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房沙盤有法律效力嗎
① 與中介簽署的獨家賣房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無效,隨時可以違約。有效的是你們雙方之間的協議。經濟糾紛而已,不知道你們雙方協議怎麼簽的。可能有一定賠償問題,
② 開發商的沙盤有哪些法律效力
只要還有當時沙盤的照片以及宣傳資料,就可以要求開發商承擔違約責任,因為原來的那些資料應該被認定為你們簽訂的房屋合同的一部分。
一般認為沙盤是宣傳資料。沙盤中顯示的道路、綠化、樓體外飾和總體布局等內容。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商品房的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為要約邀請;
但是出賣人就商品房開發規劃范圍內的房屋及相關設施所作的說明和允諾具體確定,並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的確定有重大影響的,應當視為要約。
該說明和允諾即使未載入商品房買賣合同,亦應當視為合同內容,當事人違反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③ 沙盤與現樓不一誰負責謹防售樓部沙盤貓膩
3月已至,樓市也開始逐漸回暖,新開樓盤一般都會在售樓處擺放沙盤模型,供人們購房參考,但有些模型之外的因素如果被忽略,可能會造成選房不準,入住之後產生不便。相關地產銷售人員建議,看模型時也要對模型上反映不出來的周邊及小區內配套詳細了解。
沙盤模型上會顯示出小區的樓高、樓間距、綠化等信息。但由於模型空間所限,小區內一些如變電箱、運動設施等,不會完全體現出來。如果想選購一樓的房屋,並且介意周邊的一些設施可能會干擾正常生活,那麼在看模型選房時,要向銷售人員詢問清楚。
樓盤沙盤陷阱:
陷阱一:沙盤樓距更寬闊
陷阱:很多購房者發現,沙盤的樓房錯落有致、寬鬆通透,置業顧問也一再承諾有25米寬樓距。可實際樓距卻15米不到。 對策:看沙盤不如多問實際數據。根據小區佔地、總建築面積、容積率等數據,結合沙盤比例與實地考察,做出的判斷也更准確些。此外,除了看樓座布局是否過緊湊,還要看小區的規劃是否考慮到實際生活需求,如小區出入口的設計是否合理等。
陷阱二:說好的周邊配套呢?
陷阱:許多銷售顧問總是指著沙盤這樣信誓旦旦地承諾規劃中的配套等等。可如果等了幾年還看不到所謂的配套設施落實,銷售人員就會說這是政府項目或政府規劃,正在規劃之中。當房子都賣光了,規劃都沒落實,購房者也只得認栽。對策:實際了解配套的真實性可行性。購房者可將沙盤上的設施與建築圖紙一一對應,確定小區周圍的湖泊、公園、綠化帶是否真實存在;周邊的道路是否如沙盤展示的一樣寬闊平直;銷售人員承諾的學校、商業項目的進駐,在政府官方網是否有相關規劃與進度等。這不僅關繫到日後生活的舒適度,還關繫到房產的保值率。
陷阱三:不利生活設施被「隱身」
陷阱:有開發商為了讓沙盤看上去整體更完美,隱去了一些必要的生活設施,如電房、水泵房、地下車庫的出入口,甚至是垃圾站,導致很多購房者在不知情下住進了垃圾站旁的房子,對此,大多業主只能無奈地接受。對策:購房者看沙盤時要特別留意車庫出入口、垃圾站、電房的具體位置,另外問清垃圾站是常規垃圾堆放處還是臨時堆放點,臨時堆放點會不會變成永久堆放點等,購房者在看模型時除了要了解它們的具體位置,還要實地到小區周邊做仔細了解。對於銷售人員的承諾,購房者可與其協商,寫入商品房預售合同。
有些房屋在模型上看臨街、採光好,但有可能小區外正是繁華馬路,房屋正對面還有高層建築。看房者要考慮模型以外的周邊環境,詢問周邊高層建築物、道路、商鋪繁華程度等情況。還應了解周邊規劃狀況,如是否將建商場、垃圾轉運站等,對影響生活的因素心裡有個底。
一、看沙盤上是否註明「模型」或「效果圖」字樣及模型比例
按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要求,開發商使用模型時,必須註明「模型」或「效果圖」等字樣,這條規定的潛台詞是:沙盤模型僅供參考。看沙盤的比例尺寸,除了確定沙盤是否根據實際規劃比例製作,還可以按比例尺寸可以算出實際尺寸。購房者可大概計算出樓間距等。
二、看小區整體規劃
