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流失法律責任
『壹』 國有資產流失罪的處罰標準是什麼
法律分析:國有資產損失涉嫌的具體罪名包括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國有資產罪和私分國有資產罪。犯前款罪,情節一般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後款罪,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或單處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條 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上級主管部門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徇私舞弊,將國有資產低價折股或者低價出售,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條 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違反國家規定,以單位名義將國有資產集體私分給個人,數額較大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貳』 國有資產流失罪量刑
國有資產流失罪量刑過失造成國有資質流失的,可能會構成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國有資產罪,如果損失特別重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有資產流失是指國有資產的投資者、經營者和管理者由於過錯,違反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或者致使國有資產處於流失狀態的行為。
國有資產流失防治措施有以下幾點:
1、公正、公開、透明;
2、強化資產管理部門的監督、審核、查處機制;
3、完善法律法規,標本兼治;
4、加強審計監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六十九條 【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國有資產罪】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上級主管部門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徇私舞弊,將國有資產低價折股或者低價出售,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六十九條之一【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背對公司的忠實義務,利用職務便利,操縱上市公司從事下列行為之一,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無償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提供資金、商品、服務或者其他資產的;
(二)以明顯不公平的條件,提供或者接受資金、商品、服務或者其他資產的;
(三)向明顯不具有清償能力的單位或者個人提供資金、商品、服務或者其他資產的;
(四)為明顯不具有清償能力的單位或者個人提供擔保,或者無正當理由為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提供擔保的;
(五)無正當理由放棄債權、承擔債務的;
(六)採用其他方式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指使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實施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犯前款罪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是單位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叄』 國有資產流失罪的量刑標准
法律分析:國有資產損失涉嫌的具體罪名包括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國有資產罪和私分國有資產罪。犯前款罪,情節一般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後款罪,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或單處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九十六條 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違反國家規定,以單位名義將國有資產集體私分給個人,數額較大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肆』 國有資產流失的認定
法律分析:國有資產流失是指國有資產的投資者、經營者和管理者由於過錯,違反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或者致使國有資產處於流失狀態的行為。
國有資產流失主要形式有:股份制改造和拍賣過程中國有資產的流失;假破產真逃債形成的國有資產流失;在產權交易過程中,評估機構惡意低估國有資產價值;假合資進行套錢;決策失誤,造成巨額國有資產損失和流失;和國家工作人員乘企業關、停、並、轉、包、租、合、賣等機會,利用職權進行貪污犯罪等。
法律依據:《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 第四條 企業國有資產屬於國家所有。國家實行由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伍』 國有資產流失立案標准
法律分析:國有資產流失是指國有資產的投資者、經營者和管理者由於過錯,違反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或者致使國有資產處於流失狀態的行為。涉嫌出售國有資產罪,下列情形之一,就達到立案標准:1、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2、致使國有公司、企業停產或者破產的;3、造成惡劣影響的。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印發<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十五、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國有資產案
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上級主管部門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徇私舞弊,將國有資產低價折股或者低價出售,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2、致使國有公司、企業停產或者破產的;
3、造成惡劣影響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條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上級主管部門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徇私舞弊,將國有資產低價折股或者低價出售,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陸』 失職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什麼罪
法律分析:致使國有資產流失屬於經濟犯罪,涉嫌的具體罪名包括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國有資產罪和私分國有資產罪。國有公司、企業或其上級主管部門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徇私舞弊,將國有資產低價折股或低價出售,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九十六條 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違反國家規定,以單位名義將國有資產集體私分給個人,數額較大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違反國家規定,將應當上繳國家的罰沒財物,以單位名義集體私分給個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柒』 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受什麼處分
法律分析:違反國有資產管理規定,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對主要責任者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者,給予開除處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六十八條 國有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或者濫用職權,造成國有公司、企業破產或者嚴重損失,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有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有前款行為,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兩款罪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捌』 國有資產流失100萬怎麼定罪
法律分析: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相關人員可能被定罪為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國有資產罪或者私分國有資產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六十九條 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上級主管部門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徇私舞弊,將國有資產低價折股或者低價出售,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百九十六條 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違反國家規定,以單位名義將國有資產集體私分給個人,數額較大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玖』 國有資產流失罪量刑標准 10萬以上
法律分析:國有資產流失30萬元以上的,才到達立案標准。流失10萬元不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二十二)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案(第四百一十條)
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違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以及有關行政法規中關於土地管理的規定,濫用職權,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情節嚴重的行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30畝以上,並且出讓價額低於國家規定的最低價額標準的百分之六十的;
2、造成國有土地資產流失價額30萬元以上的;
3、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影響群眾生產、生活,引起糾紛,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4、非法低價出讓林地合計30畝以上,並且出讓價額低於國家規定的最低價額標準的百分之六十的;
5、造成國有資產流失30萬元以上的;
6、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拾』 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量刑標准
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量刑標准,情節一般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後款罪,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或單處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國有資產流失是指國有資產的投資者、經營者和管理者由於過錯,違反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或者致使國有資產處於流失狀態的行為。這里講的國有資產流失,首先,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當事人限定在掌握國有資產的投資者、經營者或管理者。其次,這些當事人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違法行為具有主觀故意或者過失。再次,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必須是直接違反了有關國有資產法律、法規的規定,並產生了結果或不加以制止必然發生國有資產流失不良後果的。
國有資產流失已經出現了多種形式和多種渠道同時發生的現象,主要形式有,股份制改造和拍賣過程中國有資產的流失,假破產真逃債形成的國有資產流失,在產權交易過程中,評估機構惡意低估國有資產價值,假合資進行套錢,決策失誤,造成巨額國有資產損失和流失,和國家工作人員乘企業關、停、並、轉、包、租、合、賣等機會,利用職權進行貪污犯罪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九十六條 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違反國家規定,以單位名義將國有資產集體私分給個人,數額較大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違反國家規定,將應當上繳國家的罰沒財物,以單位名義集體私分給個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