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醉酒說錯話負法律責任嗎
A. 有人喝醉酒後對你侮辱謾罵你一時之氣打了他,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你與對方發生了肢體沖突,你們是屬於民事糾紛,所以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你們兩位都是有錯的,所以你們只能是通過協商來處理。一般就是各自會各自的家。
B. 喝醉酒所作的口頭承諾有法律效力嗎
效力待定。
一、法律規定,口頭承諾是有效的。
二、如果明確是在醉酒的狀態下,則承諾的效力待定。或追認有效,或否認無效。
醉酒之人,意志模糊或喪失或失控,在此狀態下所做的承諾,是否是其真實的意思表示,是存在很大疑問的,其效力如何有待進一步明確:如果清醒後,承諾人追認的,有效且自始有效;如果否認的,無效且自始無效。
C. 喝醉酒的人犯罪負刑事責任嗎
刑法規定:醉酒的人犯罪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也就是說,醉酒的人犯罪跟不醉酒的人犯罪受到一樣的處罰。
D. 喝醉酒,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犯罪負法律責任嗎
當然付。只不過要根據具體情況酌情判定罪行
E. 人在喝醉酒的時候做的承諾法律上有效嗎
醉酒承諾不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承諾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一是當事人真實意願的反映。承諾的內容應當是當事人內心真實意思的表達,不能被強迫或威脅或利誘、欺騙等。二是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承諾的內容必須合乎法律的規定,不能違反法律或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否則可能導致承諾無效。三是沒有侵犯他人利益。
法律分析
承諾書實際上是合同的一種,當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有效的承諾書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一是當事人真實意願的反映。承諾書的內容應當是當事人內心真實意思的表達,不能被強迫或威脅或利誘、欺騙等。 二是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承諾書的內容必須合乎法律的規定,不能違反法律或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否則可能導致承諾書無效。 三是沒有侵犯他人利益。承諾人只能基於自己有權處分的物進行處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利益。 總而言之,承諾書有無法律效力主要依據承諾書是否具備以上三個條件。當然,在實踐中,只有是當事人真實意願的表達,且沒有違法法律相關規定和沒有侵犯他人利益的承諾書才算有效,才會受到法律的保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F. 喝醉酒了罵人,然後被對方打了,對方犯法嗎
喝醉酒罵人,然後被對方打了,對方是應該負法律責任的,人畢竟不可以輕易的打人,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雖然喝醉酒罵人,但是是對方也沒有權利來打,打也是屬於違法的,是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的。應當及時報警處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
法律分析
喝醉就罵人,首先肯定是自己的不對,但是被對方打了,如果是受傷了肯定對方要負法律責任的,最起碼要負擔相應醫葯費。在醉酒打了罵人者的事件中,罵人者和打人者都屬於屬於侵權的行為,罵人者侵犯的是他人名譽權,打人者侵犯的是人身權利。被罵者可以根據民法要求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打人者根據情節輕重,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或者刑法的相關規定。故意傷害罪,是指行為人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傷害自已身體的,不成立故意傷害罪;自傷行為侵犯了國家或社會法益而觸犯了刑法規范時,可能構成其他犯罪。例如,軍人為了逃避軍事義務在戰時自傷身體的,應適用刑法第434條。他人的身體不包括假肢、假發與假牙,但是已經成為身體組成部分的人工骨、鑲入的牙齒,也是身體的一部分。毀壞屍體的行為,不成立故意傷害罪。基於同樣的理由,傷害胎兒身體的,也不構成本罪。法律另有其他規定,應當依照其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第二百三十四條之一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未經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的器官,或者強迫、欺騙他人捐獻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違背本人生前意願摘取其屍體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違反國家規定,違背其近親屬意願摘取其屍體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G. 醉酒後辱罵公安幹警該負什麼責任
要看具體情節。
一般情節不構成違法行為,畢竟警察也不是什麼神聖不可侵犯的聖人,一般程度的辱罵就跟平常人吵架罵人一樣,不能算違法行為。
情節較重的話,可能構成尋釁滋事行為,應受行政處罰。如果行為人辱罵情節嚴重,或造成較嚴重的危害社會秩序穩定的後果的話,可能構成尋釁滋事行為。
如果情節很嚴重的話,可能構成侮辱誹謗罪,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如果是在警察執行公務的時候對其進行辱罵,阻礙了警察執行公務的話,可能構成妨礙公務罪,追究刑事責任。
H. 喝醉酒的人,犯罪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1、醉酒的人犯罪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2、醉酒不是法定的免除責任事由,需要依回法承擔刑事答責任。而且,醉酒也不是從輕處罰的理由,法律在處理時,會按正常的犯罪行為進行處理。
刑法
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I. 醉酒的人犯罪需要負刑事責任嗎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里說的「醉酒」,是指生理醉酒,即飲酒過量,導致酒精中毒出現精神失常的情況。在醉酒狀態下,行為人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減弱判斷力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但並不會喪失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而且醉酒的人對自己行為控制能力的減弱是人為的,是醉酒前應當預見並可以得到控制的。所以,醉酒的人不屬於無責任能力的人。《刑法》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於一般公民來說,只要達到一定的年齡,生理和智力發育正常,就具有了相應的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從而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但是,在出現疾病的情況下,辨認自己行為的性質、後果的能力與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可能分離。只有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都具備,才屬於有刑事責任能力。
生理醉酒人實施危害行為應當負刑事責任,其學理解釋的主要根據是:
(1)醫學證明,生理醉酒人只是辨認和控制行為的能力有所減弱,但並未完全喪失,其不屬於無刑事責任能力人;
(2)生理醉酒人在醉酒前對自己醉酒後可能實施的危害行為應當預見到,甚至已有所預見,在醉酒狀態下實施危害行為時,具備故意或過失的犯罪主觀要件;
(3)醉酒完全是人為的,是可以戒除的。因此,生理醉酒人的犯罪,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