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服務造成傷害的法律責任
Ⅰ 免費開私家車送別人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傷害,乘車人有責任賠償嗎法律依據是啥SOS!要詳細
1。首先更正一下,乘車人在交通事故中是受害方不存在「有責任賠償」這一說。在不是商業行為情況,司機也不存在責任賠償乘車人,但是如果有相應保險的話,保險公司應該在其投保范圍內給予合理賠償。
2。如果是傷害了別人比如路人,乘車人應該不是事故的主要責任人。但是如果乘車人明知司機酒後駕車或沒有機動車駕駛資格情況下依然縱容,似乎是有一點責任的。
希望有所幫助並被採納
Ⅱ 關於合同法中免費搭乘,免責條款和無償合同的問題
無償搭乘發生事故,人們卻認為搭乘雙方完全是自願的,且車主完全是出於好心幫忙性質的免費為搭乘人服務,發生交通事故自己本身也是受害者,因此自己不應承擔責任。但這種看似合理的解釋卻沒有法律依據。 首先自願搭乘不代表自願承擔遭受事故的風險,此外人的生命、財產受法律保護是法律的最基本的原則。
《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條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前款規定適用於按照規定免票、持優待票或者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 雖然私家車搭乘,從嚴格意義上講私家車屬於非營運車輛,但兩者法律關系的性質是一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
《民法通則》第九十八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 第一百一十九條 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法》第七十六條也規定了事故賠償責任。因此,車主不能以無償義務為由,而不承擔責。
當然公平原則,如果要求車主按照客運合同一樣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也是有悖於公平原則。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三十一條 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因此我國的法律對該類的法律責任明確規定了適用過錯原則,如果乘車人有過錯的,可減輕機動車所有人的責任,這樣才有利於平衡搭乘人和車主的利益沖突。現實的 司法實踐中的一些判例也認可了應適當減輕車主的責任的原則。
協議能否免除責任?
有的當事人為了避免以後發生糾紛,便在事前和搭乘人簽訂協議,約定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搭乘人傷害的車主不承擔賠償責任或免責聲明,旨在規避法律責任。許多搭乘人也感覺無所謂,因此各式各樣的協議書也大量存在。那麼這些協議是不是能免除車主的責任呢?答案是否定的。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這就是說,對於人身傷害,無論駕駛員是否有過錯,即使雙方約定駕駛員無需承擔責任,受害人仍可依法獲得賠償;雙方當事人約定的關於人身傷害的免責條款,從法律上講也是無效的。但對於財產損失,如果駕駛員沒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則雙方約定免責的有效,如果駕駛員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則該免責條款無效。
(轉過來你看看,另樓上的好意施惠行為並非旨在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免除甲的賠償責任,因為機動車系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採用的無過錯責任。免責事由是第三人故意或不可抗力,所以本案中不存在免責事由,甲應該賠償。)
我是快樂搬運工,供你參考!
Ⅲ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應承擔什麼法律責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七章規定: 第四十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一)商品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備商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時未作說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商品標準的; (四)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五)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六)銷售的商品數量不足的; (七)服務的內容和費用違反約定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 第四十一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其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三條經營者違反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 第四十四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以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方式承擔民事責任。消費者與經營者另有約定的,接照約定履行。 第四十五條對國家規定或者經營者與消費者約定包修、包換、包退的商品,經營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或者退貨。在保修期內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更換或者退貨。 對包修、包換、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費者要求經營者修理、更換、退貨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合理費用。第四十六條經營者以郵購方式提供商品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貨款;並應當承擔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Ⅳ 在「百度知道」回答問題,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失,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汗,一般來講不用,是種好意施惠的行為,非民事法律行為,當然,這個是考驗人的道德,還有若是參考相關的情形也可已構成意思表示,這個的話,就要有民事責任了。
