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工承擔法律責任嗎
⑴ 合同工在單位干十多年了會被辭退嗎
合同工在單位幹了十年了一般不會被辭退的。
⑵ 合同工能否構成濫用職權罪
合同工可以成為濫用職權罪的主體。
200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作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瀆職罪主體立法解釋》)明確規定:」
在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在受國家機關委託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雖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在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時,有瀆職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瀆職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從這一立法解釋可以看出,濫用職權罪(瀆職罪)的主體有了很大變化,出現了多元化現象。
有學者根據上述立法解釋將瀆職犯罪的主體進行了以下分類:
(1)基本型。即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包括在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軍事機關等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2)授權型。即在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3)委託型。即受國家機關委託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4)聘用型。雖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可見,立法機關是採用「職責論」的觀點對瀆職罪的主體進行界定的。即不管是否屬於正式編制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只要代表國家行使職權時,就應屬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范圍,可以成為瀆職罪主體。「身份論」在瀆職罪主體認定方面已無立足之地。據此,濫用職權罪的主體包括以上四種類型。
這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立法解釋的效力適用於刑法的施行期間,對於刑法實施後和在立法解釋發布後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瀆職罪案件,應當依照立法解釋的規定辦理。第二,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發生沖突時,以立法解釋為准。
在認定本罪主體時,可拋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這個框框,只要審查:第一,是否履行國家公務;第二,其職權的來源是否正當。第二方面一般都有據可查,如果嫌疑人不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就要審查其職權的產生有無法律法規授予,或是否來自於國家機關的委託或國家機關的聘任。
⑶ 偽造高中畢業證應聘合同工,被發現了要負什麼相關法律責任會坐牢嗎
這是違法的,如在沒造成很大傷害和影響下可以從輕處理,對方不追究可以免坐牢。
⑷ 勞動法對事業單位合同工的規定
事業單位合同工可以隨時辭職嗎
不可以隨便辭職。事業單位的合同工可以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向用人單位提出辭職。即試用期內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單位,試用期後的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單位,即可以合法解除勞動關系。
《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事業單位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
事業單位適用本法,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1、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如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其錄用工作人員是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不適用本法。
2、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的是勞動合同,適用本條的規定。
3、事業單位如醫院、學校、科研機構等,有的勞動者與單位簽訂的是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的,就要按照本條的規定執行;有的勞動者與單位簽訂的是聘用合同,簽訂聘用合同的,就要按照本法第九十六條的規定,即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另有規定的,就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的規定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沒有特別規定的,也要按照本法執行。
事實上,正兒八經的可能是在私企工作的這些員工的工資收入都是比較高的,像是事業單位或者是國家公務員的工資收入雖然說比較穩定,但跟現在的物價水平相比收入並不算高。可由於事業單位的,工作性質是比較特殊的,所以,像國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這些工作人員,都不能隨意在外兼職。
⑸ 單位雇合同工,合同工在工作期間做違法的事,單位有法律責任嗎
如果您所指的工作期間是指它在正常工作時間做了違法的事情,那版么單位至少有失察和疏於權管理之責,但這種責任通常只是受到批評,不會太嚴重。如果他是在工作時間之外,做的違法的事情,雖然他是單位的員工,單位也應該沒有什麼責任。作為一個成年人,應該為他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
⑹ 在豪客來做了幾天簽了合同工 打算不做了 會不會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勞動者可提前做出離職申請,待用人單位審批同意後可離職,若自離則違法《勞動法》,用人單位將扣發工資。
自動離職,是職工根據企業和自身情況擅自離職,而強行解除與企業的勞動關系的一種行為。有的職工因辭職未准或要求解除合同未被同意,便擅自離職或違約出走;有的職工未說明原因不辭而別;也有的受優厚待遇誘惑而擅自「跳槽」等均屬自動離職范圍。按自動離職處理是用人單位的行為。按有關行政復函規定,這里講的按自動離職處理,是指用人單位應依據《用人單位職工獎懲條例》有關規定,對其作出除名處理。為此,因按自動離職處理發生的爭議,應按除名爭議處理。
⑺ 什麼是合約工
合約工也叫做合同工,是指各個企業和事業單位通過簽訂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人,簽訂的合同一般採取書面形式,內容包括時限,任務及共同遵守的各項義務等。
此外,在現行的企業用工中還有一種形式,就是勞務派遣工,其性質和特點是「臨時性,輔助性和替代性」,不屬於用工單位的正式職工,而是用工單位臨時租賃勞務派遣公司的員工。
(7)合同工承擔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合同工改革歷程:
1986年中國用工制度改革以後招收的各類工人一般都是合同工。1986年7月12日,國務院發布《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和《國營企業招用工人暫行規定》,指出企業在國家勞動工資計劃指標內招用常年性工作崗位上的工人,除國家另有特別規定者外,統一實行勞動合同制。
企業招用合同工採取公開招收、自願報名、德智體全面考核、擇優錄用的原則。國家對勞動合同制工人退休養老實行社會保險制度。退休養老基金由企業和勞動合同制工人繳納,退休養老金不敷使用時,國家給予適當補助。
而實行合同工制的目的在於打破鐵飯碗、大鍋飯,真正實行各盡所能和按勞分配。
⑻ 合同工和勞務工有什麼區別
發生勞動關系不同、福利不同、本質不同等。
1、發生勞動關系不同
合同工是工人直接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關系;勞務工與用人單位簽訂上崗協議,與用人單位不產生直接的勞動關系,勞務工工人與勞務公司簽訂勞動合同。
2、福利不同
合同工所有的福利待遇均在所屬單位享受;勞務工的福利待遇由所屬單位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的單位共同承擔。勞務工的福利如何享受,都由兩家單位約定的。如果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話,應當由與職工建立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承擔法律責任。
3、本質不同
勞務工本質就是臨時工;是用人單位的正式員。勞務工是單位或公司編制外的工作人員,有些公司或者單位人員編制有限定,但是工作又干不過來,有時候也會招收一些勞務來做非臨時性的工作。做的好的轉為合同工。 合同工自然就是和用人單位簽定勞動合同,並且享受保險和各種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