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糾紛律師法律知識
A. 求助律師房產糾紛問題
房產糾紛一般都屬於民事糾紛,也有行政案件,當事人提起訴訟前,應對自己的房產糾紛性質要有所了解,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遭遇房產糾紛時,能夠沉著冷靜應對,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糾紛類型:
凡以房產為標的買房、租賃、典當、建築承包(包括勘察、設計、建築等)、合建、代理、居間、使用、轉讓、確權等民事行為發生的糾紛,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將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因單位內部分配公房使用權而產生的糾紛,如果是單位職工對單位分房決定有意見的,不屬法院受理范圍,不能向法院起訴;如果是受配人(或其他原舊房內應一並遷出的同住親屬佔住舊房)分得新房又無理佔住舊房或非受配人以單位分配不合理為由而強占公房,被侵害人(包括單位和合法受配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單位分配給職工住房使用權並訂有分房合同的,職工由於本人原因而離職、辭職,或被單位除名、開除的,單位根據合同要求收回公房使用權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單位之間因行政調撥等原因引起的房屋糾紛,不屬法院受理范圍,當事人應向有關主管部門申請解決。因歷史原因由行政劃撥房屋使用權的,現房屋產權人要求收回房屋自用或要求明確租金的,可以向法院起訴,法院一般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因違法建築引起的房產糾紛,因違法建築的認定、拆除引起的糾紛,應由行政機關受理,行政機關不依法處理或處理不當,當事人不服的,可作為行政案件提起訴訟。但當事人以違法建築為標的發生的買賣、租賃、抵押等民事糾紛以及違法建築妨礙他人通風、採光等引起的鄰里糾紛可作為民事案件向法院起訴。
因為有關部門審批建築執照不當,影響他人通風、採光引起的糾紛,一般應由原告向有關部門申請解決,也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有關私房落實政策的案件,如私房改造中的問題,建國初期由有關部門代管的房產問題,落實華僑、港、澳、台胞私房政策的問題等,原告應向當地落實私房政策部門或有關主管部門申請解決。但有關部門按私房落實政策先落實了房產後又撤銷的,當事人對撤銷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當遇到開發商延期交房時,若與開發商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已約定了延期交房的違約金金額,則購房人可依據合同約定的金額要求開發商賠償延期交房的違約金。若無約定,則依法確定開發商逾期交房違約責任,違約金按逾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間,有關主管部門公布或者有資格的房地產評估機構評定的同地段同類房屋租金標准確定。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當一方當事人有重大違約行為時,另一方當事人有權解除合同,可要求開發商返還所交的預售購房款和利息。
B. 房產糾紛如何維權
怎麼就房產糾紛正確維權
按照有關法律和政策規定,發生房地產糾紛後可區別不同情況,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1、凡以房屋為標的物的房屋確權、使用、買賣、租賃、典當、抵押等民事行為發生的糾紛,以及與房屋相關聯的房屋裝修、裝潢、設計、附屬設施的歸屬糾紛,當事人有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拆遷人與被拆人因拆遷補償、安置等發生糾紛,雙方協商達不成協議的,由批准拆遷的主管部門或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的同級人民政府裁決,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在接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起訴。
