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合同的法律效力問題
Ⅰ 空白協議具有法律效力么
空白協議是否有效看協議的內容而定:
一、如果該協議是有相應民事行為能力的雙方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並且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和社會的公序良俗的,則該協議有效;
二、如果一方當事人屬於被脅迫、欺詐或者基於重大誤解簽訂協議或者協議內容違背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的,則該協議無效。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Ⅱ 請問簽空白勞動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勞動合同是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基礎上訂立的,一旦簽字就得履行約定的義務,承擔法律責任。除非是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才會無效或部分無效。
如果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者報酬、拒絕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或者提供勞動條件,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作為企業,如果想通過惡意規避法律規定的行為來獲利,或貪圖一時方便讓員工簽訂空白合同,一旦發生勞動爭議,將得不償失。
勞動合同無效的情況:
《勞動合同法》第26的規定,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
1、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無效。
2、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無效。
3、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4、有關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低於集體合同的。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1、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2、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3、勞動合同期限;
4、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5、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6、勞動報酬;
7、社會保險;
8、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9、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顯然,空白勞動合同違反了《勞動合同法》第17條的規定,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6條的規定,空白勞動合同無效。
簽空白勞動合同的後果
由於空白勞動合同依法屬於無效合同,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實際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只要勞動者能保留好證據證明空白勞動合同的存在,則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雙倍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Ⅲ 空白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空白合同主要是對合同內容中的一些權利以及義務等條款存留空白,一般情況下,合同只要雙方簽字了的話,就有效。空白合同簽字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法律風險很大,建議當事人不要輕易簽訂空白合同。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Ⅳ 空白合同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相關法律規定,空白合同由於沒有合同內容,並不是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所以空白合同無論多久,都不具法律效力。合同一方將留有空白內容的合同交於合同相對方的,應視為對合同內容的無限授權,合同相對方在空白部分可以填寫相應內容。簽訂合同時權利義務內容應當填寫完整,並盡量採取面簽的方式,盡量避免在空白合同上簽字。在空白合同上簽字後將合同交給對方,存在巨大的法律風險,即無論對方在空白合同上填寫什麼內容,對雙方均具有約束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二)標的;(三)數量;(四)質量;(五)價款或者報酬;(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七)違約責任;(八)解決爭議的方法。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Ⅳ 簽訂空白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簽訂空白合同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簽訂合同,應當就主要條款達成一致。簽訂空白合同一般不認為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當事人事後填補的,須經簽字、蓋章或者按指印後生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Ⅵ 和工作單位簽的是空白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嗎
1、對來方已經做好如果你告自他,就把空白合同填上對用人單位有利的信息,他們決不會拿著空白合同和你上法庭的,這比沒有合同更可怕,如果你不能提供是被脅迫簽訂或是對方補填合同內容的證據,那麼雙方就要按照勞動合同的內容辦事,畢竟上面有你的簽字,而合同當時是否為空白誰也無法說明白。
2、如果合同內容中的條款有和法律相違背的地方,則為無效條款,應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執行,而其他不違背法律規定的條款還是有效的,按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來執行。也就是說法律承認勞動合同的部分條款的有效性,而不會因為個別條款的無效判定整個勞動合同全部無效。
3、掌握確實對你自己有利的證據,尤其是直接證據,書面的最有力,或者證人的證明,證人如果能為你出庭當然更好,可是這對於勞動者來說是相當困難的。
4、如果沒有把握,那就當這次是個教訓,以後不要再隨便簽字了,簽字是要負法律責任的,以後要保護好自己的權益,還要特別注意搜集證據。
Ⅶ 簽訂空白合同有沒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如果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簽空白合同的行為是有效的。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Ⅷ 簽合同的時候,簽了空合同,而且一式兩份都在對方手裡,這個合同有法律效益嘛
簽空合同是無效的,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都可以簽訂合同,合同一般都是有效的。若簽訂的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社會公共利益則是無效的。
法律分析
合同的簽訂就是為了保證雙方有一個法律上的約定,需要雙方各執一份。空白合同是把合同權交由一方來保證,那這個合同簽訂就沒有法律效力,無效合同是已經成立的合同,是欠缺生效要件的合同是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不受國家法律保護。若訂立合同主體不合格,表現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認的,該合同無效,但有例外:純獲利益的合同和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需追認,合同當然有效;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對人有過失而成立的合同,該合同無效;法人和其餘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且相對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該合同無效。訂立合同內容不合法,表現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是無效的;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三人利益的合同是無效的;以合法形掩蓋非法目的合同是無效的;無處分權的人處分別人財產的合同是無效的。但事後經權利人追認的合同是無效的;事後取得處分權的合同是無效的。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即意思表示有瑕疵,如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是無效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