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鄰關系法律知識講稿
A. 相鄰權法律規定
相鄰權法律規定,主要是《物權法》、《民法通則》、《民通意見》。
《民通意見》
第九十七條
相鄰一方因施工臨時佔用他方使用的土地,佔用的一方如未按照雙方約定的范圍、用途和期限使用的,應當責令其及時清理現場,排除妨礙,恢復原狀,賠償損失。
第九十八條
一方擅自堵截或者獨占自然流水,影響他方正常生產生活的,他方有權請求排除妨礙;造成他方損失的,應負賠償責任。
第九十九條
相鄰一方必須使用另一方的土地排水的,應當予以准許;但應在必要限度內使用並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排水,如仍造成損失的,由受益人合理補償。
相鄰一方可以採取其他合理的措施排水而未採取,向他方土地排水毀損或者可能毀損他方財產,他方要求致害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的,應當予以支持。
第一百條
一方必須在相鄰一方使用的土地上通行的,應當予以准許;因此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百零一條
對於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築物范圍內歷史形成的必經通道,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不得堵塞。因堵塞影響他人生產、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礙或者恢復原狀的,應當予以支持。但有條件另開通道的,也可以另開通道。
第一百零二條
處理相鄰房屋滴水糾紛時,對有過錯的一方造成他方損害的,應當責令其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第一百零三條
相鄰一方在自己使用的土地上挖水溝、水池、地窖等或者種植的竹木根枝伸延,危及另一方建築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應當分別情況,責令其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
拓展內容:
相鄰權的界定更有其深刻的道德價值。每個人都有為自己的利益自由行事的想法,也都想過舒適、享樂、寧靜、合諧的家庭生活。
社會生活中的人都會意識到自己有隨心所欲生活的權利,只是不要給他人造成麻煩,否則他人也會有給自己生活造成麻煩的權利,哪怕他開始並沒有意識到,最終也會接受該生活規則。人的權利觀念並不是一開始就由法律賦予的,而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的。
只要人們都能和平地行使一定權利,對他人權利的尊重逐漸就會為人們所意識到。相鄰權觀念也有這樣一個過程。法律並不是在人們的意志之外課以權利、義務,而是在人們自覺的意識中將其法制化。
很少有人意識不到相鄰關系的重要性,相鄰權義的法定化,是在尊重、信任人的基礎上通過對權利義務的充分明確,來協調相鄰人們的日常生活、經濟生活的合諧,實現鄰人之間進而人類之間互幫、互讓的人類本性生活。
相鄰權是為自己不動產便宜而對他人不動產進行使用或限制的權利。對他人不動產的使用,較明顯地體現了相鄰權的物權性,即對他人之物的直接支配。
而限制他人對己物的特定使用,主要是通過禁止相鄰不動產的使用人為特定行為來實現的。如果說這也體現出了相鄰權的物權性的話,至少是間接的,對他人行為的約束則是直接的。
B. 民法典相鄰關系的處理原則
法律分析:按照法律規定,鄰居之間相處是需要堅持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來處理的。相鄰關系客體並不是不動產本身,而是由行使所有權或使用權所引起的和鄰人有關的經濟利益或其他利益,權利義務具有雙方性。在對一方的權利限制時也要防止另一方權利的擴張,掌握好「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八十八條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第二百八十九條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第二百九十條不動產權利人應當為相鄰權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對自然流水的利用,應當在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之間合理分配。對自然流水的排放,應當尊重自然流向。
第二百九十一條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二百九十二條不動產權利人因建造、修繕建築物以及鋪設電線、電纜、水管、暖氣和燃氣管線等必須利用相鄰土地、建築物的,該土地、建築物的權利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二百九十三條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不得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第二百九十四條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雜訊、光輻射、電磁輻射等有害物質。
第二百九十五條不動產權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築物、鋪設管線以及安裝設備等,不得危及相鄰不動產的安全。
第二百九十六條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
C. 相鄰關系的法律實質
相鄰關系是以相鄰不動產為媒介而發生的社會關系和法律關系。相鄰權是法定相鄰關系的內容要素之一,它與相鄰關系因各具獨特的內涵而界限清晰。相鄰關系與地役權也不是同一位階的概念,學界所述二者的區別,實際上是德國分別立法模式下法定相鄰權與意定地役權之區別。對於相鄰關系的本質認識,法定地役權說、所有權擴張與限制說各持一端,均有不足之處,而採取所有權權能變更說較為妥當。
D. 法律規定的相鄰關系
當然不可以,這屬於相鄰關系的范疇.
