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施工過程中受傷的法律責任

施工過程中受傷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6-02 19:20:48

❶ 裝修工人施工中受傷責任承擔

法律分析:請人裝修工人受傷,有兩種情形。第一,請的是裝修公司的人,與裝修公司是合同關系,工人受傷屬於工傷,由用人單位,也就是由裝修公司來承擔賠償責任。第二,請的是個人,與工人之間是僱傭關系,工人受傷,由僱主或者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業主和裝修公司或者包工頭之間是承攬法律關系,如果包工頭找來的裝修工人在工作中受傷了,這個裝修公司或者包工頭又沒有相關施工資質的話,那麼業主就因為選任過失而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 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三條 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造成第三人損害或者自己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三十九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二)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三)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❷ 公司工程外包給施工隊,施工人員受傷,責任誰來付

確認各當事人在整個法律關系的地位。根據題主描述,應當是房主與承包人簽訂建築施工合同(口頭或者書面的),承包人將工程分包或轉包給分包人,分包人雇傭工人(實際施工人)幹活,工人在幹活途中意外受傷。

分包人作為工人(實際施工人)的僱主,對工人受到的傷害根據過錯大小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不同於工傷,勞務損害按照過錯責任確定賠償。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實際施工人自己也有過錯(比如因為自身疏忽大意),對於自己遭到的損害應當承擔部分責任。筆者辦理過的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案件中,法院通常會判決工人(實際施工人)承擔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左右的賠償責任。
如果某一環節違法,由招聘工人的主體與其前面合法環節的主體連帶承擔工人受傷的法律責任。比如,房主合法建房,承包人沒有資質承建房屋,承包人招聘的工人受傷,承包人與房主承擔連帶責任。如果承包人有資質建房,承包後又違法分包,分包人招聘的工人受傷,分包人與承包人承擔連帶責任,房主不承擔責任。
如果房主違建或違法發包,就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第一承包人違法承包或違法分包,就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以此類推到與實際招聘工人的主體承擔連帶責任。

承包人與僱主是否要承擔責任,視情況而定。
1、承包人與僱主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在我國,對於建築領域,法律規定了很嚴格的市場准入門檻,就是建築工程施工必須要有相應的施工資質,業主一方必須將需要施工資質的工程發包給有資質的施工單位,禁止將工程發包或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或個人。如果題主描述的建築工程需要施工資質,那麼業主和承包人就是違法發包和分包。根據《最高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第三十五條的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如果施工工程為勞務承攬合同,那麼根據規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的,定作人對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即使業主違法發包,也是根據自己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不是連帶賠償責任。
2、承包人與僱主不承擔賠償責任。不是所有的建築施工都需要相應的施工資質,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搶險救災及其他臨時性房屋建築和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建築活動,不需要施工資質。農民自建低層住宅一般是指兩層(含兩層以下)的住宅,對於這這個能建築,僱主發包或分包給個人沒有過錯,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最後提醒一句,建築施工是否需要資質可由業主方面證明,或者待法院查明,建議工人(實際施工人)與承包方、業主、分包方協商不成時,將分包方、承包方、業主都列為被告,起訴到法院,由法院來劃分各被告應承擔的責任比例。

❸ 建築工地操作不當導致意外受傷,責任由誰承擔

建築工地操作不當導致意外受傷,是不劃分責任的。
工傷賠償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即使因為職工違反操作規程而發生工傷,用人單位同樣要承擔職工的工傷賠償。已經認定為工傷事故的,責任主體是企業;賠償主體則是企業跟工傷保險機構。首先需要確定某一事故是否工傷事故,然後才能要求用人單位根據無過錯責任原則承擔賠償責任。而構成工傷事故要件如下:
1、職工與用人單位必須存在勞動關系;
2、職工必須有人身損害事實;
3、職工的損害必須是在其履行工作職責的過程中發生;
4、事故與職工受到的損害之間有因果關系;
5、事故不是由於職工自身故意引起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一條 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 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應當由用人單位償還。用人單位不償還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追償。第四十二條 1、由於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
2、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第六十三條 1、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
2、用人單位逾期仍未繳納或者補足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查詢其存款賬戶;並可以申請縣級以上有關行政部門作出劃撥社會保險費的決定,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劃撥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賬戶余額少於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要求該用人單位提供擔保,簽訂延期繳費協議。
3、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且未提供擔保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社會保險費。

❹ 工人在工地施工意外摔下受傷,責任該如何劃分

工人工地施工時摔傷,應當認定為工傷。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一)款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工人在工地施工意外摔傷,應當認定為工傷。工傷保險實行無過錯責任保險,不需要劃分責任。
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工傷認定申請表;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醫療診斷證明書。
工傷認定並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按鑒定結論進行工傷保險待遇結算。

熱點內容
法官藏匿偽造證據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991
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請流程 發布:2025-02-02 05:55:41 瀏覽:966
醫葯公司法律監管 發布:2025-02-02 05:54:19 瀏覽:734
電力公司違法規定罪名 發布:2025-02-02 05:37:18 瀏覽:477
常芬律師 發布:2025-02-02 03:58:35 瀏覽:638
代理律師為勞動法費用多少 發布:2025-02-02 03:36:12 瀏覽:635
法院疫情紀實 發布:2025-02-02 03:34:20 瀏覽:192
九龍坡區法律援助中心西彭工作站 發布:2025-02-02 03:33:54 瀏覽:653
行政法規一般有三種 發布:2025-02-02 02:37:24 瀏覽:122
范莉法官 發布:2025-02-02 02:32:16 瀏覽: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