3、單位內部建房、分配公房使用權,是單位內部行政管理行為,職工對分房有意見,或者單位分房不合理引起的糾紛不屬於法院受理范圍,而應由本單位或者有關行政部門解決。
4、單位分給職工住房使用權並訂有分房合同的,職工由於本人原因離職、辭職,或被單位開除時,單位根據合同要求收回公房使用權,由此引起的糾紛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5、因為有關部門審批建築不當,影響他人通風、採光或者由於污染引起的糾紛,當事人可向有關部門申請解決,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6、因違章建築引起的房產糾紛,以及因違章建築的認定、拆除引起的糾紛,行政機關不依法處理或處理不當,當事人不服的,可以作為行政案件提起訴訟。但是,當事人以違章建築物為標的發生的買賣、租賃、抵押等民事糾紛以及因違章建築妨礙他人通風、採光等引起的相鄰糾紛,可以作為民事案件向法院起訴。
打房產官司還應注意以下事項:
(1)根據《民事訴訟法》「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提起房產訴訟時,應提出明確的請求事項。圍繞這些訴訟請求,向人民法院提出有效證據。例如:因房屋質量問題向開發商索賠時,就需要提交購房合同、開發商提供的房屋質量保證書,房屋質量與合同及開發商承諾事項不符,給住戶造成的財產損失的客觀證據材料等。
(2)如當事人對法院一審判決不服,可在收到判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如果對二審判決仍然不服,可在終審(二審)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後2年內提請再審;或者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提請檢察機關依法提起抗訴。
(3)為確保判決的順利執行,當事人可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的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對被申請人的相應財產採取保全措施。另外,按照《民法通則》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當事人在提起房產訴訟時,須在法律規定的2年訴訟時效期間內提出,以免喪失訴訟權利。
C. 房產糾紛法律咨詢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抄,現襲在你的問題就是關於進行房產變更登記,首先只要你們三方都同意(主要是指大哥),然後直接到當地相關房產登記部門(具體指當地房管所或區房管局)進行變更登記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進行變更登記之時,必須相關當事人,即你們兄弟三人,都要親自到場進行辦理。
另一種情況,
如果你大哥不同意的話,房產部門將不會予以辦理,你們只能進一步協商,若是確實沒有辦法到最後一步,只有最後的救濟手段,法院了。根據你的具體情況來看,房屋歸屬與你哥哥的簽字無關,關鍵在於你這三間屋子的修建成本之來源,既然是三家合夥,歸屬也應是三家共同共有,因此法院到最後也會支持你的主張。
放心去辦吧。
D. 買賣房屋你知道哪些法律知識
住房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焦點,目前的房價一路狂升,但是市場還是受購房者青睞的。在買房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准備購房款,還必要了解相應的法律知識,以防上當受騙。
買賣房屋時要特別注意的幾點法律問題
關於房屋的權屬問題
