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法律責任

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6-01 06:18:03

⑴ 民辦非企業法人企業出資人的法律風險

摘要 實際出資人在公司的股權被查封、凍結到最後拍賣處置過程中的風險。雖然實際出資人把出資交給了公司,但從工商登記、股東名冊等外部看,公司股份與實際出資人毫無關系。名義股東的債權人依法查封、凍結名義股東名下的股權,實際出資人是無法提出執行異議的

⑵ 民辦非企業單位可以盈利嗎

法律分析: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當然是不能夠從事營利活動的,但出資設立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法人單位如果是企業的話,當然可以而且也必須開展營利活動。

法律依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第二十五條 民辦非企業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記管理機關予以警告,責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動;情節嚴重的,予以撤銷登記;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塗改、出租、出借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或者出租、出借民辦非企業單位印章的;(二)超出其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業務范圍進行活動的(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規定接受監督檢查的;(四)不按照規定辦理變更登記的;(五)設立分支機構的;

(六)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的;(七)侵佔、私分、挪用民辦非企業單位的資產或者所接受的捐贈、資助的;(八)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籌集資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贈、資助的。前款規定的行為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可以並處違法經營額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違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⑶ 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哪些

一、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種類
按照實體類型劃分可以分為法人型民辦非企業單位、合夥型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型民辦非企業單位。這是法規規定的分類,這三類的區別在於民事關系的地位和法律責任。1、法人型民辦非企業單位由兩人或兩人以上舉辦,或者由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舉辦,或者由上述組織與個人共同舉辦,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責任。
2、合夥型民辦非企業單位由兩人或兩人以上合夥舉辦,不具有法人資格,合夥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活動,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民事責任。合夥人的債務,由合夥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3、個體型民辦非企業單位由個人出資並且擔任民辦非企業單位負責人,也同樣不具有法人資格,其債務以個人財產承擔無限責任。
二、民辦非企業單位較為集中和活躍的主要領域
(一)教育事業,如民辦幼兒園,民辦小學、中學、學校、學院、大學,民辦專修(進修)學院或學校,民辦培訓(補習)學校或中心等;
(二)衛生事業,如民辦門診部(所)、醫院、民辦康復、保健、衛生、療養院(所)等;
(三)文化事業,如民辦藝術表演團體、文化館(活動中心)、圖書館(室)、博物館(院)、美術館、畫院、名人紀念館、收藏館、藝術研究院(所)等;
(四)科技事業,如民辦科學研究院(所、中心),民辦科技傳播或普及中心、科技服務中心、技術評估所(中心)等;
(五)體育事業,如民辦體育俱樂部,民辦體育場、館、院、社、學校等;
(六)勞動事業,如民辦職業培訓學校或中心,民辦職業介紹所等;
(七)民政事業,如民辦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民辦婚姻介紹所,民辦社區服務中心(站)等;
(八)社會中介服務業,如民辦評估咨詢服務中心(所),民辦信息咨詢調查中心(所),民辦人才交流中心等;
(九)法律服務業。
按照實體類型劃分,民辦非企業單位可以分為法人型民辦非企業單位、合夥型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型民辦非企業單位。這是法規規定的分類,這三類的區別在於民事關系的地位和法律責任。以上就是民辦非企業單位分類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⑷ 民辦非企業單位理事長和法人

法律分析:非法人企業的法律地位是不具有法人資格,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不能獨立支配和處分所經營管理的財產,但經營單位可以刻制印章、開立往來帳戶、單獨核算、依法納稅,也可以簽訂商業合同並作為執行人。理事長和法人需要根據企業的章程來決定的。但是二者工作內容不一樣,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區分誰權利,職責誰更大。

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成立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並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登記。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得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不得危害國家的統一、安全和民族的團結,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民辦非企業單位不得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

法律依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

第三條 成立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並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登記。

第四條 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得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不得危害國家的統一、安全和民族的團結,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民辦非企業單位不得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

⑸ 民辦非企業單位 的法定代表人承擔責任嗎

要負責
任何一個企業的法人代表,在參與公司經營決策管理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對企業的所有合法經營行為和非法經營行為負責,對企業的所有債權和債務負責。
1.民事責任:
(1)法定代表人因為經營過錯,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由公司承擔民事責任。法人對企業承擔賠償責任。典型案例如:簽訂、履行合同失職。
(2)如果企業觸犯了有關法律的規定,法定代表人可能會被採取強制措施:
a.公司不履行合同義務,司法機關可對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採取限制出境等強制措施。
b.如公司進入破產程序,法定代表人未經許可不得離開住所地。
c.如公司欠繳稅款,稅務機關可對法定代表人限制出境。
2.行政責任:
如果公司有違法情形,法定代表人可能因此受到行政處罰,不能以內部約定對抗。
法定代表人的行政責任主要是行政處分,罰款。其中行政處分主要是針對國有企事業單位公務員的,普通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主要就是罰款。
下列情形可對法定代表人給予行政處罰:
(一)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二)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三)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四)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五)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六)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⑹ 民辦非企業單位承擔有限責任還是無限責任

