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裁定書有法律效力
1. 撤訴裁定書有用嗎
法律分析:撤訴的民事裁定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因為申請撤訴的,應當提交書面的撤訴申請,並且必須要法院發出准許撤訴的民事裁定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三條 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四十五條 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2. 民事裁定書時效是多長時間
法律分析:就判決書本身而言,它生效後到判決內容履行前一直具有法律效力,但判決書內容強制執行申請期限為兩年,即;在判決生效後兩年期限內你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如果過了兩年期限,判決書內容依然有效,即你獲得的勝訴權存在,就是不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而已。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3.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
法律分析: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下列法院執行:(一)第一審人民法院;(二)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4. 民事裁定書與民事判決書的區別在哪裡都是發到個人手裡面嗎
民事判決書與民事裁定書主要區別如下:
1、適用的情況、范圍不同
民事裁定解決的是訴訟過程中的程序性問題,民事判決解決的是當事人的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義務,是為了促使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得以解決。即支持不支持原告的訴請。
2、依據的法律不同
民事裁定書依據民事訴訟法作出,它存在於整個訴訟過程中;而判決書是依據《民法典》、《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等法律作出,也只能在案件查清事實後才作出。
3、生效的時間不同
民事裁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如訴訟保全和先予執行;民事判決書除終審判或小額訴訟判決外送達後,得過了上訴期(15日)後才發生法律效力。
4、救濟途徑不同
針對不同的民事裁定書救濟途徑不同,如不予受理、對管轄權有異議和駁回起訴的裁定允許可以上訴,訴訟保全和先予執行的裁定,當事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而民事判決除終審判或小額訴訟判決外,只有上訴或審判監督程序。
5、內容和格式不同
民事裁定書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將事實和理由作下簡單描述即可;而民事判決書的內容則比較復雜,要全面將事實和理由交代清楚,也就是要做到有理有據。
6、上訴期限也不同
對於允許上訴的民事裁定為自送達之日起十日,民事判決書為自送達之日起十五日。
民事裁定書與民事判決書都是送到個人手上。
(4)民事裁定書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民事裁定書,即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和執行民事判決的過程中,為保障訴訟的順利進行,就程序問題作出的書面處理決定。
主要適用於起訴不予受理、管轄權異議、駁回起訴、財產保全、先予執行、准許或不準撤訴、補正判決書中的失誤、中止或終結訴訟。
民事判決書是人民法院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對受理的民事案件和經濟糾紛案件按照民事訴訟法規定,依照國家的民事法律、法規或經濟法律、法規,就解決案件的實體問題(權力、義務關系)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文書處理決定。
民事判決書又可分為第一審程序、第二審程序的民事判決書、審判監督程序的的民事判決書、特別程序的民事判決書。
5. 法院裁定書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第二百三十七條 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
(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裁定書應當送達雙方當事人和仲裁機構。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6. 法院裁定書有有效期嗎
法律分析:永久有效。法院裁定書一經生效即具有永久法律效力,除非被依法撤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九條 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7. 裁定書有既判力嗎
懇定有既判力,栽定了就得實行,才有校力,這就尊嚴和微力,就是力量,就是正義。
8. 民事裁定書生效時間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後,當事人在收到裁定書後十日內沒有上訴的,裁定生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
第一百五十五條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以及依法不準上訴或者超過上訴期沒有上訴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9. 民事裁定書與民事判決書的區別
民事判決和裁定之間的區別:1、使用的事項不同。判決是對當事人雙方爭紛的事實進行認定與處理;而裁定一般適用於訴訟程序;2、做出的依據不同;3、形式、上訴范圍、上訴期限和法律效力不同,裁定可以採取口頭形式或者書面形式,而判決必須採取書面形式。
【法律分析】
民事判決書,是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和經濟糾紛案件的過程中,就當事人的實體方面的問題依法作出的書面決定。民事裁定書與民事判決書主要有以下三點區別:一、解決的問題的性質不同。民事裁定書解決有關訴訟程序方面的問題;民事判決書解決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即實體的問題。二、內容和格式不同。民事裁定書的內容比較簡單,一般不要求具體敘述案件的事實,在格式上也不要求有事實和理由的區分;民事判決書的內容則相對比較復雜,一般要求全面地分別敘述案件的事實和理由,在格式上也要求把事實和理由分開書寫。三、關於上訴的規定不同。民事裁定除法律明文規定準許當事人上訴的以外,一般不準許上訴,裁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民事判決除法律明文規定一審終審的以外,一般都准許上訴,在上訴期內,民事判決書雖已送發雞篡課詁酒磋旬單莫達,但還沒有發生法律效力。此外,民事裁定與民事判決的上訴期限也不同,民事裁定為十日,民事判決為十五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四條 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一)不予受理;(二)對管轄權有異議的;(三)駁回起訴;(四)保全和先予執行;(五)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六)中止或者終結訴訟;(七)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八)中止或者終結執行;(九)撤銷或者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十)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對前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裁定,可以上訴。裁定書應當寫明裁定結果和作出該裁定的理由。裁定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口頭裁定的,記入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