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協議和合同的法律效力

協議和合同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0-12-23 09:25:49

① 同一份協議中出現合同與協議兩種字眼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具有法律效力,從合同法領域來說,合同和協議是同一個意思,對於法律人來說,更喜歡在文字上使用協議一詞。

② 補充協議和原協議是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一般情況來下都寫這么一條源「本合同未盡事宜經雙方協商一致簽訂補充協議,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如果原協議沒有特別約定,經雙方協商一致簽訂的補充協議就與原協議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其實實際操作上,「補充協議」的效力往往高於原合同。

(2)協議和合同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補充協議是對原合同的補充或者變更,一般要明確約定,如果補充協議條款與原合同不一致或發生沖突時,應當以補充協議為准,但原合同明示不得變更的條款,補充協議中對該條款發生的變更則不發生法律效力。簽訂合同之後,發現內容還需補充的,可以擬定合同補充協議[1]。合同補充協議的擬定需要注意幾個必備信息:一是雙方當事人的基本信息需全面具體;二是說明擬定補充協議的原因;三是協議補充的內容或變更的內容。

參考資料:補充協議——網路

③ 合同怎麼樣才有法律效力

有效合同所不可缺少的條件。合同生效即合同發生了法律約束力。只有符合法律規定的一定條件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這些條件常常被稱為合同的有效要件。各國法律一般都規定以下條件為合同的有效要件:
1、 主體合格,即訂立合同的當事人雙方都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資格。作為公民個人,必須達到法律規定的年齡,且智力發育健全;作為法人,必須經過合法的登記注冊,並且在自己的經營活動范圍內,才能作為合格的當事人訂立合同;一些非法人的組織、團體在一定范圍內也可以成為合同當事人。
2、 意思表示真實,即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的整個過程中所提出的要約或承諾的內容,都是自己獨立意志的表現,是其真實的意思表示。在正常的情況下,行為人的意志總是與其外在表現相符的。但是,由於某些主觀上或客觀上的原因,也可能發生兩者不相符的情形。例如,當事人一方故意捏造假情況或隱瞞、掩蓋真相,這就會使另一方當事人形成錯誤認識而訂立合同;又如,一方當事人利用另一方的某種急迫要求而進行要挾或採用其他方法強迫其接受某些極不合理的條件而訂立的合同,等等。上述情況下所訂立的合同,都是意思表示不真實,因而不受法律保護。
3、 內容合法,形式合乎要求。內容合法,主要是指標的合法,即合同標的不屬國家明令禁止買賣的物或法律、政策所不允許的行為,或者須特價但未經許可要經營的物或行為。在社會主義國家裡,合同內容合法,還包括合同標的數量、質量合法、價格合法以及當事人的目的無規避法律之意,沒有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等。形式並非所有合同的有效要件,但也有例外。例如,關於不動產的買賣,各國法律一般都規定須採取要式合同進行。這類合同,要式形式即其生效的法定條件。

④ 合同與協議都具有一樣的法律效力嗎

一樣的來,協議是合同的同義詞,但自在法律規范上多用合同一詞。我國合同法上所說的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由此可見,合同就是具有特定內容的協議,同樣具備上述特徵的協議就是合同。實踐中,合同可以以不同的名稱出現,如合同,合同書,協議,協議書,備忘錄,名字並不重要,關鍵是看其內容。但在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協議」是個特定的概念

⑤ 合同與協議的區別及法律效力有哪些

從其區別角度來說,協議是簽訂合同的基礎,合同又是協議的具體化。所謂回協議是指答有關國家、政黨、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個人,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訂立的一種具有政治、經濟或其關系的契約。合同與協議雖然有其共同之處,但兩者也有其明顯區別。合同的特點是明確、詳細、具體,並規定有違約責任;而協議的特點是沒有具體標的、簡單、概括、原則,不涉及違約責任。合同與協議是兩個既有共同點又有區別的概念,不能只從名稱上來區分,而應該根據其實質內容來確定。如果協議的內容寫得比較明確、具體、詳細、齊全,並涉及到違約責任,即使其名稱寫的是協議,也是合同;如果合同的內容寫得比較概括、原則、很不具體,也不涉及違約責任,即使其名稱寫的是合同,也不能稱其為合同,而是協議。