法律分析: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非法人型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民事責任非法人型民辦非企業單位經過民政部門登記注冊之後即具有完全的民事主體資格, 依法享有民事權利並承擔相應的民事義務,但因其財產缺乏獨立性,在民事活動中不能承擔有限責任。 換言之,非法人型民辦非企業單位財產的不完全獨立性,決定了其民事責任能力的不完整性,在其本身的財產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其舉辦人要用其個人財產予以清償。因此,非法人型民辦非企業單位是一種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民事主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零二條 非法人組織是不具有法人資格,但是能夠依法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的組織。

非法人組織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專業服務機構等。

第一百零四條 非法人組織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其出資人或者設立人承擔無限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⑺ 民辦非企業單位是否承擔責任

法律分析:要負責。任何一個企業的法人代表,在參與公司經營決策管理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對企業的所有合法經營行為和非法經營行為負責,對企業的所有債權和債務負責。

法律依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第五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以下簡稱登記管理機關)。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國務院或者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授權的組織,是有關行業、業務范圍內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業務主管單位(以下簡稱業務主管單位)。法律、行政法規對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監督管理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⑻ 民非是什麼單位性質

民營非企業單位是利用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
民營非企業單位不是企業,更不是經濟組織,不具有企業特性和特點的社會服務組織,它具有民間性、社會性、公益性和非營利性特性,其行為特徵是體現在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產品的公益性為宗旨、追求最大化的社會效益和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目標。
單位性質是指機關、團體、法人、企業等非自然人的實體或其下屬部門的性質,單位性質是個模糊的概念,不同的單位會有不同的界定,一般可分為企業、事業單位、國家行政機關以及政府。
【法律依據】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辦法》
第二條 民辦非企業單位根據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的不同方式分為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民辦非企業單位(合夥)和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三種。
個人出資且擔任民辦非企業單位負責人的,可申請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登記;
兩人或兩人以上合夥舉辦的,可申請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合夥)登記;
兩人或兩人以上舉辦且具備法人條件的,可申請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
由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舉辦的或由上述組織與個人共同舉辦的,應當申請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第三條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以下簡稱登記管理機關)審核登記的程序是受理、審查、核准、發證、公告。
(一)受理。申請登記的舉辦者所提交的文件、證件和填報的登記申請表齊全、有效後,方可受理。
(二)審查。審查提交的文件、證件和填報的登記申請表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並核實有關登記事項和條件。
(三)核准。經審查和核實後,作出准予登記或者不予登記的決定,並及時通知申請登記的單位或個人。
(四)發證。對核准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分別頒發有關證書,並辦理領證簽字手續。
(五)公告。對核准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由登記管理機關發布公告。

⑼ 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的風險

法律分析:出資違約責任,擅自退夥的民事責任,無效民事行為的責任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六十三條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第九十四條 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當承擔下列責任:

(一)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負連帶責任;

(二)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認股人已繳納的股款,負返還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連帶責任;

(三)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由於發起人的過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損害的,應當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⑽ 民辦非企業單位破產法人責任

法律分析:非法人型民辦非單位的民事責任非法人型民辦非單位經過民政部門登記注冊之後即具有完全的民事主體資格, 依法享有民事權利並承擔相應的民事義務, 但因其財產缺乏獨立性, 在民事活動中不能承擔。 換言之, 非法人型民辦非單位財產的不完全獨立性, 決定了其民事責任能力的不完整性, 在其本身的財產不能清償到期債務, 其舉辦人要用其個人財產予以清償。因此, 非法人型民辦非單位是一種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民事主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第二條 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本法規定清理債務。

企業法人有前款規定情形,或者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進行重整。

第七條 債務人有本法第二條規定的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產清算申請。

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對債務人進行重整或者破產清算的申請。

企業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畢,資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依法負有清算責任的人應當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

第一百一十三條 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後,依照下列順序清償:

(一)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

(二)破產人欠繳的除前項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破產人所欠稅款;

(三)普通破產債權。

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同一順序的清償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破產企業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按照該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