相鄰關系是兩個以上相互毗鄰的不動產所有人或佔有、使用人,在行使不動產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時,相互之間應當給予便利或者接受限制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相鄰關系糾紛在實際生活中是大量、經常發生的,種類繁多,如相鄰土地使用、通行關系,相鄰用水、排水關系,相鄰防危關系,相鄰通風、採光關系等等。�
《民法通則》規定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是: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是減少糾紛的重要方面。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E. 糾紛,什麼是相鄰關系,相鄰關系的原則
您好,
相鄰關系,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動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時,因相鄰各方應當給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母法條●《民法通則》[1] 第83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 ,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鄰方造成妨礙或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2]
●《物權法》第七章規定:
第七章 相鄰關系
第八十四條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第八十五條 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第八十六條 不動產權利人應當為相鄰權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
對自然流水的利用,應當在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之間合理分配。對自然流水的排放,應當尊重自然流向。
第八十七條 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八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建造、修繕建築物以及鋪設電線、電纜、水管、暖氣和燃氣管線等必須利用相鄰土地、建築物的,該土地、建築物的權利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九條 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第九十條 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雜訊、光、電磁波輻射等有害物質。
第九十一條 不動產權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築物、鋪設管線以及安裝設備等,不得危及相鄰不動產的安全。
第九十二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
處理依據
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物權法》第85條)。此條的重點在於「當地習慣」。例如,城市房屋的間隔小一些,農村房屋間隔要大一些,因此處理房檐流水等方面的習慣有很大不同。[2]
常見情況
相鄰關系比較復雜,較重要的有:
1、關於生活、工業、農業用水,特別是高低地、上下游、左右岸之間的需水與排水,水利與水害關系。如造成對方損失,應予賠償 ;如分享水利,費用應分擔。
2、關於防止危險和危害。如環境污染,存放及使用易爆、易燃物,近房施工,危險建築等。相鄰雙方應避免由於自己方面的原因對鄰方造成危險及危害。也有權要求排除來自對方的危險和危害。一旦造成損失,責任者應依法承擔責任。
3、關於鄰地的通行和使用。包括穿越鄰地至公共通道的通行權,通過鄰地設置管道和線路,以及因建築施工而使用鄰地等。如因此造成鄰方的損失,也應賠償。相鄰關系舉證應該有實施方承擔,被實施方舉證要困難的多,類似於環境案件。
而比較常見的相鄰關系有幾下幾種:
(1)相鄰土地使用關系;
(2)相鄰防險、排污關系;
(3)相鄰用水、流水、截水、排水關系;
(4)相鄰管線安設關系;
(5)相鄰光照、通風、音響、震動關系;
(6)相鄰竹木歸屬關系。
(7)相鄰安全關系
原則:
兼顧利益
兼顧各方的利益,互諒互讓、互助團結
相鄰各方對土地、山林、草原等自然資源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發生爭議,或因環境污染發生爭議以後,必須本著互諒互讓、有利團結的精神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有關國家機關和人民法院解決。在爭議解決以前,爭議各方不得荒廢土地、山林等自然資源,不得破壞有關設施,更不得聚眾鬧事,強占或毀壞財產。對故意鬧事造成財產損害和人身傷害的,除追究當事人的民事責任外,還應追究其行政責任,甚至刑事責任。
相鄰各方在行使所有權或使用權時,要互相協作,兼顧相鄰人的利益。以鄰為壑,損人利己,妨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是與相鄰關系所應遵循的原則相悖的。人民法院處理相鄰關系糾紛,也要兼顧各方的利益,使糾紛得以妥善解決。
提供利益
有利生產、方便生活
處理因相鄰關系發生的糾紛時,應從有利於有效合理地使用財產,有利於生產和生活出發。例如在處理地界糾紛時,如果原來未劃定地界,就應當根據如何便於經營管理和有利於生產發展的原則,來確定新的地界線。
公平合理
公平合理是民法所追求的價值目標,也是處理相鄰關系的基本原則,其中有四層含義:
(1)堅持權利義務平等。相鄰各方都是平等的民事主體,誰也不能只行使權利,不履行義務。相鄰一方不履行義務的,應承擔民事責任。
(2)行使權利應保持在合理限度內。
(3)尊重歷史形成的客觀狀況和先後順序。
(4)避免或排除不妨妨害,合理賠償損失。
相鄰關系的種類很多,法律很難對各種相鄰關系都作出具體規定,這就需要人民法院在處理相鄰關系糾紛時,應該從實際出發,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兼顧各方面的利益,適當考慮歷史情況和習慣,公平合理地處理糾紛。
