確定性已以表明行為人是有過錯的;由行為人舉證更有利於督促行為人預防損害的發生,等等。舉證責任倒置正是過錯推定的重要特點。
(6)法律中過錯責任與過失責任擴展閱讀
過錯推定原則,也叫過失推定,在侵權行為法上,就是受害人在訴訟中,能證明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情況下,如果加害人不能證明損害的發生自己無過錯,那麼就從損害事實的本身推定被告在致人損害的行為中有過錯,並為此承擔賠償責任。
過失責任原則,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為承擔民事責任的基本條件的認定責任的准則。按過錯責任原則,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侵犯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可見,在法律沒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都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Ⅶ 法律對過錯責任原則的分析
過錯責任原則法律規定如下: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過錯責任原則條件下原告必須同時證明侵權行為、損害事實、侵權行為和損害事實間有因果關系、侵權人主觀上有過錯即故意或過失,否則侵權人不構成侵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Ⅷ 過錯責任原則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過錯責任原則也叫過失責任原則,它是以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為承擔民事責任的基本條件的認定責任的准則。
過錯責任原則包含以下含義:
第一,它以行為人的過錯作為責任的構成要件,行為人具有故意或者過失才可能承擔侵權責任。
第二,它以行為人的過錯程度作為確定責任形式、責任范圍的依據。在過錯責任原則中,不僅要考慮行為人的過錯,往往也會考慮受害人的過錯或者第三人的過錯。如果受害人或者第三人對損害的發生也存在過錯的話,則要根據過錯程度來分擔損失,因此可能減輕甚至抵消行為人承擔的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Ⅸ 過失與過錯有何區別
法律分析:責任方處罰不同。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為承擔民事責任的基本條件的認定責任的准則。按過錯責任原則,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過失是與故意相對的概念,需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