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成立協會的法律責任
『壹』 什麼叫非法組織
非法人組織作為一種組織形式,在世界各國廣泛存在,但其具體稱謂則不盡相同。德國稱「無權利能力的社團」,日本稱「非法人的社團或財團」,英美稱「非法人社團」或「非法人團體」。雖然稱謂不同,但其基本含義均是指介於自然人和法人之間的,未經法人登記的社會組織。這種社會組織,是為實現某種合法目的或以一定財產為基礎並供某種目的之用而聯合為一體的非按法人設立規則而設立的人的群體。
在我國,《民法通則》沒有關於非法人組織的明確規定,《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行政訴訟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最高人民法院法(經)發〔1987〕20號文件中規定:工商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其他經濟組織應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核准登記或者主管機關批準的經營范圍內從事正當的經營活動。《著作權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這里所指的「其他組織」、「其他經濟組織」和「非法人單位」均是指介於公民和法人之間的非法人組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的、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
[編輯本段]非法人組織的特徵
第一,依照法定程序設立。非法人組織在實體上是法律允許設立的,在程序上須履行法定的登記手續,經有關機關核准登記並領有營業執照或社會團體登記證。這是非法人組織的合法性要件。只有依法成立,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這就使它既區別於由公司法人設立的具有法人資格的子公司,又不同於依法不需辦理法人登記的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或社會團體;既區別於作為開辦單位的領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上級企業法人,又不同於根據法人內部的規章成立的內部職能部門,如組成法人的車間、班組或科室。
第二,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即擁有符合規定的名稱、固定的從事生產經營等業務活動的場所,以及相應的組織管理機構和負責人,使之能夠以該組織的名義對外從事相應的民事活動。
第三,有一定的財產或經費。雖然非法人組織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也不應要求其有獨立的財產,但由於它是經核准登記領有營業執照或社會團體登記證的組織,它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對外從事民事、經濟活動,享受一定權利、承擔一定的義務,因此它應該有與其經營活動和經營規模相適應的財產或經費,作為其參與民事、經濟活動,享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物質基礎和財產保證。值得注意的是非法人組織的財產或經費,與法人的財產和經費有嚴格的區別,即它不是獨立的,是其所屬法人或公民財產的組成部分,歸該法人或公民所有,非法人組織只能相對獨立地佔有、使用或處分該財產或經費。
第四,不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由於非法人組織沒有獨立的財產或經費,因而它不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當其在對外進行經營業務活動而負債時,如其自身所擁有的財產或經費能夠清償債務,則由其自身償付;如其自身所擁有的財產或經費不足以償付債務時,則由其法人對其所欠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予以清償。
由此可見,非法人組織不同於自然人,它必須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稱,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場所,是具有組織特性的組織體。它也不同於法人,它沒有獨立的財產和經費,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它是介於自然人和法人之間的一種社會組織。據此,筆者認為可以這樣給非法人組織下一個定義:非法人組織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成立並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但不具備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法人資格的組織。
『貳』 同行業私下成立行業協會不報批可以嗎
私自成立協會不報批不可以,不得到主管部門審批就相當於非法協會。
『叄』 私自組織協會違法嗎
私自組織協會確實違法,你要成立協會必須報,請有關組織審核批准通過,然後才能實行你協會的一系列的活動
『肆』 志願者協會被認定為非法社會組織,這個協會觸犯了什麼法規呢
構成了非法社會組織罪。
2月18日,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公布2021年第一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其中不乏極具迷惑性的“中國志願者協會”“中國區塊鏈委員會”等看似耳熟能詳的社會組織。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民政部門持續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工作,依法處置了大批非法社會組織,但是,一些組織和人員仍然罔顧法律紅線,繼續違法開展活動。為進一步加大打擊整治力度,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現將十個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予以公布。
在紅框所示位置輸入需要查詢的社會組織名稱或者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進行查詢,凡在民政部進行合法登記的均可查到。
2.通過“中國社會組織動態”微信公眾號查詢
除官網外,大家還可以關注官方微信“中國社會組織動態”公眾號,點擊“我要查詢”進行查詢。
『伍』 行業協會的違法行為有哪些表現方式
