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不體罰學生法律責任

不體罰學生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30 12:15:18

A. 中國有木有:老師不能體罰學生的法律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一條有明確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也有明確規定:堅持教學相長,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私自讓學生停課、停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七條: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二)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
教師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B. 未成年人保護法哪一條說不能體罰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29日下午表決通過了修訂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未成年人保護法分為總則、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法律責任、附則7章,共72條,約8000字,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禁止變相體罰未成年人

據新華社電盡管不少學校在各自的校規中規定不準體罰學生,「老師體罰學生」的現象不時見諸報端。

全國人大常委會29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嚴正宣告:「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將被罰

據新華社電商店隨意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的狀況即將得到根本改變,全國人大常委會29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對經營者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我國1999年頒布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任何經營場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但法律卻未規定對這一違法行為的處罰性條款。因此,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雖屬違法,但卻屢禁不止。

遇突發事件應先救未成年人

據新華社電「學校、幼兒園、托兒所和公共場所發生突發事件時,應當優先救護未成年人。」全國人大常委會昨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作出了上述規定。

專家認為,這一規定是一些國際法律文件中規定的「兒童利益優先」和「兒童利益最大化」等基本原則的具體體現。

監護人不得使未成年人輟學

教育專家曾指出,由於家庭貧困,未成年人父母讓孩子打工掙錢,部分家長存在重男輕女的觀念,是目前造成中小學生輟學的主要家庭原因。

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依法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不得使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C. 老師在學生犯錯的情況下可以體罰學生嗎體罰學生的行為是否犯法

一. 老師在學生犯錯的情況下當以批評教育為主,不得體罰學生。

體罰學生造成嚴重後果,應追究刑事責任。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教育法》第二十九條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一條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二. 老師體罰學生違法,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教師不得歧視學生,在教育、管理中不得使用任何貶損、侮辱學生及其家長或者所屬特定群體的言行、方式。

法律依據: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九條

  學校應當尊重和保護學生的人格尊嚴,尊重學生名譽,保護和培育學生的榮譽感、責任感,表彰、獎勵學生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在教育、管理中不得使用任何貶損、侮辱學生及其家長或者所屬特定群體的言行、方式。

D. 體罰學生的法律後果

法律分析:體罰學生的法律後果一般是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並視情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情節惡劣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堅持正面教育,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通知》 一、對學生堅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的教育原則。教師對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既要管教管導,嚴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通過生動活潑、豐富多採的教育、教學活動,積極引導他們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奮發向上。不要脫離兒童好動、好玩、好問的特點,把天真爛漫的少年兒童培養成唯唯諾諾的「小老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對全體學生負責,不要偏愛一部分人,歧視另一部分人。對於有缺點、錯誤的學生,要深入了解情況,具體分析原因,滿腔熱情地做好他們的思想轉化工作。要善於發現、培養和調動後進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尊重他們的自尊心,鼓勵他們的上進心,幫助他們滿懷信心地前進。對於極個別屢教不改、錯誤性質嚴重、需要給予紀律處分的學生,也要進行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採用簡單粗暴和壓服的辦法,更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E. 體罰學生的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中華人 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於2002年9月1日起實施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九條第(九)項明文規定「學校教師或其他工作人員體罰學生,學校應當承擔相應責任」。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我國《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九條:「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 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十一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發現不利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情形,都有權勸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控告。國家機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臨其他危險情形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關部門報告。有關部門接到涉及未成年人的檢舉、控告或者報告,應當依法及時受理、處置,並以適當方式將處理結果告知相關單位和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二十九條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F. 沒有體罰不算成功的教育,我們該不該提倡體罰

說到體罰,很多人就害怕了,想起那個凶凶的班主任或科任老師,沒有體罰不算成功的教育,我們應該提倡體罰,但是是合適的體罰,而不是對學生本人進行施暴。有了體罰很多學生才會規規矩矩的上課,但是如果體罰過重,那就是對學生進行施暴,這樣是非常不對的,老師也應該要負責任,如果說完全沒有體罰教育,這也是不行的,因為沒有體罰的話,很多學生都不會害怕老師不聽老師的話,特別是小學生和初中生。輕度的體罰是可以的,比如罰站,罰抄書上內容等輕度的體罰是可以,會讓孩子們去反省自己,讓他們不該再犯就好了,老師和學生處成朋友,這樣更好。

G. 中國有哪些法律法規明確規定教師不能打學生。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5條明確規定:「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對於體罰學生的教師本人可以進行以下處罰:

1。各級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教師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按現行教師管理許可權,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教育部門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或解聘。

行政處分的種類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解聘包括兩種:解除崗位職務聘任合同,由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另行安排其他工作;解除教師聘任合同,被解聘者另謀職業。

2. 體罰學生情節嚴重(如手段殘忍、造成傷害甚至死亡結果),構成犯罪的,由人民法院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因體罰學生對學生或學校造成損失或損害的,還應依照《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即賠償損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7)不體罰學生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直接的肉體打擊是體罰,罰站、罰跑、罰跪、罰蹲、罰面壁、罰體力勞動、用東西故意砸學生等。罰抄寫是變相體罰,威脅、呵斥、諷刺、挖苦、辱罵、刁難等心理攻擊也是變相體罰,甚至是比直接的身體打擊更易傷害學生的體罰。

變相體罰是指用上述體罰方式以外的其他形式來體罰學生。變相體罰同樣會侮辱學生人格,傷害學生心靈。其形式歸納有以下幾種:

1、罰抄:非正常作業,強制性罰抄過量作業。(具體作業數量一般可定義如下:罰抄詞語、定律等超過五遍;詩歌、規則等超過兩遍,課文超過一遍。)

2、罰錢:不論數目多少,不論形式如何。

3、罰做值日或罰其打掃衛生並連續幾天。

4、以練習為理由的體罰學生或罰跑、或罰跪、或罰蹲等。

5、逐出教室而不及時處理。

6、辱罵學生,諷刺挖苦學生。

7、敲教鞭,甩東西。

8、未經領導同意,隨意停課或停止學生參加一切活動。

H. 法律有沒有明確規定教師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5條明確規定:「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在實際生活中,教師體罰學生有很多表現形式,如讓學生罰站、罰跪、揪著耳朵出教室、放學不讓回家、罰寫作業幾十遍甚至上百遍等措施。上述行為都嚴重侵害了學生、幼兒的身體健康。對於教師體罰學生的行為,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了處罰措施。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對於體罰學生的教師本人可以進行以下處罰: 1.各級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教師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按現行教師管理許可權,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教育部門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或解聘。行政處分的種類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解聘包括兩種:解除崗位職務聘任合同,由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另行安排其他工作;解除教師聘任合同,被解聘者另謀職業。 2. 體罰學生情節嚴重(如手段殘忍、造成傷害甚至死亡結果),構成犯罪的,由人民法院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因體罰學生對學生或學校造成損失或損害的,還應依照《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即賠償損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記得採納啊

I. 體罰學生的法律

法律分析: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監護人有權要求有關主管部門處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十五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創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員應當協助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撫養、教育和保護未成年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二十九條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第三十七條 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二)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教師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J. 教育法關於體罰學生的規定

法律分析:教育機構對未成年學生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的義務。保障在校的未成年學生的人身權利不受侵害,它包括外來的非法侵害和學校本身不良教學的侵害,也就是說應盡到自己的最高注意義務。在校學生有違學校紀律時,學校和老師應採取正確的方法予以教育、引導,並禁止用一切非法的手段來予以解決。學校教師或其他工作人員體罰學生,學校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二十九條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