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違建承擔法律責任嗎
⑴ 住建局發房屋預售證給你開發商銷售違建房該負什麼法律責仼
這要看被頒發預售許可證的開發商是否符合頒發條件
如果不符合相關條件和標準的情形,住建部門違規頒發或沒有盡到審查義務,那麼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責任人可能會負刑事責任。
對此給第三人造成的損失,第三人也是可以申請國家賠償的。
⑵ 開發商違建可以退房嗎
法律分析:可以的,消費者有權要求開發商承擔違約責任,賠償損失後退房。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 第三十三條 辦理房屋權登記的期限屆滿後超過一年,由於出賣人的原因,導致買受人無法辦理房屋權登記,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
⑶ 開發商違建拆除業主怎麼辦
法律分析:開發商違建拆除業主處理方法有:1、還沒有交房,屬於開發商不能夠按照合同繼續履行合同義務的情況,開發商必須承擔起所有責任,找開發商請求賠償。2、已經交房,需要向有關部門核實開發商的違約情況,盡可能的收集好材料,用有力的證據來證明開發商違約,通過訴訟,要求開發商做出相應的賠償,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六條 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請求賠償損失。合同因違約解除的,解除權人可以請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後,擔保人對債務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仍應當承擔擔保責任,但是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五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⑷ 對於開發商未批先建這種行為,會被如何處罰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而且人口眾多。在上學期間的句話,至今我都記憶猶新,這句話是“我們以佔世界7%的可耕種土地,養活了佔世界23%的人口”,這是多麼的不容易,這也說明了土地在我國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日新月異,隨之帶來的是城市規模地不斷擴張,這肯定會造成土地資源的不斷減少,所以土地對於我國來說,是多麼寶貴的資源。也正是因為此,我國政府在控制土地資源的利用上,是非常嚴格的,必須經過政府批准後才可以進行施工。那麼對於在城市擴張中,一些開發商未批先建的這種行為,政府又會給予什麼樣的處罰呢?
一.依法拆除,並恢復原狀。未批先建,也就是沒有經過政府批准,擅自正在施工的建法建築,這本身就是違法的行為,所以政府目前對未批先建的這種建法行為,將會按照相關法律,對這些違建建築,進行依法拆除,並恢復原狀。
未批先建的這種違法行為,不僅影響社會環境,而且亂施工亂建設,還會影響整個城市的規劃,給城市帶來臟亂差的感觀,影響城市的文明建設,所以對於開發商的這種違法行為,一定要給予堅決打擊,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建設更美好的城市。
⑸ 開發商違建歸哪個部門管
法律分析:當地房屋土地管理局、規劃局。如發現有違章建築,可向城市建設局下屬的城市建設管理監察支隊舉報,或向當地房屋土地管理局、規劃局舉報。違章建築,是指在城市規劃區內,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違反建築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設的,或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而佔地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建築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第六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施工許可證或者開工報告未經批准擅自施工的,責令改正,對不符合開工條件的責令停止施工,可以處以罰款。
第六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建築工程的質量事故、質量缺陷都有權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進行檢舉、控告、投訴。
⑹ 開發商違章建築,政府部門辦理房產證後賣給業主,業主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開發商違建在先,政府未進行強制措施進行拆除,政府通過別的程序辦理房產證後進行出售,你購買的就不再是開發商違建的建築,而是政府辦理合法手續後出售的房屋,不用承擔責任。
⑺ 剛買房子有違建要拆咋辦
法律分析:購房者一定不要忽略和自己關系最為密切的開發商。因為購房者和開發商還存在著房屋買賣的合同關系,必定承載著民法上相應的權利與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之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在違建領域,如果開發商還未交房之前房屋就被拆除,而購房者依照合法途徑買房,購房者當然有權要求開發商承擔合同履行不能的責任。
此時購房者要求開發商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的法子往往行不通,因為房屋很可能已經被認定為違建而拆除。但是老百姓還是可以就自己合法的購房行為請求開發商賠償相應損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⑻ 開發商強拆行為合法嗎
開發商強拆屬於違法行為,強拆行為如果是開發商自行決定自主實施的,構成侵權,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造成嚴重後果的,可能承擔刑事犯罪責任。如果開發商是接受行政部門的委託進行的強拆行為,需要對強拆行為是否經過合法程序進行審查,沒有經過合法程序進行的強拆是違法行為,行政機關應當承擔違法賠償責任,其次依據相關徵收條例,建設單位不能參與搬遷活動,即使經過合法的程序,徵收單位也應當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據此開發商強拆一定是違法的。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引發強拆的緣由主要是政府實施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以及拆除非法建築。如果是沒有任何事由,隨意拆除他人房屋,就會涉及到尋釁滋事、破壞財物等行為,後果嚴重的將追究刑事責任。不論是上述徵收或者拆除違建,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法定程序,包括違法建築認定、聽證,徵收前補償等程序。沒有經過法律規定程序就實施強制拆除的,屬於違法,強拆人應當賠償房屋所有人的損失。
【法律依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五條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八條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做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