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試題醫療責任事故包括
① 醫療事故責任有哪些
醫療事故責任法律規定的種類有:按照醫療過失行為和患者原有疾病狀況等因素對事故責任的作用,可分為完全責任、主要責任、次要責任、和輕微責任四種責任程度。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第三十六條專家鑒定組應當綜合分析醫療過失行為在導致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狀況等因素,判定醫療過失行為的責任程度。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分為:(一)完全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完全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二)主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主要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三)次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次要作用。(四)輕微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絕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輕微作用。第三十七條醫學會參加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會的工作人員,應如實記錄鑒定會過程和專家的意見。
② 醫療事故責任包括哪些情形
法律分析:1、擅離職守或對急、危重病人借故推諉拖延,貽誤診治和搶救時機;
2、診治中遇到明知復雜疑難問題,不請示或不執行上級醫師指導,擅自處理;或在搶救危重病人時,上級醫師接到下級醫師報告後不及時處理;
3、手術治療中開錯部位、摘錯器官、遺留異物在病員體內的;麻醉方式、部位、葯品劑量錯誤,麻醉過程中不認真觀察病情變化;
4、因不遵守操作規程、不查對而造成錯發、錯配、錯用葯物,或違反葯物配伍禁忌,或不按規定做葯物過敏試驗;
5、護理中不按規定交接班,不遵守醫囑,不嚴格執行查對等制度,違反操作規程;
6、不認真執行隔離消毒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供應的器械、敷料、葯品不符合消毒要求;
7、檢驗病理放射等技術診查中,丟失或弄錯標本,拍錯部位,配錯血;漏報、錯報、遲報結果及違反規章制度與操作規程延誤治療;
8、不按醫療原則,濫用毒麻限劇葯品,不見病人亂開葯、開錯葯;
9、中醫人員不懂西醫知識擅用西葯西醫療法或西醫人員不懂中醫知識擅用中葯中醫療法。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
③ 醫療事故的責任要包括哪些
醫療責任事故不包括以下情形:
1、因患方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後果的,不屬於醫療事故;
2、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不屬於醫療事故;
3、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醫療機構及其人員因過錯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醫療事故:
(一)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而採取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不良後果的;
(二)在醫療活動中由於患者病情異常或者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
(三)在現有醫學科學技術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範的不良後果的;
(四)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後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後果的。
④ 醫療事故法律責任有哪些
侵權法已廢止,《民法典》中醫療事故的責任包括: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因過錯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醫療事故除民事責任以外,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還應當承擔行政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條
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⑤ 醫療事故責任包括哪幾個方面
法律分析:首先是民事責任。根據我國法律規定,醫療事故的民事責任主要以經濟賠償責任為主,輔之以行為責任如賠禮道歉,並且允許醫患雙方自行協商解決或在衛生行政部門主持下進行調解。責任主體是醫療機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三十五條 醫務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⑥ 醫療事故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1、醫療事故的刑事責任(1)、發生醫療事故或事件後,丟失、塗改、隱匿、偽造、銷毀病案和有關資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2)、醫務人員由於極端不負責任,致使病員死亡,情節惡劣已構成犯罪的;(3)、借口醫療單位發生醫療事故尋釁滋事,擾亂醫療工作正常秩序,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條醫務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份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醫療事故的民事責任我國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充分體現了這一點。《辦法》第18條規定:(1)、確定為醫療事故的,可根據事故等級、情節和病員的情況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償。補償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2)、醫療事故補償費,由醫療單位支付給病員或其家屬。病員及其家屬所在單位不得給予了醫療事故補償費而削減病員或其家屬依法應該享受的福利待遇和生活補貼。(3)、病員由於醫療事故所增加的醫療費用,由醫療單位支付。3、醫療事故的行政責任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六條,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第五十三條,衛生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處理醫療事故過程中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關於受賄罪、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有關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第五十四條,衛生行政部門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並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後,未及時組織調查的;(二)接到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後,未在規定時間內審查或者移送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的;(三)未將應當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重大醫療過失行為或者醫療事故爭議移交醫學會組織鑒定的;(四)未按照規定逐級將當地發生的醫療事故以及依法對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行政處理情況上報的;(五)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審核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的。
⑦ 醫療事故當事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醫療事故的法律責任包括:
1、民事責任,存在醫療事故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2、行政責任,醫療機構發生醫療事故的,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醫療事故等級和情節,給予警告;
3、刑事責任,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五十五條
醫療機構發生醫療事故的,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醫療事故等級和情節,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責令限期停業整頓直至由原發證部門吊銷執業許可證,對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依照刑法關於醫療事故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對發生醫療事故的有關醫務人員,除依照前款處罰外,衛生行政部門並可以責令暫停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條
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⑧ 民法典中醫療責任事故包括哪些
醫療責任事故包括醫療技術損害責任事故和醫療倫理損害責任事故。其中醫療技術損害責任是指醫療人員因對醫療專業知識不了解而產生的過失行為承擔的責任,醫療倫理損害責任是指醫療人員因違反醫療職業良知應遵守的規則的過失行為而應承擔的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條
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條
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三)遺失、偽造、篡改或者違法銷毀病歷資料。
⑨ 醫療事故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行政責任
醫療事故的行政責任主要表現為行政處罰,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新的《條例》第六章罰則對違反《條例》的行為規定了具體的行政處罰方法。
(二)民事責任
醫療事故民事責任性質,歸結起來有二種,即合同責任和非合同責任。主張合同責任者認為,病人到醫院就診,首先辦理掛號,並由醫院受理掛號,這樣一個過程就是一個醫療契約的成立,病人按要求交納費用,醫生則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這是雙方當事人在意思表示一致的情況下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醫生的義務在於盡可能地為病人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醫生並非對未能治癒病人負責,而是對他在治療過程中採取的方法,提供醫療服務的謹慎程度負責,因此,醫生如果違背了注意義務,由於自己的粗心而造成病人人身傷害,說明他違反了合同義務,因此應承擔違約責任。
(三)刑事責任
刑法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第五節危害公共衛生罪第335條規定了醫療責任事故罪:醫務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