F. 相鄰關系糾紛,什麼是相鄰關系,相鄰關系的原則
相鄰關系是兩個以上相互毗鄰的不動產所有人或佔有、使用人,在行使不動產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時,相互之間應當給予便利或者接受限制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相鄰關系在實際生活中是大量、經常發生的,種類繁多,如相鄰土地使用、通行關系,相鄰用水、排水關系,相鄰防危關系,相鄰通風、採光關系等等。我國民法通則規定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是: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是減少糾紛的重要方面。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在實際生活中,相鄰人因相鄰不動產的權利的行使必然地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關系,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發生矛盾,產生糾紛,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因此,應當按照法律關於相鄰關系的原則和各項具體規定妥善、正確地處理相鄰關系。相鄰關系和其他民事法律關系一樣,受我國民法基本原則的指導。因此,處理相鄰關系必須遵守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例如,公民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同時,我國法律對處理相鄰關系還規定了一些特殊原則。民法通則第83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據此,處理相鄰關系應遵循下列三項原則:
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相鄰關系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於相互毗鄰的不動產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直接關繫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正常進行。因此,處理相鄰關系應當以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為原則。例如,甲、乙、丙三個承包經營人承包的土地相互毗連,其土地都是長期依靠同一條小溪灌溉,甲承包的土地處於小溪的上游,乙承包的土地處於小溪的中游,丙承包的土地處於下游。由於天旱水源不足,小溪的水源不能滿足土地灌溉的需要。這時,甲或乙都不能截斷溪流僅供自己的土地灌溉;而是要正確處理用水相鄰關系,把有限的水用於三人最需要、經濟效益最大的地塊,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促進生產的發展。
2. 團結互助。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與人的關系在本質上都是一種互助協作的關系。這根源於勞動人民在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中的共同利益,與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關系是根本不同的。因此,有必要而且也能夠依團結互助的原則處理相鄰關系。例如,在乙必須通過甲的土地才能從公用通道到達乙的土地時,甲應當允許。再如,低地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對於高地的自然流水應當允許流往自己的土地,不得堵截,使高地遭受損失。
團結互助原則還要求相鄰人應當協商解決相鄰糾紛,應當互諒互讓、尊重對方的權益;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無視鄰人的合法權益。
3.公平合理。我國法律嚴格保護民事權利,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非法侵犯。而相鄰關系從本質上是對一方權利的需要,從社會整體利益考慮作出的規定;不僅不與保護民事權利的原則相矛盾,而且是對公民、法人的民事權利的更充分的保護。因此,應當公平合理地處理相鄰關系,一方權利的延伸和另一方權利的限制都必須在合理、必要的限度內為之;並且要求各方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亦應承擔一定的義務。例如,相鄰一方因架設電線或埋設電纜、管道必須使用他方的土地,他方應當允許,但使用的一方應當選擇危害最小的地點和方法安設,對所佔用的土地和施工造成的損失給予補償,並且應於事後清理現場。
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這是處理相鄰關系的三項原則。這三項原則又是互相聯系的:在實際處理相鄰關系的時候,應當綜合平衡相鄰各方的權利和利益,綜合考慮這三項原則的精神,從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出發,本著團結互助的要求,公平合理地處理相鄰關系。
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G. 相鄰關系的法律特徵是什麼
相鄰關系在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是所有權的一種限制,有特別多的特徵。這就包括多數性、相鄰性、單一性、特定性。相鄰關系的內容又是多樣的、復雜的,所以對糾紛的處理過程也是復雜的。
一、相鄰關系的主體具有多數性、相鄰性。
相鄰關系作為所有權的一種限制,只能發生在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之間,單一的民事主體不可能發生相鄰關系問題。應注意者,相鄰關系的主體不管是公民還是法人都必須是相鄰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對不動產享有合法權益。另一方面,相鄰關系的主體必須具有相鄰性,因為如果不動產不相毗鄰,則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之間不會發生權利行使的沖突問題,自然也就不發生相鄰關系。此所謂「毗鄰」,不僅包括不動產相互連接,也包括不動產相互鄰近。
