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路人搶救承不承擔法律責任

路人搶救承不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6-02 14:22:22

① 老人休克,有個路人是醫生已下班經過,但也只是打了120,導致老人死亡,請問醫生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醫生路過,打了120,導致老人死亡的原因當然也不是因為醫生的這種事情,醫生當然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的,因為醫生是在下班的時間是沒有義務去給老人治病,因為它也沒有嗯器材。

② 給溺水路人做心肺復甦後路人死人,需要負法律責任

給溺水人做人工呼吸,這種見義勇為的行為值得贊揚。雖然溺水者沒救過來,但圍觀群眾會為你做見證的,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③ 偶遇需要急救的病人,路人在醫護人員遠程指導下進行急救,是否需要負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184條於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版次會議通過權。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一善意救助者責任豁免規則,被稱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勵善意救助傷病的高尚行為。
善意施救者的責任豁免須具備以下要件:第一,行為人為善意救助者,即具有救助他人的善意;第二,行為人實施了救助行為,在他人處於危難或困境中時,採取了緊急救助措施;第三,善意救助者的救助行為不當,造成了被救助者的損害。具有上述三個要件,就可以依據本條規定,免除善意救助者的民事責任。
所以根據上述要件描述,這種情況下路人是不需要負法律責任的(因為路人主動施救已經滿足以上三要件)。

④ 男子突發心梗路人用AED搶救,男子是否獲救

男子突發心來梗路人用AED搶救,最終源男子獲救了。

近日,深圳塗先生上班途中突發心梗倒地,路人見狀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甦,並使用附近的AED展開施救。經搶救,塗先生慢慢恢復心跳和呼吸,轉危為安。據深圳市急救中心,目前深圳已在全市安裝3500台AED。

(4)路人搶救承不承擔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使用AED「救人免責」是務實之舉

近日,杭州市政府發布了《杭州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管理辦法》,成為全國首個以地方立法形式規范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配置、使用的城市。《辦法》設立了「好人條款」,明確救助人因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

對於杭州市的這個「好人條款」,或許有人認為沒有必要,因為「急救免責」並不缺乏法律規定。比如,俗稱「好人法」的《民法總則》第184條明確,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一規定在法律層面釐清權責關系,可以打消救人者的顧慮,使用AED這種「救命神器」,自然也在免責范圍之內。

⑤ 有人突然倒地不醒,路人主動施救幾分鍾還是失去了生命,施救者會承擔責任嗎

1)一方面,如果救援的人在救助過程中沒有過錯,最後被救者還是死了,救援者不用擔責;
2)另一方面,如果救援者在救助過程中採取措施不當,被救人最後死了,被救人家屬訴訟的話,救人者是要承擔相應過失責任的,當然,最後法院可能適當減輕救人者的責任。

⑥ 老人休克,有急救能力的路人,由於沒有醫師證,只是打了120,由於不敢急救,導致老人死亡,要承擔責任嗎

肯定是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老人休克有急救能力的路人,由於沒有醫師證,只是打了120,由於不敢急救導致老人的死亡,不需要承擔任何的責任,因為他已經盡了自己的義務,撥打了120

⑦ 見死不救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

見死不救不用承擔法律責任。

見死不救」作為一種不作為的行為本身不構成犯罪。不作為犯罪是指行為人違反法律直接規定,負有法定義務而拒絕履行,情節嚴重或情節惡劣的行為。

警察本人執行公務時,其見死不救就構成犯罪。警察的職務可以作為法定義務約束其行為,使其在見死不救時承擔作為義務。但警察因為其職責就是救助百姓,所以警察見死不救構成一種不作為犯罪,即玩忽職守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⑧ 一個人已經處於瀕死狀態,而路人不及時施救錯失搶救機會,這個見死不救的路人需要法律承擔責任嗎

(一)一般情況下,見死不救不違反法律,只是違背了基本的道德倫理。而特殊情況下,如果你見死不救。絕對是違法行為。
(二)如果你有「作為義務」,而見死不救,當然是違法的。
(三)我國《刑法》中並沒有與「見死不救」相對應的罪名。見死不救是不是犯罪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在刑法理論中,有一種不作為形式的犯罪,不作為犯罪,是指行為人負有法定義務而拒絕履行,情節嚴重或情節惡劣的行為。因此,見死不救若構成犯罪需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行為人負有某種積極行為的義務,這是構成犯罪的不作為的前提。這包括:法律明文規定的特定義務(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救助義務);職務上或者業務上要求履行的義務(醫生對病人的救助行為);由行為人先行的行為而使法律所保護的某種利益處於危險狀態所產生的義務(把人撞傷了,就有把人送到醫院救治的義務)等。
2、行為人有履行特定義務的實際可能性而未履行,但由於某種原因而不具備履行該項義務的實際可能性,則不構成犯罪的不作為。
3、行為人未履行特定義務的不作為行為導致危害結果的發生,即不作為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⑨ 老人路旁摔倒,路人熱心幫忙遇到麻煩,家屬要求路人承擔急救費合理嗎

不合理,因為路人幫忙是情分,不幫忙是本分,在這種特別危急時刻,路人能夠熱心的上去幫忙,已經是特別有愛心的人了,在這種時候如果向路人要急救費,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⑩ 對陌生人實施救助但死亡了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你問的對陌生人實時救助,但死亡了,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我認為對陌生人實施救助。但死亡了。不需要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因為你不救他他很快就死了,你救他沒救活那是他。命不該活那誰也沒辦法。

熱點內容
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請流程 發布:2025-02-02 05:55:41 瀏覽:966
醫葯公司法律監管 發布:2025-02-02 05:54:19 瀏覽:734
電力公司違法規定罪名 發布:2025-02-02 05:37:18 瀏覽:477
常芬律師 發布:2025-02-02 03:58:35 瀏覽:638
代理律師為勞動法費用多少 發布:2025-02-02 03:36:12 瀏覽:635
法院疫情紀實 發布:2025-02-02 03:34:20 瀏覽:192
九龍坡區法律援助中心西彭工作站 發布:2025-02-02 03:33:54 瀏覽:653
行政法規一般有三種 發布:2025-02-02 02:37:24 瀏覽:122
范莉法官 發布:2025-02-02 02:32:16 瀏覽:432
民法協議內容 發布:2025-02-02 02:31:48 瀏覽: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