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法律知識調查問卷問題針對老人
1. 扶不扶老人調查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關於「扶不扶」的話題,隔三差五地會熱一回,幾乎成了檢驗公眾道德指數的「試紙」。不過,最近的一些「測試」似乎有些離譜。
近日,有媒體派記者到不同地點進行現場測試,用「摔倒街頭」的體驗式采訪,看看危難之時到底有多少人、在多長時間里施以援手。無獨有偶,某單位主辦的大型社會公益活動走上街頭,以 「假摔」來觀察市民面對此情況的反應,還對第一個施以援手的人現場送汽車大禮。
此類「假摔」測試,初衷可能是好的,希望鼓勵更多人行善舉,希望能對社會道德生態作一回實證研究。但是,用「假」來測試道德和愛心,終究不妥,還會帶來副作用—今後,人們在面對「扶不扶」的問題時,既要糾結會不會好心反遭訛,還會懷疑「這是不是一個測試」。這樣,無疑給道德生態加了一瓢「渾水」。見路人摔倒,有些好心人想扶,卻怕成為「試驗品」;有些人本不想扶,頭腦中卻閃過「可能會幸運得大獎」的念頭而去扶了。這樣的情況下,又該如何為路人的道德水準來打分呢?
「扶?還是不扶?」近年來,人們不斷討論這個話題,每次有新的相關事件發生,這個「經典之問」就會熱上一回。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現在的輿論往往就是兩極:不扶,你就是見死不救;扶了,你就是道德高尚。一些「假摔測試」也是這樣非黑即白的結論。事實並非如此。不扶,有可能是因為不懂急救知識而不敢扶。有人摔倒受傷,遭圍觀,不能簡單加上一句「圍觀人群無人施以援手」的評注。多數情況下,圍觀者並不是看熱鬧,有人在焦急地商量應該怎樣施救,有人拿出手機呼叫120救護車,有人自動在傷者周圍設立 「警戒線」,以免倒地者受到其他傷害。社會道德生態包含了人們的多種想法、規則、行為,凡此種種,不是一兩場測試、不是「扶不扶」的簡單選擇題可以測試出的。
與其做一些所謂的 「愛心測試」,不如更好地為愛心護航。今年全國兩會上,「扶不扶」也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有委員提出,「扶不扶」與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 「誠信」、「友善」、「公正」、「法治」等相關聯,要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崇德向善的力量,要把誠信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原則,推動建立健全社會徵信體系。代表委員還呼籲,大眾輿論不要跟風炒作事件過程,而應更多地關注結果。如果每次結果都敘述得明朗,是非曲直都講清,讓人們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懲罰,就能給社會建立信心。有人大代表從法律的角度去評價 「扶不扶」,指出法律要引導善、遏制惡。按照民法的精神,不扶,你不是罪犯;扶,是道德高尚的表現,法律保護你。如果你說扶你的人撞了你,你要舉證,而扶的那個人不需要舉證。有了這樣的鼓勵,就會打消人們的擔心。
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永不過時。鼓勵人們做好事、行善舉,要堅守某種「不變」,那就是懷著一顆純凈的心靈去幫助他人,從中得到快樂。但也應該看到,社會環境變了,思想多元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廓清一些觀念,健全法律和制度,呵護愛心,保護善舉。
2. 如何寫社區老年居民問卷調查
進入問卷星網,點擊問卷中心,以「老年」為關鍵詞搜索,有將近700份類似的問卷模板,你可以以此問卷為模板創建新的問卷,希望能幫到您。
3. 1,老年人缺乏法律知識2,大多數人法律意識薄弱3,居民不能有效的運用法律。怎麼分析這3個問題