二、相鄰關系的客體具有單一性、特定性。
盡管相鄰關系屬於所有權范疇,也是物權制度,但其客體與其他一些物權的客體是有區別的,在理論上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種觀點認為,相鄰關系的客體是不動產。第二種觀點認為,相鄰關系的客體是行使不動產權利時體現的利益。第三種觀點認為,相鄰關系的客體是相鄰各方所實施的作為或不作為。
三、相鄰關系的內容具有多樣性、復雜性。
總的來說,相鄰各方應給對方所有權或使用權及其他權利的行使、實現,提供必要的便利或限制自己的權利。但相鄰關系的內容十分復雜,不同種類的相鄰關系所包含的內容也是不同的。盡管我國《民法典》只規定了少量基本類型的相鄰關系,但從世界民事立法與社會生活中相鄰關系的實踐來看,相鄰關系的類型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
H. 什麼是相鄰關系
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就是相鄰關系權利人。他們在行使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權利時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就是相鄰關系。也就是,在所有人或使用人在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權利時發生矛盾的,應當運用法律調節彼此間的矛盾,使他們有權從鄰方得到必要的便益,並防止來自鄰方的危險和危害。同時,對各自所有權的行使也應有所節制,不能損害鄰方的合法權益。
I. 物權法的相鄰關系原則
相鄰關系在實際生活中是大量、經常發生的,種類也是非常多的,我國對於相鄰關系是有一定的法律規定的。那麼,物權法的相鄰關系原則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整理一些關於相鄰關系的法律知識,來幫助大家了解物權法的相鄰關系的具體原則
一、物權法的相鄰關系原則
1、有利生產的原則。貫徹這一原則,把握以下三點
(1)提倡顧全大局,以實際行動支持生產建設,不要因小失大;
(2)在處理相鄰糾紛時把有利生產放在重要位置,既要定紛止爭,化解矛盾,又要把對生產的影響降低到最小限度,盡量不要造成停工停產;
(3)要充分考慮相鄰權利人的利益,採取必要措施,文明施工,避免粉塵、噪音、污染氣體排放,竣工後及時清理現場,盡量減少生產給相鄰權利人造成妨礙和損害,並對遭受損害的相鄰權利人及時給予賠償。
2、有利生產的原則。包含以下三層意思:
(1)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相鄰權利人的生產方便,尤其要注意包含相鄰權利人的生存權;
(2)合理限制或者延伸自己的權利,方便相鄰權利人的生活。這在因通行、通風、採光、排水、引水、污染等產生的相鄰關系中非常突出。本來權利人在自己的不動產上行使權利是天經地義的,但為了方便相鄰人權利的生活,必須將自己的權利限制在一定范圍內。
(3)合理安排,盡量減少給相鄰權利人生活帶來不便,不得把自己的方便建立在相鄰權利人的不便之上。
3、團結互助的原則。注意把握以下四點:
(1)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互利共贏,反對損人利己,以鄰為壑。處理好相鄰關系,有利於各方的生產生活,也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
(2)相互替對方著想,為相鄰權利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3)保持忍讓和剋制。但不要把相鄰權利人的忍讓當作軟弱可欺。
(4)遇事要通過友好協商解決,不要先斬後奏,更不要以強凌弱。
4、公平合理的原則。有四層含義:
(1)堅持權利義務平等。
(2)行使權利應保持在合理限度內。
(3)尊重歷史形成的客觀狀況和先後順序。
(4)避免或者排除不法妨害,合理賠償損失。相鄰一方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另一方的合法權益,使自己處於優越的地位。做出行為前要力求避免給相鄰權利人造成妨害;已造成妨害的,行為人應當排除。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物權法的相鄰關系原則」的一些法律知識。我們知道物權法的相鄰關系具有有利生產、有利生產、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而相鄰關系的確認也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夠很好的了解相鄰關系。大家還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識的時候,大家可以通過進行在線咨詢。
延伸閱讀:
相鄰關系具體包括哪些關系
我國法律如何規定相鄰關系
相鄰關系制度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內容
J. 相鄰關系的內容包括哪些
相鄰關系的內容有:用水、排水相鄰關系;通行相鄰關系;土地相鄰關系;通風、採光和日照相鄰關系。相鄰各方在行使所有權或使用權時要互相協作,兼顧相鄰人的利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二百九十條
不動產權利人應當為相鄰權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對自然流水的利用,應當在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之間合理分配。對自然流水的排放,應當尊重自然流向。
第二百九十一條
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二百九十二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建造、修繕建築物以及鋪設電線、電纜、水管、暖氣和燃氣管線等必須利用相鄰土地、建築物的,該土地、建築物的權利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二百九十三條
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不得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