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合並的法律效力包括
❶ 公司合並後有哪些法律後果
公司合並後的法律後果:
1、公司合並發生公司實體變化,導致合並一方或者雙方解散。
公司合並是兩個以上公司並為一個公司,公司合並的最重要效力就是公司實體發生變化,合並一方或者雙方消滅、法律地位喪失。在吸收合並中,被吸收合並的公司並入存續公司,法律人格喪失。這里值得注意的事,原公司在合並中的主體消滅不同於在公司解散中的主體消失。在公司解散中,公司主體消滅,其債權人得到清償,剩餘財產分配給股東。然而,它們作為存續公司的一部分,只取得其獨立的身份,而不是生命。
公司合並不僅導致被合並公司的消滅,而且導致存續公司的變更、公司的新設。在吸收合並中,存續公司在公司資本、股權份額、公司章程、組織機構方面發生變化。在新設合並中,在原公司消滅的同時,要創設新的公司。
2、公司合並導致權利義務的概括轉移。
被合並公司生命延續的概念在法律上表現為存續公司和新設公司享有被並公司以前享有的公法和私法上的所有權利。在公司合並中,合並各方的所有權利都通過法律的作用直接轉移到存續公司或者新設公司,不需要經過權利義務轉讓的協議或者出售清單。即是說,這種轉移以法律規定而直接產生,只要合並生效,被並公司的權利義務就轉歸存續公司、新設公司,有效地成為存續、新設公司的權利義務,象在被並公司中時一樣有效。
這種權利包括被並公司所有財產權利,如被並公司動產、不動產、知識產權等有形、無形財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被並公司基於合同和其它法律實施產生的債權。除了這些私法上的權利外,存續公司、新設公司還擁有被並公司享有的公法上的權利,如特許經營權、營業權等。非轉移條款的存在可能影響權利的轉移,例如,如果專利許可書上規定了許可只能給被許可公司本身而不能轉移,則該專利許可權就不能轉移給存續公司或者新設公司。
在公司合並中,被合並公司的全部義務、債務也通過法律的實施而自動轉給存續公司或者新設公司。這種轉移也是合並的法律效力,不需要通過義務、債務轉移或者繼承協議。但當事人在合同中規定某義務不能轉移的,可以影響義務、債務的承繼。
公司合並中,被並公司的訴訟事務也將轉移給存續公司、新設公司。由被並公司作為原告或者被告的正在進行的民事、行使、行政訴訟,將發生法定的訴訟擔當。公司合並中權利義務的概括轉移是公司合並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公司合並與公司收購、資產收購的重要區別之一。正是由於權利義務的概括轉移,公司合並財不必象公司解散那樣進行清算並中止有關公司的一切法律關系。
3、公司合並導致股東的重新入股。
公司合並效力的另一個方面顯示被並公司股東重新入股或者說收容。合並主要採取以股換股的方式來進行,被並公司的股東再合並的同時,根據合並合同規定的條件,該持有存續公司或者新設公司的股份,取得存續公司或者新設公司的股東地位。
❷ 股東之間的合並分立有法律效力嗎
公司合並分立的法律效力具體如下:
一、公司合並後的法律效力:
1、公司合並發生公司實體變化,導致合並一方或者雙方解散。
2、公司合並導致權利義務的概括轉移。
3、公司合並導致股東的重新入股。
公司分立的法律效力:
1、公司主體的變化,涉及公司的解散、變更和新設。在新設分立形式中,原公司解散,新公司設立。
2、股東身份及持股額的變化。
3、債權債務的變化。隨著公司的分立,原公司承受的債權債務也將因分割而變化成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公司的債權債務。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四條
公司合並時,合並各方的債權、債務,應當由合並後存續的公司或者新設的公司承繼。
《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五條
公司分立,其財產作相應的分割。
公司分立,應當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分立決議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並於三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
❸ 公司合並法規定有那些
公司法關於公司合並的規定主要是公司合並的方式,包括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合並程序,合並各方簽訂合並協議,並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通知債權人;公告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條
公司合並可以採取吸收合並或者新設合並。
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並,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並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並,合並各方解散。
第一百七十三條
公司合並,應當由合並各方簽訂合並協議,並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合並決議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並於三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可以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
❹ 公司合並事項的問題!!!
