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公民
㈠ 我國安全生產違法責任主體有哪些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責任主體,是指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享有安全版生產權利、權負有安全生產義務和承擔法律責任的社會組織和公民。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責任主體主要包括以下四種:
(1)有關人民政府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領導人、負責人。
(2)生產經營單位及其負責人、有關主管人員。
(3)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
(4)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和安全生產中介服務人員。
㈡ 法律責任分為哪三種
法律責任分為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三種。
具體內容如下:
1、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2、民事責任,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
3、行政責任,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的特點如下: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具體如下: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條 【立法宗旨】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㈢ 什麼是法律主體; 法律主體包括什麼
法律主體是很廣的一個概念比如國家是法律的制定主體,公民和法人是法律的承受主體。
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中主體不一定相同!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機關、公民等是主體,刑事法律關系中公民。法人、國家、都是主體。
㈣ 法律關系的主體
法律關系主體是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一定權利的享有者和一定義務的承擔者。在我國,法律關系主體一般包括國家、機構和組織以及公民。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的行政案件中的「事實清楚」,是指當事人對爭議的事實陳述基本一致,並能提供相應的證據,無須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即可查明事實;「權利義務關系明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能夠明確區分;「爭議不大」,是指當事人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責任承擔等沒有實質分歧。
㈤ 法律主體有哪些
法律關系主體是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一定權利的享有者和一定義務的承擔者。在我國,法律關系主體一般包括國家、機構和組織以及公民。
在中國,根據各種法律的規定,能夠參與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以下幾類:
1、公民(自然人)。這里的公民既指中國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國境內或在境內活動的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
2、機構和組織(法人)。這主要包括三類:一是各種國家機關(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等);二是各種企事業組織和在中國領域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三是各政黨和社會團體。
3、國家。在特殊情況下,國家可以作為一個整體成為法律關系主體,包括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㈥ 承擔法律責任主體是什麼意思
承擔法律責任主體,就是承擔法律責任的法人(公司、企事業單位)、公民個人,即由誰承擔法律責任。
㈦ 法律主體與責任主體有何區別
法律主體與責任主體的區別:
1、法律主體未必是責任主內體,責任主體一定是法律主體 ;容
2、法律主體是指適用法律的人格主體,這種主體可以是法人,非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組織,他們的行為都由法律來約束和調控,作出的行為只有超過法律才會成為責任主體
3、責任主體是指承擔法律後果和責任的主體,是屬於法律主體的范圍。
㈧ 請根據現行法律,告知誰是責任主體
因違反法律而必須承擔法律責任的自然人或組織。
(1)刑法上,刑事責任主體是指專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屬、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中國刑法規定,年滿16周歲且精神正常的人,為負完全責任的責任主體,14周至16周歲的人為負相對責任的責任主體,不滿14歲或精神病患者為不負刑事責任的人。
(2)民法上,責任主體包括公民和法人。中國民法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和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而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是民事責任的責任主體;10周歲以上但尚未達到18周歲的公民及年滿18周歲但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為承擔相對民事責任的責任主體;10周歲以下的人或精神病患者不是民事責任的責任主體。
(3)行政法上,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授權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為行政責任的責任主體。
㈨ 法律主體包括什麼
法律關抄系主體是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一定權利的享有者和一定義務的承擔者。在我國,法律關系主體一般包括國家、機構和組織以及公民。
(9)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公民擴展閱讀:
法律關系的構成要件:法律關系是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要素構成
法律關系主體:是指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人,法律上所稱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有生命並具有法律人格的個人,包括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的人。法人是與自然人相對稱的概念,指具有法律人格,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獨立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組織。
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又稱權利客體、義務客體或權利客體。它是將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聯系在一起的中介,沒有法律關系的客體作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關系。因此,客體是構成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備的一個要素。
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法律關系主體間在一定條件下依照法律或約定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是人們之間利益的獲取或付出的狀態。
參考資料:法律主體_網路
㈩ 享有法律權利的社會主體包括什麼
法律分析:法律主體是指活躍在法律之中,享有權利、負有義務和承擔責任的人。在中國,根據各種法律的規定,能夠參與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以下幾類:(1)公民(自然人)。這里的公民既指中國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國境內或在境內活動的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2)機構和組織(法人)。這主要包括三類:一是各種國家機關(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等)是各種企事業組織和在中國領域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是各政黨和社會團體。(3)國家。在特殊情況下,國家可以作為一個整體成為法律關系主體,包括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三條 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