⑥ 和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

法院、仲裁庭根據和解或調解協議做出的裁決書、調解書是具有法律內效力,一方反悔,另一容方可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七條規定: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6)協議和合同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人民調解協議書一般分為四個部分:標題、首部、正文和尾部。

標題、首部和尾部這些格式都是固定不變的,比較容易掌握。較難的是協議書的正文部分,就是對當事人糾紛的簡要介紹及達成的協議內容的表述。

正文要求簡練,對糾紛的經過需用與有限的文字表達清晰、完整,達成的協議內容更是協議書的核心部分,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真正起到解決糾紛的目的。

所以,要寫好協議書的正文,製作一份高質量的人民調解協議書,筆者認為需做到「四要」。

⑦ 電子合同和紙質合同的法律效力一樣嗎

與紙質合同有同樣法律效力的電子合同需要符合以下條件:
1、數據電文原件,能夠回可靠答地保持內容完整、防篡改,滿足法律規定的原件形式及文件保存要求;
2、電子簽名,能夠標識簽署人、簽署時間,防篡改,滿足法律規定的有效電子簽名要求;
3、身份經過第三方有效認證,滿足法律規定的認證要求;
但是,由於普通個人或企業用戶實現上述條件過程繁瑣且成本高,與電子化簽署提速降本的初衷相悖,因此,普通用戶只需選擇可靠的第三方電子合同訂立系統即可簽署有效的電子合同。
這也符合商務部在《電子合同在線訂立流程規范》的規定:「通過第三方(電子合同服務提供商)的電子合同訂立系統中訂立電子合同,才能保證其過程的公正性和結果的有效性」。

⑧ 合約與合同的區別

合同與協議的區別:

協議是指有關國家、政黨、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個專人,在平等協商的基礎屬上訂立的一種具有政治、經濟或其他關系的契約。協議,在其所表示的意義、作用、格式、形式等方面基本上與合同是相同的。經濟合同和以經濟為內容的協議,都可以稱為契約,兩者都是確立當事人雙方法律關系的法律文書。

合同與協議雖然有其共同之處,但兩者也有其明顯區別。合同的特點是明確、詳細、具體,並規定有違約責任;而協議的特點是沒有具體標的、簡單、概括、原則,不涉及違約責任。從其區別角度來說,協議是簽訂合同的基礎,合同又是協議的具體化。

合同與協議是兩個既有共同點又有區別的概念,不能只從名稱上來區分,而應該根據其實質內容來確定。如果協議的內容寫得比較明確、具體、詳細、齊全,並涉及到違約責任,即使其名稱寫的是協議,也是合同;如果合同的內容寫得比較概括、原則、很不具體,也不涉及違約責任,即使其名稱寫的是合同,也不能稱其為合同,而是協議。

熱點內容
公司頒布規章制度後的結束語 發布:2025-02-04 10:37:18 瀏覽:907
上市公司監事會主席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10:37:10 瀏覽:358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確定 發布:2025-02-04 10:35:44 瀏覽:605
招募刑辯法律援助律師 發布:2025-02-04 10:08:03 瀏覽:559
網路輿論與司法審判 發布:2025-02-04 10:02:38 瀏覽:631
2016年訴訟法收費標准 發布:2025-02-04 09:55:14 瀏覽:841
商法之商 發布:2025-02-04 09:23:02 瀏覽:154
工商局合同科向群眾宣傳合同法 發布:2025-02-04 09:09:19 瀏覽:363
疫情防控司法所 發布:2025-02-04 08:50:42 瀏覽:856
法律援助中心特邀監督員 發布:2025-02-04 08:49:16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