1、應當確定賣房人是房產證上登記的真實所有權人
房產證上會註明房產所有人信息,購房之前應注意仔細核對證件資料,確保賣房人是房產所有權人。購房之前,最好親自或者委託律師到房管局查詢房產證件的真偽,防止偽造證件的情況發生。
2、房屋共有人應一同簽訂房屋買賣合同
若房屋有共有人,共有人應一同與賣房人簽訂合同,防止因賣房人無權處分導致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的情況,同時也要仔細核對共有人身份信息,防止出現冒名簽約的情形。
3、確保房屋不應存在權屬糾紛或瑕疵
房屋的權屬不應有爭議,也不應當存在抵押或者法院、檢察院、公安查封等可能影響或者阻礙房屋所有權變動的情形。
關於房產的權利瑕疵
1、房屋是否為違章建築或者存在拆遷的可能性
凡是違章建築,均不會有房產證,因此,沒有房產證的房屋或者房管局查不到權屬登記的房屋基本上應當屬於違章建築,購買違章建築不受法律保護,即使遇見拆遷,賠償的價格也是很低廉的。
此外,購買期房應當注意該開發商是否五證齊全(建議選擇品牌開發商,以免出現開發商一房二賣、一房多賣或者開發商破產、倒閉、非法集資等法律風險),購置二手房應當注意房屋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房屋所有權證書》等是否齊全;同時在購房合同中應當註明因拆遷導致的風險或者利益由誰承擔或者享有。
2、房屋是否已被查封或者轉讓
實踐中,可能出現房屋已被法院、檢察院、公安查封或者已經過戶給第三人的情況。簽訂購房合同並不意味著房屋的所有權已轉移,必須辦理過戶登記才能實現所有權的轉移。因此,購房付款之前應當注意此類問題,購房款應當在辦理過後才全款支付,盡量防止損失。
3、房屋是否被出租或者被第三人實際佔用
房屋出租給他人,按照法律規定,承租人享有優先購買權,因此簽訂購房合同之前,賣房人應當讓出租人出具放棄優先購房權的承諾書,同時要在購房人的要求下實現購房人使用房屋的目的不能實現的情況。
關於土地的使用年限
住宅類房屋的土地使用年限是70年,實踐中,也有使用年限很短的住宅用地,這可能影響到房屋的實際價值,應當引起購房者的足夠重視。
關於房產交易產生的各種稅費
對於房屋交易產生的稅費,買賣雙方應當在合同中約定清楚。新房應繳納契稅、印花稅、維修基金、權屬登記費、物業服務費、交易手續費、產權工本費等,雙方應當約定清楚。
關於中介費
買賣雙方應明確約定中介費用由誰支出,同時約定在交易不成功的情況下,中介費是否收取,收取後是否退還。
明確違約事項
尊重契約精神,讓不誠信者支付違約成本,這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因此,買賣雙方應當約定違約事項和違約責任,同時應注意,在非應雙方責任的情況下,比如,不能辦理銀行貸款或公積金貸款的情況下,各自所應承擔的責任。
實踐中,很多開發商包括品牌卡發商,往往在購房者不能辦理貸款的情況下收取購房者高額的違約金,實際上,購房者是否能獲取銀行貸款,開發商或者與開發商合作的房產銷售代理公司比購房者更清楚,,有個別開發商或者代理公司,明明清楚該購房者不可能獲得銀行貸款而與之簽訂購房合同,繼而以購房者違約未辦理銀行貸款為由要求購房者解除合同並支付高額違約金。
明確房屋附屬設施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
房屋一般都會有相關的附屬設施、設備,如室內裝修、裝飾、花園、屋頂天台、游泳池等。在購房合同中,雙方應明確約定附屬設施的權屬,防止因此而導致房屋價值降低或者權屬爭議。
陰陽合同和付款方式
實踐中,主要是在二手房買賣中,為了實現避稅,買賣雙方在實際合同(陰合同)之外簽訂用於備案的合同(陽合同),實際上陽合同屬於無效合同,應當注意防止。
房屋買賣中,賣房最好採用銀行轉賬加買房出具收據的方式支付房款,為可能出現的合同糾紛留存證據。
總之,買房是一項技術活,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士來做。購買房屋,特別是經濟價值較高的房屋,最好聘請執業律師陪同,以免出現不必要的法律爭端。
E. 常見房產糾紛是哪些
在我們購房中,您可能看到過這樣的情況:在開發商違約後,購房者要求其退還定金或者是退房時,開發商會找各種理由不同意。這只是房產糾紛的一種情形。在實踐中,你知道比較常見的房產糾紛主要包括了哪些?
