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法律效力的行為
① 在我國具有法律效力的是
在我國具有法律效力的是憲法。
憲法中所制定的各個條例是國家生活全局性,根本性問題,是國家一切立法活動的基礎,所以,在國家法律體系中,憲法有著最高的法律地位以及效力。
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基礎,依據,所有普通的法律,法規不得與憲法制定的內容出現相反的現象,憲法與普通法屬於母與子的關系,憲法是基礎,是依據,它是母,而普通的法律制定是完全以憲法為基準,它則是子,所以,國家規定,一切的行政法律法規,以及地方性法律法規,都不可以與憲法有相抵觸的地方。
憲法是所有國家機關以及所有公民的最高行為准則,國內政治力量對比的變化直接影響著憲法的發展變化,國際關系也影響著憲法的發展趨勢,憲法也是所有的團體,社會組織的根本性行為准則,所以,一切的團體,以及社會組織都必須要遵守憲法所制定的這一行為准則,一切有違返這一行為准則的行為都會受到法律的追究。
任何人群都不能例外,憲法是最根本的法律,憲法規定了法律根本的任務,以及根本的制度,所以,憲法所制定的內容都是比較抽象,比較籠統的,憲法作為國家其中的一種法律形式,需要比其他的法律更加的准確實施以及適用,也更需要比其他法律進行詳細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② 民事法律行為有什麼法律效力
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有效民事法律行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為、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以及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條
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③ 行政行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包括確定力
行政行為效力一般可分為公定力、確定力、拘束力和執行力四個方面。
(一)公定力
公定力是指行政主體在其職權范圍內所為的行為,一經形成,在原則的上即應推定為合法,在未經法定機關通過法定程序撤銷或宣布為無效之前,任何人不得否定其效力。
(二)確定力
確定力,也稱為不可變更力,是指行政行為已經作出,其內容非以法律程序不得隨意變更的效力。表現在兩個方面:(1)對行政相對人的確定力。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後,行政相對人必須服從。行政相對人如果對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不服,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內,向特定的行政機關申請撤銷或變更,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依法申請復議或起訴,期間過後該行為即取得合法效力。(2)對行政主體的確定力。行政主體對自己所作的行政行為,也不得隨意撤銷或變更。如果發現該行為確有法定的撤銷變更理由,必須由有權的行政機關以法定程序撤銷或變更,並向行政性對人說明。
(三)拘束力
拘束力是指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其內容必須得到遵從、不得違反的效力。拘束力也表現的兩方面:(1)對行政相對人的拘束力。行政行為一經作出,行政相對人負有服從和遵守行為內容的義務。(2)對行政主體的拘束力。行政主體本身也必須受到行政行為的拘束。行政主體的上級機關,也必須服從該行政行為的拘束,否則就構成越權或侵權。
(四)執行力
執行力是指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其內容必須完全地,實際地得到履行,當事人不得延誤或抗拒的效力。我國行政法學界習慣上認為,執行力是針對行政相對人的,即相對人如不履行法定義務,行政主體即可依法採取強制措施,促使相對人履行義務,或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但實際上,執行力也可針對行政主體,如果根據行政行為的內容,行政主題負有某種義務而拒不履行或拖延履行,行政相對人也可以通過法定方式敦促行政主體履行其義務
④ 法律的效力包括有那些
1、對人的效力
對中國公民的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的中國公民,也應遵守中國法律並受中國法律保護。
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適用問題,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法律適用問題;
另一種是對其在中國領域外的法律適用問題。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領域內,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中國法律。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2、對事的效力
指法律對什麼樣的行為有效力,適用於哪些事項。這種效力范圍的意義在於:告訴人們什麼行為應當做,什麼行為不應當做,什麼行為可以做。指明法律對什麼事項有效,確定不同法律之間調整范圍的界限。
3、空間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適用於哪些地區。一般來說,一國法律適用於該國主權范圍所及的全部領域,包括領土、領水及其底土和領空,以及作為領土延伸的本國駐外使館、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4、時間效力
指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以及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有無溯及力。法律效力的范圍包括法律對人、事、空間、時間四個維度上的約束力,法律效力在於約束特定人在特定地點和特定時間上的的特定行為,在於規范人們的守法行為,作為公民應當明確法律效力的范圍,做到有法必依,任何人都不能超脫法律的效力范圍,不能享有超脫法律的特權,必須尊重法律的權威。
⑤ 什麼樣的民事法律行為才具有法律效力
您好,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內;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容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民事法律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⑥ 合同法律效力的四種情形是哪些
合同效力的四種情況是:有效合同;無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撤銷合同。有效合同是指依法成立並生效,對當事人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無效合同和被撤銷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效力待定合同經追認後有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⑦ 什麼樣的合同或者協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一般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也是就是具有法律效力。具體要符合以下條件:
簽定合同或協議的當事人需是雙方或多方,而不能是單方所為,經過平等、自願協商而訂立;
簽訂的主體是有資格的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自然人、法人等),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的內容能夠正確認識,可自由支配自己的行為,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簽訂相關合同、協議;
簽定的合同、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的強行性效力性法律規定(如,不得違反公序良俗,說白了就是公共道德秩序)。
合同或協議內容不損害國有、社會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合法利益。
(7)具有法律效力的行為擴展閱讀:
合同是當事人或當事雙方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廣義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門中確定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狹義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
還有最狹義合同僅指民事合同中的債權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5條: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合同(Contract),又稱為契約、協議,是平等的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作為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是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產物,是兩個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協議。
只有當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國家法律約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從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國家法律約束力 。
⑧ 行政行為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通常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實施的能夠產生法律效力的行為。這種行為是行政主內體所有行為中的一個部分,而不是全容部。行政行為的效力主要表現為:
(1)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
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為,具有不可變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隨意變更或撤銷和不可爭辯力。
(2)行政行為具有拘束力
行政行為具有拘束力是指行政行為成立後,其內容對有關人員或組織產生法律上的約束力,有關人員或組織必須遵守、服從。主要表現為對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的拘束力。
(3)行政行為具有公定力
所謂「公定力」是指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行為,不論合法還是違法,都推定為合法有效,相關的當事人都應當先加以遵守或服從。這是行政效率原則的要求。
(4)行政行為具有執行力
行政行為具有執行力是指行政行為生效後,行政主體依法有權採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為的內容得以實現的效力。
⑨ 具有法律效力是什麼意思
法律效力 fǎ lǜ xiào lì
釋義:法律上的約束力。如某個合同發生法律版效力,就是該合同符合法律規定的條權件和程序,因而受到法律的保護。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約束力,要求人們按照法律文件規定的那樣行為。法律效力有時還指某種行為或事實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夠獲得肯定性法律後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夠獲得法律的保護。顯然,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為和事實的效力是規范性法律文件所賦予的。只要國家機關依據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就當然地具有一定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