Ⅳ 消費者在服務場所受到人身傷害,責任怎樣劃定
您好,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如果消費者在營業場所受到的一般人身傷害是因經營者的過錯造成的,經營者就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Ⅵ 如何避免免費搭順風車出事後車主法律責任
除了確保安全外,一但出現事故,好意的承運人是免除不了責任的,無論有無約定,無論是有償或是無償提供服務或幫助,確保其人身財產的安全是承運的人基本義務。
新聞鏈接:《搭「順風車」出事故 車主難逃責任》( 來源:雲南法制報 作者:黃芳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私家車已經進入千家萬戶,親戚朋友之間搭個「順風車」也是司空見慣。然而,同意他人搭車容易,但在車輛行駛過程中遇交通事故致乘坐人受傷,損失該由誰賠償,相信很多車主都沒想過這個問題。在此,專業人士提醒,法律不會因為「好心」而站在司機一邊,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搭乘者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的,車主(司機)也需擔責。
搭乘出事故 引發高額索賠案
這是一起因「礙於情面沒有拒絕搭乘者」而引發的糾紛。
據李師傅稱,自己是顧及大家都是同村人,是出於好意才讓老田搭車的,沒想到路上出了車禍,致使老田智力缺損為七級傷殘,左眼盲為八級傷殘,腦顱骨缺失為十級傷殘。自己因此坐上了被告席。
2011年12月15日事故發生後,老田被送至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經診斷:頭外傷左額骨開放性骨折,硬膜外血腫,左眼球破裂,右足骨折。經司法鑒定,老田三處傷殘。後期治療費需35000元。交警部門認定,李師傅承擔此次事故的主要責任,停於路邊的貨車車主承擔次要責任,老田無責任。
由於沒有人願意支付老田的各項醫療費用,事後,老田將兩機動車車主和保險公司告上法庭,要求他們賠償各項損失27萬余元。
法庭上,李師傅覺得自己很冤枉,說:「我讓老田搭車,完全是出於好意。要是知道出了事故要自己賠償,怎麼也不會讓他搭車的。」
昆明市呈貢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根據法律規定以及責任認定,原告的經濟損失應先由被告保險公司在交通事故強制保險責任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不足部分由兩被告車主按責任比例承擔。即被告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承擔108717.85元。剩餘的由事故責任者即兩車主按過錯責任比例分擔。因李師傅駕駛制動系統不合格車上路,故承擔80%責任即161377.1元,另一車主承擔20%責任即40344.28元。
出了事故 責任應怎麼分
針對「蹭車」行為,記者在昆明市南屏街隨機采訪了10位市民,他們均表示,有過「同乘」的經歷,其中,有「蹭別人的」,也有「被蹭的」,在他們看來朋友、熟人之間「蹭車」其實是件很平常的事,一般不會考慮出事了怎麼辦的問題。
5位有過「蹭別人」經歷的市民中,4人表示未考慮過此行為的潛在危險,1人稱考慮過,但出於省錢或者是省時間的考慮,只能妥協。
5位有過「被蹭」經歷的市民中,3人認為,免費載朋友一程不過舉手之勞;2人表示雖然也擔心過隱患,但是礙於情面不得不載。
對於一旦出事,誰該負法律責任,這10位市民中,2人表示不清楚,3人稱要視情況而定,3人表示雙方各有責任,還有2人稱車主免責。
從事教師行業的周先生說,「讓同事朋友搭個『順風車』,也沒什麼,只要開車時注意安全駕駛,應該問題不大。如果真出事故了,雙方都需要負一定責任,但別把責任全拋給司機,因為當你選擇搭乘別人車時,你就有一個責任在裡面,因為選擇權在你自己。」
如何理解「好意搭乘」行為
雲南律師張海夫認為,即使對搭乘人員不收取費用,但在車主同意其搭乘後,雙方之間即形成了旅客運輸合同關系。對於旅客無償搭乘人身受損如何處理,在《合同法》中有明確規定,即「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旅客是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前款規定適用於按照規定免票、持優待票或者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可見,在旅客運輸合同中,合同法規定的是無過錯責任制度,即承運人即使在沒有過錯的情況下,也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結合李師傅一案,由於李師傅車子制動系統不合格,其同意無償搭乘他人,那麼他就應對搭乘人員的人身安全負責。因此,法院判決合情合理。
對於李師傅一案,雲南律師申波有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同乘者是無償搭車,如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要駕駛員和車主按照客運合同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也是不公平的。在司法實踐中,雖說駕駛員承擔的是補償責任,但這種責任還是會讓很多助人為樂的市民感到難以接受。他建議,對於無償的好意同乘應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可以提供一定的保障經費對傷者進行適當補償安慰,這樣就可以避免樂於助人反遭索賠的尷尬。
法學理論上存爭議
雲南大學法學院馬碧玉博士稱,好意同乘是運行人出於好意,也是一種助人為樂的行為,值得肯定和鼓勵,法律上應保護運行人助人為樂的積極性。對因好意同乘而發生交通事故的賠償案件,若不認可好意同乘的特殊情況,則有違社會公平和道德。但是,好意同乘並不表示完全免除運行人的責任,也不意味著乘車人自願承擔乘車風險。因此,應確立好意同乘法律規則,即在好意同乘中發生的因有過錯的運行人的原因而致搭乘人死傷進而引發訴訟時,可酌情對運行人減免責任。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劉計劃副教授也表示,好意同乘者是無償搭車,如果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要車主或駕駛員按照客運合同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是不公平的。據此,他認為,為鼓勵助人為樂的行為,可以讓車輛所有人給予受到傷害同乘者一定的補償,具體操作由法院酌情確定具體數額,但一般不少於對一般受害人賠償數額的二分之一。
Ⅶ 經營者造成他人人身傷害的負什麼法律責任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版療費、治療期權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Ⅷ 造成消費者人身傷害的賠償有哪些
