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外調解有法律效力嗎
⑴ 開庭後調解書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就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與判決相同。也就是說,調解書送達後,就產生以下後果:
(1)當事人不能以經過調解解決的同一事實和理由,對另一方再行起訴;
(2)調解協議是雙方自願達成的,當事人不得上訴;
(3)調解書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調解書送達後,如發現確有錯誤,當事人可以申訴,人民法院應按審判監督程序處理。
調解書與判決書和裁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一百四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經審查,認為法律關系明確、事實清楚,在徵得當事人雙方同意後,可以徑行調解。
第一百四十三條 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的案件,婚姻等身份關系確認案件以及其他根據案件性質不能進行調解的案件,不得調解。
第一百四十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發現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和解、調解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的規定處理。
⑵ 法院民事調解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當然具有法律效力
被告不按協議履行約定的義務,原告有權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⑶ 庭外和解協議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庭外和解協議如果是由法院製作了調解書的那就是有法律效力的。
法律依據:《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四條 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確認和解協議製作調解書。
⑷ 法院庭前調解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法院庭前調解有法律效力。法院受理民事訴訟後,在開庭審理前進行調解的,如果調解達成協議的,並且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字的,協議書送達到當事人手中後生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當事人需要執行協議書的內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七條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調解書由審 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第一百五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可以根據自願、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調解達成協議並即時履行完畢的,可以不製作調解書,但應當製作筆錄,經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後即發生法律效力。
⑸ 庭前調解有法律效力嗎
庭前調解達成協議的,除及時履行的外,需要申請法院出具調解書,以後一方不履行協議,守約方才有申請強制執行的效力。
⑹ 民事糾紛的庭外調解什麼解意思
庭外和解是在判決前雙方隨時可以和解,和解後一般都要撤訴,也可以在法院主持下達成調解;法庭調解是在法庭的主持下根據案件審理的實際情況,對於有可能通過調解解決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調解;經法院調解達成協議,不論是否實際履行,都不能再起訴,法院不予受理。沒有履行的應當申請強制執行。
法律分析
庭外和解與法庭調解二者並不是完全沒有關系。根據民事調解規定,二者的聯系表現為以下兩點:第一,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的,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依法確認和解協議製作調解書。第二,當事人在和解過程中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對和解活動進行協調,人民法院可以委派審判輔助人員或者邀請、委託有關單位和個人從事協調活動。根據法庭調解達成協議製作的調解書生效後,訴訟歸於終結,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執行力;當事人在訴訟中和解的,則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準許後結束訴訟,和解協議不具有執行力。和解協議,是指債務人與債權人會議之間就債務清償、避免破產清算所達成的書面契約。和解程序開始後,為達成和解協議,債務人須向債權人會議提交和解協議草案,供其審_討論。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和解協議,交法院裁定是否認可。法院裁定認可後,發布公告,中止破產程序。和解協議自公_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通常,和解協議包括對債務人減免清償債務的數額,債務清償期限,清償方式,債務清償的擔保等內容。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九十五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⑺ 和解協議是否有效
合同糾紛和解協議有效的。且在訴訟過程中,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確認和解協議製作調解書,當事人也可以申請庭外和解。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
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確認和解協議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申請庭外和解的期間,不計入審限。
當事人在和解過程中申請人民法院對和解活動進行協調的,人民法院可以委派審判輔助人員或者邀請、委託有關單位和個人從事協調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