1、老年人是指60以上的,他們哪學什麼法律?新中國建立沒多久,自然災害,飯都沒得吃內,誰還讀書?容我父母都是60歲,都經歷過那個年代,高中都沒讀呢,法律?能懂多少,這些是社會教育缺失,歷史遺留問題,不用考慮。感謝我父母,他們雖然沒文化,但是一直讓我讀到大學。
2、大多數人意識薄弱,中國的基數太大,大多數人是沒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如何來提高意識?哪怕是知道需要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也沒有精力和金錢去做這些事,順便BS一下強制執行的力度。
3、運用法律是需要對法律的理解,准確的找到相關法律條款,定性。非專業人員沒這個能力,我雖然學過,也不是完全理解(當時不認真)。CCTV12挺好,經常出案例,說原理。可以學習。
總結:21世紀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教育也應該傾斜,社會學科要加強,動手能力要加強,別大學生混完4年,出來個個都跟250一樣,做不成事,從小學就開始修學分,啥時候修完拿畢業證,考不及格一直考,不讀書升上去也是個廢材了。
個人意見:高考居然放棄了英語,我頂啊,乾脆讓外國人學中文好了。很多地方還是需要用到英語的,真不知道改革這個有什麼意義。
4. 1,老年人缺乏法律知識2,大多數人法律意識薄弱3,居民不能有效的運用法律。怎麼分析這3個問題
1:所謂的老年人缺乏法律知識更偏重的是指老年人學習能力下降,而法律是一日千里的變化著的,老年人學習能力下降就難以跟上新的法律法規的學習,還有一方面是因為獲取信息渠道變窄以前的普法也比較少,所以老年人的法律知識一般情況較為缺乏
2:大多數人法律意識薄弱更多時候是因為對具體法律法規的不了解,並不是說缺乏守法意識。
3:法學是一門專業的學科,更多的時候是由專業人士來研習,導致程序相對沒有接觸過的廣大居民來講難以把握,所以說居民難以運用法律知識,但是如果出現需要的情形可以請教專業人士,許多地方有公益老師,並不會高價收費
5. 社區問計於民,問需於民調查表有哪些內容
按照小店區社區建設管理局的安排,為了解社區居民需求的基本狀況,並南西一社區對居民進行了社區服務需求調查研究。一是社區工作人員對來社區辦事的居民詳細詢問,認真填寫《小店區居民需求調查問卷》。二是社區以網格為單位,網格長深入居民中間,認真填寫《小店區居民需求調查問卷》。社區工作人員分別針對老年人、殘疾人、貧困家庭等不同群體開展調查,盡可能擴大調查的覆蓋面。在廣泛深入的調查中,工作人員嚴格遵守社區工作的保密原則,不透露居民的資料,保護居民的隱私不受侵犯。
6. 情況調查組准備針對社區老年人的「空巢」現象進行問卷調查,請你設計兩個問題,分別對老年人和他的家人進
①兒女經常回來看望你嗎?
②如果你們和老人是分開居住,老人突發疾病時你們是如何救治和照顧的?
望 好評謝謝
7. 針對老人的調查問卷怎麼做
問一下和他們關系比較大的事情
問題要通俗易懂,簡潔明了
版面整齊
8. 關於贍養老人的調查問卷應包含哪些問題
勞動法 辭退我的合同到期後。沒有給我再簽合同已有3.4個月但各項保險也給我買上的!!現辭退我!!該怎麼辦
9. 想弄個調查問卷:對老人的看法(需要15個問題~)
老人最需要什麼?
老人的心理問題
老人贍養問題
對老人的尊重問題
(1) 不要公開頂撞老人。
(2) 不要限制老人的活動。
(3) 不要嫌老人嘮叨。
(4) 不要厭煩老人的衰退。
(5) 不要嘲笑老人的"返童現象"。
10. 可以幫忙填寫調查問卷嗎(關於空巢老人的)
工作任務重,長時間不著家,是不是已經很久沒有回去看望家中的父母了,雖然父母嘴上不說,但是心裡卻非常希望子女能抽出時間在家,多陪陪他們,其實父母要的並不多,只是簡單的陪著就可以。可是子女們忙啊,沒有時間,他們也不敢輕易的去打擾子女們的生活,即使心裡有不開心,會埋怨,可又找誰說呢?很多時候都是他們自己去解決,堅強,讓他們變得更孤獨,就這樣等著等著,社會上好多老人就在這樣的等待中,變成了「空巢老人」。
生活再忙,也要記住常回家看看,看看家中的父母,不需要帶很多東西,回去看看就可以,他們會很高興的。社會需要你,父母也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