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調解員的的法律責任
① 人民調解員工作職能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② 人民調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怎麼樣
人民調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
1、確定當事人間民事法律關系的效力;
2、結束訴訟的效力;
3、強制執行的效力。
調解協議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1、雙方當事人基本情況;
2、糾紛簡要事實,爭議事項及雙方責任;
3、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4、當事人簽名,調解主持人簽名,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
5、調解協議由糾紛當事人各執一份,人民調解委員會留存一份。
《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
第十八條
人民調解員依法履行職務,受到非法干涉、打擊報復的,可以請求司法行政機關和有關部門依法予以保護。
人民調解員履行職務,應當堅持原則,愛崗敬業,熱情服務,誠實守信,舉止文明,廉潔自律,注重學習,不斷提高法律、道德素養和調解技能。第二十三條
人民調解委員會根據糾紛當事人的申請,受理調解糾紛;當事人沒有申請的,也可以主動調解,但當事人表示異議的除外。
當事人申請調解糾紛,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
受理調解糾紛,應當進行登記。
③ 人民調解員由誰擔任
法律分析:人民調解員應當由公道正派、熱心人民調解工作,並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法律知識的成年公民擔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十三條 人民調解員由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和人民調解委員會聘任的人員擔任。
第十六條 人民調解員從事調解工作,應當給予適當的誤工補貼;因從事調解工作致傷致殘,生活發生困難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提供必要的醫療、生活救助;在人民調解工作崗位上犧牲的人民調解員,其配偶、子女按照國家規定享受撫恤和優待。
④ 人民調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
人民調解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依據人民調解法的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後達成的協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當事人需要遵守調解書的約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二十八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製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認為無需製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採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容。
第三十條口頭調解協議自各方當事人達成協議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一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
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對調解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督促當事人履行約定的義務。
第三十二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當事人之間就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發生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⑤ 人民調解員調解糾紛調解不成的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調解員應當終止調解,並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告知當事人可以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調解程序是解決糾紛的一種社會救濟,主要是由基層群眾組織來進行調解,不具有法律強制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二十六條 人民調解員調解糾紛,調解不成的,應當終止調解,並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告知當事人可以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⑥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製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認為無需製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採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容。口頭調解協議自各方當事人達成協議之日起生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二十八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製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認為無需製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採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容。
第三十一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
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對調解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督促當事人履行約定的義務。
第三十二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當事人之間就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發生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三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⑦ 人民調解員從事調解工作有什麼待遇
法律分析:人民調解員從事調解工作,應當給予適當的誤工補貼;因從事調解工作致傷致殘,生活發生困難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提供必要的醫療、生活救助;在人民調解工作崗位上犧牲的人民調解員,其配偶、子女按照國家規定享受撫恤和優待。
一、固定補貼列入同級財政,與主要村幹部補貼掛鉤。
二、建立「以獎代補」機制,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對調解成功並達標的糾紛案件,分別給予50、100、200元不等獎勵。
三、強化督導檢查,確保調解人員各項待遇落到實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十四條 人民調解員應當由公道正派、熱心人民調解工作,並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識的成年公民擔任。
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定期對人民調解員進行業務培訓。 第二十一條 人民調解員調解民間糾紛,應當堅持原則,明法析理,主持公道。
⑧ 人民調解員的工作職責是什麼
1、人民調解員的調解工作嚴格按照司法部關於《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的要求,在依法、自願、平等、尊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原則下開展調解工作。
2、人民調解員要熟練掌握應當掌握的全面情況和事件的全過程,要以法律為依據,以說服教育和引導的方法指出其過錯和應當承擔的責任。調解內容不能違反國家有關法律的禁止性規定,調解協議不能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3、人民調解員在協議書上要簽字,並在所達成條款的關鍵數字上加蓋私人印章,調解完畢將材料列印或復寫發到雙方當事人的手中。
4、人民調解員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
5、人民調解員不得以任何理由向糾紛當事人收費。
6、調解達不成協議的,人民調解員不得擔任任何一方的訴訟代理人,不得為一方或雙方介紹訴訟代理人。
(8)人民調解員的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產生方式
人民調解員的產生有選舉和聘任兩種方式。人民調解員除由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成員或者企業事業單位有關負責人兼任的以外,一般有本村民區、居民區或者企業事業單位的群眾選舉產生,也可以由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或者企業事業單位聘任。
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由鄉鎮、街道司法所(科)聘任。區域性、行業性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由設立該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組織聘任。
《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
《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是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人民調解員是經群眾選舉或者接受聘任,在人民調解委員會領導下,從事人民調解工作的人員。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調解員,統稱人民調解員。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應當遵守下列原則:
(一)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行調解,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的,依據社會主義道德進行調解;
(二)在雙方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三)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得因未經調解或者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⑨ 人民調解當事人必須履行的職責包括哪些
人民調解活動中當事人履行下列義務:遵守調解現場秩序,尊重人民調解員;如實陳述糾紛事實;尊重對方當事人行使權利;其他。人民調解員根據糾紛的不同情況,可以採取多種方式調解民間糾紛,充分聽取當事人的陳述,講解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耐心疏導,幫助當事人自願達成調解協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二十四條
當事人在人民調解活動中履行下列義務:
(一)如實陳述糾紛事實;
(二)遵守調解現場秩序,尊重人民調解員;
(三)尊重對方當事人行使權利。
⑩ 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書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並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性質,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二十八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製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認為無需製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採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三十條口頭調解協議自各方當事人達成協議之日起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三十一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
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對調解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督促當事人履行約定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