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作偽證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作偽證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6-02 19:20:43

Ⅰ 民事訴訟中做偽證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在訴訟活動中,如果存在作偽證的情節,人民法院按照情節的輕重,是可以給予罰款或拘留等措施。相關的法律條文可以參考《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

Ⅱ 民事訴訟做偽證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民事偽證有罪指的是在民事訴訟中,偽證者觸犯了刑法,幫助偽造證據罪或妨害作證罪等。刑法規定: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妨害作證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Ⅲ 做偽證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做偽證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11條規定,訴訟參與人或其他人員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以及以 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及指使、賄買、脅迫他人做偽證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59條規定,訴訟參與人或 者其他人員偽造、隱藏、毀滅證據的,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做偽證及威脅、阻止證人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1000元以下的罰款、15日以下的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資料擴展

偽證是在訴訟過程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事實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

偽證者在主觀上必須出自直接故意,即偽證者明知其虛假證明/陳述是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但為了陷害/不利他人或者隱匿重要證據而為之。

Ⅳ 向法庭惡意出具偽證,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構成要件:
1、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刑事偵查、起訴、審判中,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的行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所謂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指證人作了虛假的證明,鑒定人作了不符合事實真相的鑒定,記錄人作了不真實的記錄,翻譯人作了歪曲原意的翻譯。所謂隱匿罪證,指掩蓋歪曲事實真相、毀滅證據,將應該提供的證據予以隱匿。所謂與案件有重要關表的情節,主要是指對案件是杏構成犯罪、犯罪的性質或者對罪行輕重有重大影響的情節。如果偽證的事實無關緊要、對案件的處理影響不大,不能以偽證罪淪處。至於偽證行為是否造成了錯判,不影響定罪,可作為量刑的情節予以考慮。

行為人偽造、變造、毀滅憑證、隱瞞事實真相的行為,不是發生在司法機關的刑事訴訟活動中,而是在一般責任事故調查處理中,或是在審計、監察等行政活動中發生的,不能以偽證罪論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26條規定,單位行政領導人、會計人員和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故意毀滅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的,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也規定,對於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的單位、單位直接責任人員、單位負責人以及其它有關人員,審計機關可予以警告、通報批評,並可酌情處以罰款;審計機關認為應當給予行政處分的人員,移送監察或者有關部門處理;對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審計機關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國務院1987年6月29日頒布實施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23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或者事件後,丟失、塗改、隱匿、偽造、銷毀病案或有關資料,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其行政責任;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上述法律、法規中提及的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行為,雖然在客觀上也表現為隱瞞事實真相,毀滅、偽造、隱匿有關資料,但不是在刑事訴訟中,行為所侵犯的客體不同於偽證罪,只能分別情況,以其它犯罪論處。

2、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只能是在刑事訴訟中的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證人」,是指根據司法機關的要求,陳述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況的人,「鑒定人」,是指司法機關為鑒別案件中某些情節的真偽和事實真相而指派或聘請的、具有專門知識或者特殊技能的人,「記錄人」,是指為案件的調查取證,詢問證人、被害人或審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作記錄的人。「翻譯人」,是指司法機關指派或聘請為案件中的外籍、少數民族或聾啞人等訴訟參與人充當翻譯的人員,也包括為案件中的法律文書或者證據材料等有關資料作翻譯的人員。

3、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自直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其虛假陳述是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但為了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而為之。如果行為人不是出於陷害他人的意圖或者隱匿罪證,就不能以本罪論處。如行為人因粗心大意,工作不認真,或者學識、業務能力不高而作出了錯誤的鑒定結論、記錄、翻譯,或者因錯記、漏記、錯譯、漏譯等而不能反映原意,等等。

《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偽證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三百零五條 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Ⅳ 做偽證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偽證罪應承擔民事責任。參加訴訟的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處以罰款或者拘留;構成犯罪的,會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幫助當事人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
【法律分析】
1.偽造、銷毀重要證據,阻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2.防止證人以暴力、威脅或賄賂的方式作證或指示、賄賂或脅迫他人作偽證;3.藏匿、轉讓、出售、銷毀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被清點、責令保管的財產,轉讓凍結的財產的;4.侮辱、誹謗、陷害、毆打、報復司法工作人員、訴訟當事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測量人員或者協助執行的人員的;5.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式阻撓司法人員執行職務的;6.拒不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前款所列行為的主要責任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款或者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刑事訴訟中作偽證。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幫助當事人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所以,除本罪的行為人以外的其他人有偽證行為的,以偽證罪認定加以處罰;如果是司法工作人員成立偽證罪的,從重處罰。二、民事訴訟中作偽證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零五條 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Ⅵ 民事做偽證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民事偽證有罪指的是在民事訴訟中,偽證者觸犯了刑法,幫助偽造證據罪或妨害作證罪等。我國有關法律規定: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人民法院都可以根據行為人的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八十九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定處理:(一)冒充他人提起訴訟或者參加訴訟的;(二)證人簽署保證書後作虛假證言,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三)偽造、隱藏、毀滅或者拒絕交出有關被執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查明被執行人財產狀況的;(四)擅自解凍已被人民法院凍結的財產的;(五)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後,給當事人通風報信,協助其轉移、隱匿財產的。

