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資金代持法律責任

資金代持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6-03 06:26:35

❶ 代持股份的法律風險

(1)股權代持協議的法律效力被否定的風險;
(2)顯名股東惡意侵害隱名股東權益的風險;
(3)隱名股東難以確立股東身份、無法向公司主張權益的風險;
(4)顯名股東的債權人針對顯名股東股權強制執行的風險。
拓展資料:
1.股權代持又稱委託持股、隱名投資或假名出資,是指實際出資人與他人約定,以該他人名義代實際出資人履行股東權利義務的一種股權或股份處置方式。
2.在此種情況下,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之間往往僅通過一紙協議確定存在代為持有股權或股份的事實。如果說股權代持還帶有一定模糊性的話,股權信託則是一個較早為人們所熟知並被很多信託投資公司應用的概念。股權信託是指委託人將其持有的某公司的股權移交給受託人,或委託人將其合法所有的資金交給受託人,由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按照委託人的意願將該資金定向投資於某公司,受託人因持有某公司的股份而取得的收益,歸屬於委託人指定的受益人。雖然股權信託與股權代持都是委託人將股權委託給名義持有人持有,但股權代持相對於股權信託的概念外延要寬泛許多,如股權信託關注的是股權的收益,而股權代持則更多關注股權持有方式的隱蔽;股權信託注重信託人的具體管理運作,而股權代持多注重股權的歸屬;股權信託可操作的空間受到很多限制,信託投資公司也多用於職工持股中,而股權代持方式有多種多樣,操作更加靈活。
3.近代以來,法學者在關注個體和社會的基礎上將法律區分成公法和私法兩個部分。商法領域內,基於商業活動開展的自由性或在對交易安全的考慮過程中也漸漸區分出個人法和公共法兩個概念。我們在探求股權代持的性質以及在實務操作時,同樣面臨著區分不同種類的法律關系才能確定其最終的法律效力的問題。應該說,股權代持的效力在未分析其具備的具體法律關系前其效力是不確定的。


❷ 股權代持協議的法律風險是什麼

股權代持的法律風險有:

(一)股權代持協議的法律效力被否定的風險。可以說《公司法司法解釋(三)》)在原則上認可了股權代持協議的法律效力;

但認為股權代持協議當然有效則是一種誤解,因其第二十五條第一款中明確規定如無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有效。

也就是說,如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情形,股權代持協議將被依法認定為無效。

(二)顯名股東惡意侵害隱名股東權益的風險。在一般的股權代持關系中,實際出資人隱於幕後,名義股東則接受隱名股東委託,在台前代為行使股東權利。

(三)隱名股東難以確立股東身份、無法向公司主張權益的風險。雖然《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五條原則上肯定了股權代持協議的法律效力;

但投資權益並不等同於股東權益,投資權益只能向名義股東(代持人)主張,而不能直接向公司主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顯名股東的債權人針對顯名股東股權強制執行的風險。在股份代持結構之下,股份登記在顯名股東名下,其在法律上將被視為顯名股東的財產。


【法律依據】:

《公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五條規定:名義股東將登記於其名下的股權轉讓、質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

實際出資人以其對於股權享有實際權利為由,請求認定處分股權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處理。

❸ 代持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資產代持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要結合資產代持的原因、資產代持的財產、資產所有人與資產代持人的協議等綜合判斷。如果資產代持的原因是為了逃避債務、隱秘財產、偷漏稅款、洗錢等違法原因,代持協議可能因此無效;如果代持是為了規避限購、規避身份限制也存在未來資產回轉、資產變現等困難。
法律分析
資產代持本身有管理風險的功能,但是同時也蘊含著新的風險。資產放在別人名下,從產權登記上看財產屬於代持人的資產,代持人自身的道德誠信首先影響資產的安全,可能會出現代持人否認代持事實、未經資產真實所有人同意出售財產、抵押財產、贈與他人等風險;也可能因代持人自身陷入債務、離婚、死亡導致名下財產被凍結、被分割、被繼承。因此,資產代持協議一紙文書簽訂並不能保證代持無風險,要降低風險需要從資產代持的合法性、代持協議的嚴謹性、代持人的誠實可靠、代持人的情況變化等方面去關注。代持協議是按照合同來保護代持人與實際股權人的法律關系,股權仍然屬於代持人。即實際股權人得不到源於股權的所有權保護,只能向代持人主張債權。合法有效的代持協議受法律保護,但是一般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就是如果代持的財產被處置了,一般只能找代持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❹ 代持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代持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對於民商事合同,法律的約束相對較小,一般而言,只要協議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都是有效的,且對合同雙方具有約束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二十五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訂立合同,約定由實際出資人出資並享有投資權益,以名義出資人為名義股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對該合同效力發生爭議的,如無《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有效。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也就是說,代持股協議只要是當事人雙方自願、平等地協商一致,沒有損害他人、集體、國家的利益,也沒有違反其他強制性規定的,都是合法有效的。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二十五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訂立合同,約定由實際出資人出資並享有投資權益,以名義出資人為名義股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對該合同效力發生爭議的,如無《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有效。

❺ 使用代持股票承擔法律責任

代持股份不承擔債務。法律規定,股東按照公司章程的約定實繳完認繳的出資的,不需要再承擔債務。代持股份指的是公司在隱名投資過程中,約定將隱名股東的出資以自己的名義出資、登記的一方當事人。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二十八條
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
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一般有三種 發布:2025-02-02 02:37:24 瀏覽:122
范莉法官 發布:2025-02-02 02:32:16 瀏覽:432
民法協議內容 發布:2025-02-02 02:31:48 瀏覽:299
律師賺多少錢 發布:2025-02-02 02:06:27 瀏覽:674
南京森林法院 發布:2025-02-02 01:53:24 瀏覽:99
上海市司法局的電話 發布:2025-02-02 01:49:57 瀏覽:727
敘述體育法學 發布:2025-02-02 01:19:23 瀏覽:899
勞動法出勤獎勵 發布:2025-02-02 00:32:06 瀏覽:575
旅遊加法治 發布:2025-02-02 00:18:51 瀏覽:720
女律師外傳 發布:2025-02-02 00:18:43 瀏覽: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