我國《反壟斷法》第十六條規定,行業協會不得組織本行業的經營者達成本法禁止的壟斷協議,該法第四十六條第三款規定了行業協會的法律責任,即行業協會違反本法規定,組織本行業的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處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可以依法撤銷登記。據此,《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禁止壟斷協議行為的規定》以列舉方式,對行業協會從事的與壟斷協議的有關行為作了細化規定。包括:制定發布含有排除、限制競爭內容的行業協會章程、規則、決定、通知、標准等;召集、組織或者推動本行業的經營者達成含有排除、限制競爭內容的協議、決議、紀要、備忘錄等。
『陸』 沒有登記的協會,違法嗎
沒有登記的協會屬於違法。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為了規范行業協會的組織和行為,促進行業協會健康發展,發揮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作用,根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行業協會,是指經依法批准成立,由同一行業經濟組織及相關單位和個人自願組成、自律管理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行業協會登記管理機關、行業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制度,履行監督責任,並將監督檢查的有關情況向社會公布。行業協會登記管理機關進行檢查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採取下列措施,相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行業協會違反法規定的,由行業協會登記管理機關責令改正。行業協會違反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及其有關法律、法規的,由行業協會登記管理機關及其有關部門依法處理。行業協會登記管理機關、行業管理部門和有關機關實施監督檢查,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財物,不得謀取其利益。任何組織和個人發現未經登記的組織以行業協會名義進行活動或者行業協會違法從事活動的,有權向登記管理機關、行業管理部門和有關機關舉報,相關機關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五條 治安管理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實施治安管理處罰,應當公開、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辦理治安案件應當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第五十四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違反國家規定,未經注冊登記,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被取締後,仍進行活動的;(二)被依法撤銷登記的社會團體,仍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的;(三)未經許可,擅自經營按照國家規定需要由公安機關許可的行業的。有前款第三項行為的,予以取締。取得公安機關許可的經營者,違反國家有關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公安機關可以吊銷許可證。
『柒』 社會團體法人所承擔的具體法律責任是什麼
法人(社團)也是民事責任主體,承擔民事責任,和自然人一樣,負有經濟責任。
單位犯罪,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在追究刑事責任過程中,一般追究法人單位經濟責任,法人負責人自由刑或經濟刑。
『捌』 協會法人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責任:
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二)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三)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四)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五)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六)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十條 法人以其全部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第六十二條 法定代表人因執行職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法人承擔民事責任。
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
『玖』 民間自發組成的協會受法律保護嗎
民間自發組成的協會屬於非法組織,不受法律保護,按照法律規定,民間自發組織的協會必須經過民政部門審批登記方才合法,才受法律保護,否則將會依法取締。
『拾』 行業協會法人要承擔什麼責任
行業協會是指介於政府、企業之間,商品生產業與經營者之間,並為其服務、咨詢、溝通、監督、公正、自律、協調的社會中介組織。行業協會是一種民間性組織,它不屬於政府的管理機構系列,它是政府與企業的橋梁和紐帶。行業協會屬於我國《民法》規定的社團法人,是我國民間組織社會團體的一種,即國際上統稱的非政府機構,又稱NGO,屬非營利性機構。
行業協會職能歸結為八項:一是代表職能。代表本行業全體企業的共同利益。二是溝通職能。作為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向政府傳達企業的共同要求,同時協助政府制定和實施行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行政法規和有關法律。三是協調職能。制定並執行行規行約和各類標准,協調同行業之間的經營行為。四是監督職能。對本行業產品和服務質量、競爭手段、經營作風進行嚴格監督,維護行業信譽,鼓勵公平競爭,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五是公正職能。受政府委託,進行資格審查、簽發證照、如市場准入資格認證,發放產地證、質量檢驗證、生產許可證和進出口許可證等等。六是統計職能。對本行業的基本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並發布結果。七是研究職能。開展對本國行業國內外發展情況的基礎調查,研究本行業面臨的問題,提出建議、出版刊物,供企業和政府參考。八是狹義的服務職能,如信息服務、教育與培訓服務、咨詢服務、舉辦展覽、組織會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