法律分析:造成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支付下列費用:1、醫療費這包括治療費、檢查費、醫葯費、手術費、住院費等。醫療費必須是受害人因消費事故造成身體傷害、疾病而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費用。等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九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Ⅸ 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造成人身傷害的法律責任(一)概述《消法》第七章規定了各種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及與此有關的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並原則規定了經營者不服行政處罰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程序。所謂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的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形式。這里將重點闡釋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民事責任。
(二)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民事賠償《消法》對經營者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民事責任作了具體規定,除了消費者與經營者另有約定以外,這些責任形式主要有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賠償損失。根據《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了受害人財產損失的,侵害人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應當賠償損失。所謂其他重大損失,實際上是其他間接損失,包括可得利益的損失。例如,因空調漏電引起火災,燒毀了房屋和傢具,空調製造商就應給受害者再造一幢原樣的房子、一套原樣的傢具。如果無法恢復原狀也可以按照現行價格將房子和傢具折為現金賠償。如果被燒毀的房子是間飯館,空調製造商還須賠償飯館停業的經濟損失。
(三)造成消費者人身傷害的賠償根據《消法》第四十一條、《產品質量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支付下列費用:
1、醫療費這包括治療費、檢查費、醫葯費、手術費、住院費等。醫療費必須是受害人因消費事故造成身體傷害、疾病而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費用。
2、治療期間的護理費這是指受害人受害的程度比較嚴重,需要專人護理所支付的費用。什麼情況下需要專人護理,應由醫院決定。
3、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這是指因傷不能正常工作而得不到收入,誤工日期應按其實際傷害程度、恢復情況並參照醫院開具的休假證明等認定。其賠償標准可依照受害人工資標准或實際收入的數額計算。
4、其他費用這包括去醫院所支付的交通費、根據傷情而必須支付的營養費等。營養費應根據醫生的診斷而定,對於不需要特殊營養的,所支付的營養費不列入賠償范圍。
Ⅹ 法律案例
李某與女友元旦在某花園大酒店舉行婚禮,宴請各方賓朋。肖某乘興與同桌劃拳斗酒,因拳技不佳,頻頻輸酒,肖某隻好將瓶中酒一飲而盡,他頓時覺得喉嚨似有一硬物卡住,並不時有陣陣的刺痛。肖某馬上到附近醫院就診,經過醫生的仔細觀察,診斷證明其喉嚨被一細鐵絲卡住。肖某於當天動了手術,並在醫院躺了一個星期,前後共花去各項費用3200元。原本盡興而去卻是心痛而回,肖某認為都是酒中鐵絲惹的禍,於是就到酒店討說法,要求賠償損失。酒店以酒水免費為由拒絕賠償。無奈,肖某隻好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決酒店賠償其損失3200元。
法院合議庭在審理本案時,對於肖某因免費酒水造成損害由誰承擔責任存在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酒店不承擔賠償責任。因為酒店雖然為肖某提供了服務,但酒水卻是免費的,客戶因此造成傷害,酒店不存在過錯,理所當然也就不負賠償責任。至於客戶損害既成事實,是因為生產廠家提供的酒水存在瑕疵,廠家有過錯,依據民法通則所規定的過錯責任,該損害應由酒水的生產廠家承擔賠償責任,而不是由無過錯的酒店承擔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酒店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從本案來看,肖某接受新郎李某的宴請,到某花園大酒店去喝酒,事實上就與該酒店形成了一種服務合同關系。因此該酒店作為服務一方的經營者就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各種服務(不管是有償還是無償)都是有利於消費者,而不能危害消費者的人身或財產的安全,否則就得承擔賠償責任。另外酒水含有瑕疵(酒水中有鐵絲),從而造成本案肖某的損害,酒水的生產廠家有過錯,同樣也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作為消費者肖某來講,他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索賠對象,既然肖某選擇酒店賠償,酒店就得承擔賠償責任。當然,該酒店在對肖某作出賠償後,依照過錯責任原則可向酒水的生產廠家進行索賠,但這屬於另一民事法律關系,酒店不能據此推卸責任。
本案是關於免費服務造成損害由誰承擔賠償責任的糾紛,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一條規定:「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第三十五條第三款規定:「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本案肖某在某花園大酒店參加李某的婚禮,並享受該大酒店酒水免費的服務,從而在他們之間就形成了事實上服務合同。肖某在接受酒店提供的服務時因酒店提供的酒中藏有鐵絲而遭到人身損害,盡管該酒店對酒水存在瑕疵沒有過錯,而且是免費使用,但這免費的酒水是屬於酒店所提供服務的一部分,因此酒店作為服務的經營者就應當為此承擔賠償責任,而不能以免費提供服務為由拒絕賠償。筆者認為第二種意見是正確的。
法院合議庭在經過認真的審理之後也採納了第二種意見,即酒店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遂判決某花園大酒店在限期內賠償肖某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等各項損失共計人民幣2860元,並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