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狹義的名詞解釋
『壹』 法律責任是指
法律分析:廣義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狹義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法律責任同違法行為緊密相連,只有實施某種違法行為的人,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特點:在法律上有明確具體的規定;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執行,由國家授權的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其他組織和個人無權行使此項權力。法律責任分為: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經濟法律責任、違憲法律責任。追究法律責任的原則包括:個人負責,不株連原則;重在教育原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貳』 名詞解釋教育法律責任
我國教育法律抄責任具有廣義和狹襲義兩種解釋。
就廣義而言,它又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根據法律的規定,人們所應當履行的義務。它要求人們主動、自覺地履行。如贍養父母、撫養子女、尊敬老人等。二是指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違反了有關法律規定而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它是具有強制性的責任。例如,毆打致人傷害,必須承擔賠償損失等相應的民事責任,情節嚴重的依法接受刑事處罰。前者為第一性義務,後者為第二性義務。
狹義上所講的法律責任僅指後一種含義。人們通常也是從狹義上理解和使用法律責任這一概念的。所以我們通常對法律責任定義為:法律責任是由法律關系主體的違法行為引起的,應當由其依法承擔的懲罰性法律後果。
『叄』 法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1、定義不同,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廣義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狹義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刑事責任是指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主刑和附加刑兩刑事責任包括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2、分類不同;3、構成要件不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肆』 狹義的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實施違法行為而受到的相應法律制裁。法律責任是由國家強制力來保障實施的,對於維護法律尊嚴,教育違法者和廣大公民自覺守法具有重要意義。法律責任從性質上說可分為三種: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我國的法律責任制度包括三方面:
一是刑事責任,它是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我國的刑法對此作了全面詳盡的規定;
二是民事責任,它是平等主體之間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民法通則》對此作了規定;
三是行政責任。
(4)法律責任狹義的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構成
責任主體是法律責任構成的必備條件。法律責任的主體即為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及其它社會組織等。
違法或違約行為是法律責任構成的核心要素。其包括作為與不作為兩種情形,其中不作為指行為人在能夠履行自己應盡義務的情況下不履行該義務。
主觀過錯和損害結果則為構成法律責任的非必備要素。其中主觀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情形,而損害結果則包括物質損害與精神損害。
懲罰補償
根據追究責任的目的分為補償性責任和懲罰性責任
懲罰,即法律制裁,是國家以法律的道義性為基礎,通過強制對責任主體的人身和精神實施制裁的責任方式。
補償,是國家以功利性為基礎,通過強制力或當事人要求責任主體以作為或不作為形式彌補或賠償所造成損失的責任方式。
『伍』 什麼是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廣義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狹義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
『陸』 什麼是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柒』 責任是什麼
責任是一種職責和任務。
身處社會的個體成員必須遵守的規則和條文,帶有強制性。它伴隨著回人類社會的出現答而出現,有社會就有責任。責任感是衡量一個人精神素質的重要指標。責任產生於社會關系中的相互承諾。
在社會的舞台上,每種角色往往意味著一種責任。當我們在承擔一項責任的時候,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也意味著獲得回報的權利。
【拼音】: zé rèn。
【出自】:《新唐書·王珪薛收等傳贊》。
【釋義】:1、一是指分內應該做好的事,如履行職責、盡到責任、完成任務等。2、二是指如果沒有做好自己工作,而應承擔的不利後果或強制性義務,如擔負責任、承擔後果等。
(7)法律責任狹義的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名言列舉:
1、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歌德)
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3、凡是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於他便有了責任。(梁啟超)
4、真正進步的人決不以「孤獨」、「進步」為己足,必須負起責任,使大家都進步,至少使
周圍的人都進步。(鄒韜奮)
5、我們不是為自己而生,我們的國家賦予我們應盡的責任。(西塞羅)
『捌』 三種法律責任類型
法律責任其實是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的。廣義是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鎖富有的遵循法律自覺的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而狹義是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法律責任同違法行為是緊密相連的,只有實施某種違法的行為的人,在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根據違法行為所違反的法律的性質,可以把法律責任分為行政責任,民事責任,經濟法責任,刑事責任國家賠償責任和為限責任。根據主觀過錯,在法律責任中的地位,可以把法律分為無過錯責任,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根據行為主體的名義,可以分為個人責任和職務責任。根據責任承擔的內容,可以分為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