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排除追究法律責任
Ⅰ 國外犯罪服刑後,回國還要追究刑事責任嗎
中國公民在境外犯罪受刑罰處罰,回國後是否需要依照我國刑法繼續追究刑事責任以及如何適用刑罰,應當綜合考慮被告人所犯罪行的嚴重程度、人身危險性程度、外國法院量刑是否適當、被害人或其家屬有無諒解等因素進行判斷。
根據我國與外國簽訂的司法協助條約獲取的境外證據,可以在我國刑事訴訟中使用。
我國刑法第10條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也就是說,中國公民在境外犯罪受過刑罰處罰,回國後仍然可以依照我國刑法繼續追究其刑事責任。至於追責必要性以及如何適用刑罰,應當綜合考慮被告人所犯罪行的嚴重程度、人身危險性程度、外國法院量刑是否適當、被害人或其家屬有無諒解等因素進行判斷。
(1)不排除追究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中國公民在境外犯罪受刑罰處罰回國後仍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04年7月19日,前往日本打工的黃某某在東京某公寓住所內與同赴日本打工的孟某某因瑣事發生沖突,黃某某持刀追刺孟某某至公寓門前的道路,追上後持刀連續刺入孟某某的胸部及背部等處,孟某某失血過多死亡。
同年12月17日,東京地方法院以黃某某犯故意殺人罪、非法滯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一年。2014年12月2日,黃某某被假釋。同月12日,被遣返回國的黃某某被抓獲。
楊浦區檢察院於2016年5月24日以故意殺人罪對黃某某提起公訴,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黃某某有期徒刑八年。黃某某提出上訴,二中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Ⅱ 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還是權利
法律分析:暫時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追究責任,但不排除以後可以提起訴訟追究責任的權利。這句話並不屬於法律專業術語,也沒有什麼實質意義。行為人現在所實施的行為,不意味自己已經放棄對被開除者繼續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民事責任的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八條 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Ⅲ 不排除走法律責任是什麼意思
不排除走法律責任是指,保留走法律程序的權利或者想法,有必要時走法律程序
Ⅳ 小孩在學校被同學打傷應該怎麼處理學校負法律責任嗎
可以先找學校,如學校不管就報警,讓警察來管。一方面,如果打人者年滿14周歲,警察就會管的。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千一百七十二條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二,我還在學校被同學打傷學校負法律責任:
學生在校被同學打傷了,學校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拓展資料
孩子在學校打人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我國《刑法》規定,16周歲犯罪的,要承擔刑事責任。14至16歲承擔部分罪名的刑事責任。16歲以上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屬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打架斗毆,則要看具體行為性質:
1、如果僅僅是故意傷害性質,屬於「侵犯人身權利」犯罪,如果致人輕傷以上的,涉嫌「故意傷害罪」;
2、如果是隨意毆打他人的性質,屬於「擾亂公共秩序」犯罪,如果致人輕微傷以上、或者持械隨意毆打他人的,涉嫌「尋釁滋事罪」;
3、如果是雙方聚眾斗毆的,屬於「擾亂公共秩序」犯罪,雙方一般五人以上的,涉嫌「聚眾斗毆罪」。
孩子被打,家長肯定要到學校評理,找學校調解,如果自己孩子沒有責任的,可以要求對方賠禮道歉,受傷導致輕傷,還應該叫對方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孩子之間打架一般不構成法律責任,但是情節嚴重的,也不排除被追究法律責任。
Ⅳ 中國公民在境外觸犯了中國法律,但沒有觸犯所在國的法律,回國後會不會被中國法律追究責任
只要沒有侵犯我國公民的權利是不違法的,比如你去美國開賭場,在美國就不違法,而且也沒有侵犯我國公民的利益所以不違法!
Ⅵ 簽訂和解協議後還可以保留追究當事人法律責任的權利嗎
如果是民事案件,你們之間簽訂了和解協議的,是不能再追究對方法律責任的。如果是刑事公訴案件,雙方和解,仍然要追究對方刑事責任的,只是簽訂了和解協議以後,刑事量刑方面可以酌情從輕。
Ⅶ 中國公民在國外違反國內法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嗎
中國公民在外國的一般違法行為,適用所在國的法律。
中國公民在外國的犯罪行為,按所在版國法律處理。另權外,中國也將依照中國法律進行追究,但是如果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中國可不予追究;如果最高刑期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刑法
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第十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Ⅷ 追究法律責任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暫時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追究責任,但不排除以後可以提起訴訟追究責任的權利。這句話並不屬於法律專業術語,也沒有什麼實質意義。行為人現在所實施的行為,不意味自己已經放棄對被開除者繼續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民事責任的權利。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廣義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狹義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法律責任同違法行為緊密相連,只有實施某種違法行為的人(包括法人),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法律責任的特點: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法律依據:根據《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Ⅸ 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還是權利
法律分析:追究法律責任的是權利,暫時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追究責任,但是不排除以後可以提起訴訟追究責任的權利。這句話並不屬於法律專業術語,也沒有什麼實質意義。行為人現在所實施的行為,不意味自己已經放棄對被開除者繼續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民事責任的權利。保留追訴權後,如果是符合起訴條件的,就可以起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Ⅹ 經常說的"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是什麼意思
暫時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追究責任,但不排除以後可以提起訴訟追究責任的權利。這句話並不內屬於法容律專業術語,也沒有什麼實質意義。行為人現在所實施的行為,不意味自己已經放棄對被開除者繼續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民事責任的權利。
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廣義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狹義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法律責任同違法行為緊密相連,只有實施某種違法行為的人(包括法人),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10)不排除追究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法律責任的特點: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