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責任保證書有法律
『壹』 保證書在法律上有效嗎
保證書屬於合同的一種,在法律上符合平等原則、合同自由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遵紀守法原則和依合同履行義務原則等原則視為有效合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
第二條 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第三條 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第四條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第五條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六條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第七條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第八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1)公司責任保證書有法律擴展閱讀:
婚姻糾紛「保證書」滿足三個條件才有法律效力
在婚姻糾紛的審判實踐中,經常會看到有的當事人拿著對方寫的保證書,作為對方存在過錯、請求法院支持其訴訟請求的證據。那麼,到底怎樣的保證書才是合法有效的呢?近日,西固法院受理了一起離婚糾紛案,法官解析說明保證書的法律效力。
原告汪某稱夫妻雙方感情破裂,無法繼續生活,雙方無婚生子女,也無共同財產和債權債務,請求法院判決離婚。被告朱某應訴後,向法官講述了汪某婚內出軌的情節。
朱某說:發現對方出軌後,汪某曾多次保證以後再也不會,並寫了保證書,內容為「若汪某婚內再出軌就賠償朱某2萬元,並打斷其一條腿」雲雲。可保證書寫了之後,汪某再次出軌。
在這場離婚官司中,朱某認為:汪某既然寫了婚內保證書,就應該按照保證書的內容履行義務。同時,朱某還向法庭提交了汪某向其母親高某借款10000元的借條,稱只要汪某按照保證書內容兌現承諾,履行義務,並償還高某1萬元,自己就同意離婚。
針對以上說法,汪某辯稱自己從未出過軌,保證書是在朱某的母親威脅下寫的,保證書中「打斷一條腿」的內容也是違法的,汪某認為自己寫下的保證書是無效的。
西固區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原告汪某承認了出軌的事實,並表示願意向被告朱某支付賠償款,也願意償還朱某母親的借款。汪某、朱某二人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雙方自願離婚,原告汪某向被告朱某給付補償款共計2.6萬元。
本案法官解析:
保證書具有法律效力,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1、保證書是出具人真實的意思表示;
2、保證書的內容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3、保證書的內容沒有違反公序良俗原則。保證書中關於出具人存在過錯行為的記載,可以作為主張感情破裂和對方存在過錯的直接證據,在離婚訴訟中具有重要的證明效力。
本案中,汪某出具的保證書是其本人書寫,並無證據證明其在出具該保證書時有被脅迫的情形,所以應當認定保證書的內容是其真實意思表示。
保證書中明確約定了若違反夫妻忠誠義務需向對方賠償2萬元,該約定並不違反公序良俗,可視為夫妻雙方對其所有財產的處分。因此這部分的約定具有法律效力。另外,「打斷一條腿」這樣的約定明顯違反法律規定,自然是無效的。
『貳』 保證書有法律責任
要看情況的
保證書承諾書自願簽訂的均是有效的.
具有法律效力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回
1、保證書、承諾書是一方答真實的意思表示;
2、保證書。承諾書的內容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3、保證書。承諾書的內容沒有違反公序良俗原則。
『叄』 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以你所說,這個保證書的內容是無效的,不必擔心。
想辭職的話,可以提前30天通知單位,有爭議可提起勞動仲裁。
『肆』 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保證書由專業律師幫助撰寫,並經雙方簽字認可,必要時可請無利害關系第三專方作屬證。保證書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其履行約定。只要是由雙方簽字的文字證明,同時是在雙方自願的情況下簽署的。在法律上都可以作為有效的依據。如果再有律師見證的話,那就和法律文書具有一樣的效力。
『伍』 保證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保證書如果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的能起法律效力。保證書需要雙方在自願的情況下簽訂,依法訂立的保證書對當事人具有約束力,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陸』 保證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內
(一)因重大容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柒』 公司招聘時的連帶責任保證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這個問題很簡單,無法律拘束力
其實根本不用從勞動法分析
保證作為債的保證方式,是一種從合同,從屬於主債權。主合同無效時,從合同也會無效--這叫從屬性。如果主債權根本尚未發生,那麼從合同的效力哪裡來呢?
現在你朋友公司對你朋友的主債權--對公司的損害尚未發生,那麼保證合同保證的是什麼主債權呢?
如果你朋友對公司造成損失了,此後再做的保證才是有效力和討論意義的。
我們國家對於是否會實際發生尚不確定的「或然債權」是不保護,這種連帶責任保證書沒有任何法律上的意義。
但如果損害發生後,公司把親友找來,說根據以前的這份連帶責任保證書你要做保證承諾了,此時如果簽下保證合同則是有效的,這點要小心。
回復 gongwaiyun:
我也不清楚你在說什麼,勞動法和民法確實不屬同一個部門,但並非無法放在一起討論,勞動法中的許多規定體現的是民法的一般原理。當勞動法有規定時適用勞動法的規定,沒有規定時適用民法一般原理及規定。
有效和生效確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我說的其實是在討論有效與否,是你自己沒搞清楚。債權擔保的效力當然是在債權不能實現之後發生的,但這個發生的前提是已經有了一個「確定」的「主債權」,然後去擔保這個早已「確定」的債權。對於還未發生的損害、或者說損害還不確定的債權進行擔保,因為主債權不存在或不確定所以這個擔保是自始無效的。我們國家對於未來是否會發生還不確定的「或然債權」是不能用任何擔保來保障的(保險是射悻跟擔保是兩個概念;這里的情況也不是最高額保證),對本身是無效的擔保當然不用討論是否生效的問題。
現在的情況是勞動法沒有規定人保的法條,那我適用民法的一般原理,特別是擔保法的理論和法律規定有什麼不妥?因為如果我說根據勞動法「立法精神」人保是禁止的,但這個「立法精神」是我根據文件來解釋的,這種解釋不是立法解釋、司法解釋,並不具有絕對的效力;對方同樣也可以解釋說「法無禁止即可以」,既然勞動法沒有禁止這種人保,那麼就是可以當事人意思自治的,這樣會使問題更復雜。所以與其從勞動法禁止物保的角度「反推」人保也是禁止的,倒不如直接從主債權尚未發生、保證還沒有擔保基礎的角度來得乾脆,這是我的看法。當然,我也不是說二樓、三樓的看法一定是錯的,我只是從另一個角度來想辦法。
『捌』 關於承擔責任的承諾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個人簽字或按手印單方面出具的承諾書或是是保證書之類的,有法律效力,需付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