Ⅶ 做偽證要付什麼法律責任呀

《刑法》第305條規定,犯偽證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方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有舉證責任,對方當事人對其證據可以進行駁斥。

因此,當事人作偽證相對於刑事案件來說對案情的發展以及危害的結果要小的多,但是並不是指在民事訴訟中證人作偽證就不追究其法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作偽證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偽證後果

偽證行為,一般多多少少構成了妨害司法類的犯罪,有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對偽證者的制裁可以從輕掌握,進行批評教育則可。

如果偽證足以影響案件事實,但法官未採納,沒有造成嚴重後果,根據法律設計的罰款、拘留按情節適用。

如果偽證影響了法官公正裁判 ,造成了嚴重後果,則法律規定對個人進行1000元以下的罰款和15日以下的拘留則顯得較輕(除非偽證者能證明法官故意採信了其偽證)。

由於中國的偽證罪僅為刑事訴訟中的偽證行為,此定義及為狹窄,因此,必須靈活而合理地運用刑法307條和自由裁量權等嚴厲地懲罰(民事)偽證者!

Ⅷ 做偽證要承擔什麼法律後果

在刑事訴訟中,證人故意作虛假證明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具體規定如下:

1、第三百零五條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第三百零六條在刑事訴訟中,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偽造證據,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威脅、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提供、出示、引用的證人證言或者其他證據失實,不是有意偽造的,不屬於偽造證據。

3、第三百零七條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

(8)作偽證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偽證罪,是指在偵查、審判過程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意圖陷害他人或為他人隱匿罪證,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或者是國家工作人員為嚴重經濟犯罪分子銷毀、隱匿罪證,製造偽證的行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偽證行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處罰或者輕罪重判的;

2、偽證行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處罰或者重罪輕判的;

3、偽證行為造成冤、假、錯案的;

4、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為走私、套匯、投機倒把、貪污、賄賂、重大盜竊、販毒、盜運珍貴文物出口等經濟犯罪分子銷毀、隱匿罪證或者製造偽證的;

5、由於偽證行為,致使他人自殺或精神失常的;

6、偽證行為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參考資料來源:監察法律法規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Ⅸ 經濟糾紛誣告作偽證應承擔怎樣的責任

當事人或者證人在民事經濟糾紛案件中作偽證或進行誣告的,經人民法院查實的,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偽造證據擾亂訴訟秩序,屬於嚴重妨礙司法公正的行為。對方偽造證據進行誣告的,被告人可以提供相關證據,進行反訴。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民事訴訟人具有舉證義務,證據包括人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偽造,是指編造、制定實際根本不存在的證據或者將現存證據加以篡改、歪曲、加工、違背事實真相,偽證是指在訴訟中,案件相關的證人、鑒定人、證人等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事實情節,作出虛假證明、鑒定,意圖陷害別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影響法院審理的公正,構成了妨害司法罪。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做偽證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偽證者從輕掌握,一般是進行批評教育。如果偽證的重要程度足以影響案件事實和判決,但法官未採納,沒有造成嚴重後果,應當給予罰款、拘留等行政處罰。如果偽證影響了法官公正裁判,造成了嚴重後果,造成錯案的,影響惡劣的,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Ⅹ 作偽證需要負什麼樣子的法律責任

民事訴訟中,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刑事訴訟中,是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作偽證,意圖陷害或者隱匿罪證的,會以偽證罪定罪處罰: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款、第三款 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

(10)作偽證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

訴訟參與人或其他人員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以及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及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具體構成妨害作證罪。

根據刑法的規定,只有在刑事訴訟中作偽證的,才構成犯罪。在民事案件中,作偽證者不構成犯罪,但是,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這是一種妨礙民事訴訟的行為,可能會受到人民法院的相應制裁。

熱點內容
法官藏匿偽造證據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991
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請流程 發布:2025-02-02 05:55:41 瀏覽:966
醫葯公司法律監管 發布:2025-02-02 05:54:19 瀏覽:734
電力公司違法規定罪名 發布:2025-02-02 05:37:18 瀏覽:477
常芬律師 發布:2025-02-02 03:58:35 瀏覽:638
代理律師為勞動法費用多少 發布:2025-02-02 03:36:12 瀏覽:635
法院疫情紀實 發布:2025-02-02 03:34:20 瀏覽:192
九龍坡區法律援助中心西彭工作站 發布:2025-02-02 03:33:54 瀏覽:653
行政法規一般有三種 發布:2025-02-02 02:37:24 瀏覽:122
范莉法官 發布:2025-02-02 02:32:16 瀏覽: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