一、房產糾紛主要包括了哪些
1、房屋產權糾紛。主要表現為因產權證書的登記、撤銷、變更等產生的糾紛。
2、房屋買賣糾紛。這是日前房地產糾紛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3、房屋優先購買權糾紛。這類糾紛主要是因爭議房屋存在共同共有、共同使用及承租關系,權利人在出賣房屋時,未正確向共同共有人、共同使用人及承租人行使告知權而引發的糾紛。
4、房屋租賃糾紛。房屋租賃糾紛一般發生在公房或私房的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間。它通常涉及房屋租賃合同、租金、租賃房屋的養護維修、公房承租權等方面的法律問題。
5、房屋抵押、典當糾紛。
6、房地產相鄰關系糾紛。這是一種經常發生的房地產糾紛,它是指由相鄰房地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因通行、採光、空間延伸、管線設置等問題而引起的糾紛。
7、房屋拆遷糾紛。
二、房產糾紛起訴狀怎麼寫
1、當事人基本情況。
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等。如果當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要寫明該法人或組織的名稱、住所、法定 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如果原告有委託代理人(律師或其他委託人)參加房產糾紛訴訟,還應當寫明代理人的基本情況以及與被代理人的關系。
2、房產糾紛起訴請求事項。
要寫明訴請人民法院依法保護其合法權益的具體要求,例如要求被告方承擔某種民事責任,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變更或部分撤銷行政機關的某種行政行為等。
3、房產糾紛起訴請求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
在寫起訴狀時必需要嚴謹、詳細地寫清楚訴訟事件存在的事實和發生爭議糾紛的主要焦點,以及這些事實糾紛中支持自己訴訟的法律、法規條款依據。例如,目前商品房買賣糾紛主要集中在發展商交房延期、房屋合同標注與實測面積出入過大、建築質量及裝修標准與合同註明的不相符合等幾個問題上。如果是因為這幾點而向售房方提出訴訟索賠,填寫起訴狀時就要將合同簽訂時間、地點、合同中相關條款約定的內容以及被告方在何處違約的事由寫清,並且標注被告違約事實違犯了哪一項法律規定。
4、提出房產糾紛起訴的證據和證據來源。
法院受理訴訟案件必須要依據充足的實事依法進行判決,這就要求原告提出訴訟請求時,必須盡可能地提供證明自己享有法律賦予的權益,對方應承擔法律責 任的證據材料。比如屬於商品房交易糾紛的,當事人應提供的證據就要包括:房屋買賣協議(合同)、房屋權屬證明、房款給付情況等方面的證明,以及對方未兌付 約定事項的證據材料。
房產糾紛起訴是一項嚴謹而周密的工作,當事人一定要審慎對待。只有當自己具有充足的依據理由時,當事人才適宜向法院提交起訴請求,而這其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寫一份文理通順、證據充分、言簡意賅、訴訟目的明確的房產糾紛起訴狀。當然,對於大多數需要打房產官司的購房者來說,要想達到這樣的標准,可能比較困難,因此,建議您最好是去咨詢一下專業的律師。
F. 晚上好!有沒有懂房產糾紛的律師
房屋糾紛按其法律性質,可分為民事性質的房地產糾紛和行政性質的房地產糾紛。 遇到不同房產糾紛處理的方式不盡相同,具體如下:
(一)凡以房屋為標的物的房屋確權、使用、買賣、租賃、典當、抵押等民事行為發生的糾紛,以及與房屋相關聯的房屋裝修、裝潢、設計、附屬設施的歸屬糾紛,當事人有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二)拆遷人與被拆人因拆遷補償、安置等發生糾紛,雙方協商達不成協議的,由批准拆遷的主管部門或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的同級人民政府裁決,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在接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起訴。
(三)單位分房不合理引起的糾紛由本單位或者有關行政部門解決。
(四)因違章建築引起的房產糾紛,以及因違章建築的認定、拆除引起的糾紛,行政機關不依法處理或處理不當,當事人不服的,可以作為行政案件提起訴訟。但是,當事人以違章建築物為標的發生的買賣、租賃、抵押等民事糾紛抵押等民事糾紛以及因違章建築妨礙他人通風、採光等引起的相鄰糾紛,可以作為民事案件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三條
G. 房屋訴訟的法律知識
委託律師積極應訴,帶上認購書
H. 涉外房產糾紛法律有哪些方面的訴訟原則
涉外房產訴訟應當遵循的原則:
(一)適用法院地法原則;
(二)國際條約優先適用原則;
(三)外交特權與豁免原則;
(四)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原則;
(五)委託中國律師代理訴訟原則。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九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涉外民事訴訟,適用本編規定。本編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法其他有關規定。
第二百六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該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第二百六十一條
對享有外交特權與豁免的外國人、外國組織或者國際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規定辦理。
第二百六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應當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的語言、文字。當事人要求提供翻譯的,可以提供,費用由當事人承擔。
第二百六十三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需要委託律師代理訴訟的,必須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