我國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三款規定:「公司合並,應當由合並各方簽訂合並協議,並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合並決議之日起 10日內通知債權人,並於30日內在報紙上至少公告3次。債權人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30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日內,有權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不清償債務或者不提供相應的擔保的,公司不得合並。公司合並時,合並各方的債權、債務,應當由合並後存續的公司或者新設的公司承繼。」此規定為公司合並時對債權人保護確定了基本原則。
公司合並的形式
公司合並可以採取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兩種形式。
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並,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二個以上公司合並設立一個新的公
司為新設合並,合並各方解散。
公司合並,應當由合並各方簽訂合並協議,並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
合並決議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並於三十日內在報紙上至少公告三次。債權人自接到通知書
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九十日內,有權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
供相應的擔保。不清償債務或者不提供相應的擔保的,公司不得合並。
公司合並時,合並各方的債權、債務,應當由合並後存續的公司或者新設的公司承繼。
公司合並的程序:
公司合並是一種法律行為,公司合並不僅涉及公司的變化,還關繫到公司債權債務及關系人的利益,必須依法定程序進行法。商
公司合並決議與批准法。商公司在合並協議正式達成之前,必須先在公司內部形成一致意見,作出決定法。商根據《公司法》規定,公司合並,先由公司董事會擬訂方案,接著再由公司的股東會作出決議,同時股份有限公司合並,必須經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批准法。
一、訂立合並協議
《公司法》第174條規定,公司合並,應該由合並各方簽訂合並協議。合並因當事公司之間的合同而成立。一般來講,在公司合並實踐中,往往是公司管理層在得到公司董事會的授權後即進行合並談判,並代表雙方公司擬定「合並協議」。合並計劃需要經過公司董事會的同意。合並計劃經由董事會同意推薦給股東會,然後徵得各自公司股東會的同意。如果合並雙方股東會批准了合並計劃,合並協議發生法律效力。
二、董事會決議
公司合並應首先經由董事會作出合並決議。盡管我國公司法沒有對董事會的合並決議作出規定,但這確屬應有之義。公司合並本身就是公司董事會許可權范圍內的事情,只不過公司合並構成了對股東利益的重大影響。因此,公司合並計劃經由董事會同意後,還需要提交股東會的審議。
三、股東會決議
公司合並對公司的重大變更事項,對股東利益影響甚大。因此,公司合並必須經由股東會同意後方可實施。我國《公司法》規定,其決議方法,在有限責任公司,必須經代表2/3以上有表決權的股東通過;在股份有限公司,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
四、政府批准
如果合並需要取得主管機關審批的,則需要取得其批准。如修訂以前的《公司法》規定,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的合並必須經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批准。
五、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
《公司法》第174條規定,公司決議合並時,應立即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的目的是為了便於了解公司現有資產狀況。
六、對債權人的通知或者公告
因公司合並對債權人利益構成影響,法律要求公司在作出合並決議之日起通知或者公告債權人。
七、辦理合並登記手續
公司合並完成後,應當辦理相應的注銷、變更或設立登記。 因都是商業企業,所以保留不同企業的法人資格程序基本相同
❺ 合並協議的法律效力怎麼認定
公司合並協議本質上是一個合同,應當按照《民法典》相關規定認定效力。合並協議生效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意思表示真實;
2、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❻ 公司合並的法律後果有哪些
你好,公司合並的法律後果有:
一、公司合並可以採取吸收合並或者新設合並。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並,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並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並,合並各方解散。
二、公司合並,應當由合並各方簽訂合並協議,並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合並決議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並於三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可以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
三、公司合並時,合並各方的債權、債務,應當由合並後存續的公司或者新設的公司承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