沙盤是小區的縮影。在沙盤上,小區密度是否過大、建築與景觀的搭配是否協調、內交通的分布是否合理、公共設施的分布是否人性化、小區與周邊環境的關系等都一目瞭然,而這些對以後的居住質量影響很大,也是購房者在不同樓盤之間比較應考慮的關鍵因素。
三、看開盤區域及樓棟朝向
大多樓盤都是分期開發,因此在總攬全局之後,應重點關注意向購買的樓棟及其周邊的情況。樓棟朝向決定了房屋的採光、通風、窗外景觀等,也是選房的衡量標准。
四、看樓間距
90%的沙盤是放大樓體間距的!據專家介紹,誇大樓間距是開發商的一種促銷手段。通常,低層住宅樓間距應大於15米,而那些高層住宅樓間距應當大於24米。知道了沙盤模型比例,購房者可以親自測量根據沙盤計算出來的樓間距與實際樓間距之間是否存在偏差;或者測量前後樓棟的高度與間距,兩者的比例控制在1:1比較合適。
看房者都會關注房屋的採光情況,在看模型時,應問准模型上樓間距比例是否與實際一致,以判斷出房屋的採光效果。如果看模型時感覺所中意的房屋採光不好,應及時向銷售人員詢問,並到樣板間實地看一看。
五、看綠地
有大片綠地點綴是沙盤賞心悅目的原因之一。為了吸引眼球,開發商會在沙盤上做出綠化率很高的假象。購房者一定要問清楚沙盤上的綠化建設與實際是否一致,有必要,具體的綠化面積、分布等一定要寫入合同。
六、看內交通
小區內的交通分為人車分流和人車混行兩類,交通的合理性對於居住的安全和環境的靜謐性是比較關鍵的,這也是在看房中容易忽略的問題。購房者要詢問一下小區在交通上有什麼措施,如何規劃小區內的車行、人流等。
七、看公共設施具體位置
為了美觀,沙盤中常會把小區內的變電站、垃圾箱、化糞池、水泵房、燃氣房、地下車庫出入口等隱藏、模糊或偏移,比如用綠地取而代之。看沙盤時,一定要問清楚這些公共設施的具體位置、高度及與樓棟之間的距離。
八、看小區內不明確建築物
沙盤中常會看到一些用有機玻璃做成的透明小方塊,它們可能是小區內的公共設施,也可能是待規劃中的建築物。這些不明建築物,極有可能在未來某一天變成現實的時候,給居住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比如承諾是帶規劃的綠地實際成為了一座高樓。因此,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並把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寫入合同中,對開發商產生一種約束力。
沙盤與現樓不一樣,誰來負責?
「本模型僅供參考,以實際為主」。走訪多個樓盤售樓部,發現此類提示語句出現在每個沙盤上。而樓盤的戶型圖、效果圖上,同樣印有「實際交付結果以雙方訂立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為准」等文字。樓盤置業顧問向記者解釋,即便是相同戶型單位,它們的樓棟、樓層、單元的不同,也會導致局部結構、尺寸、面積上的偏差。這無法避免,也應提前跟購房者說明,避免日後產生不必要的糾紛。然而記者觀察發現,這些置業顧問在向購房者介紹沙盤時並未做出相關提醒,也少有購房者對此提出質疑。而提示文字字型大小很小,且被放在毫不起眼的位置。
沙盤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律師認為,只要沙盤上面出現「僅供參考」的字眼,開發商就足以免責。「也有過靠沙盤拍照做證據打贏官司的,但有一定難度,需要結合其 他證據,如售房書面廣告等。」另外律師稱,即便附近有變電站、高壓線,除非購房者主動提出,否則開發商也沒有義務將其記入合同。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3-10,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④ 沙盤是否有法律效力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⑤ 開發商沙盤的法律效力
只要還有當時沙盤的照片以及宣傳資料,就可以要求開發商承擔違約責任,因為原來的那些資料應該被認定為簽訂的房屋合同的一部分。【法律依據】:符合《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的退房情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商品房的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為要約邀請,但是出賣人就商品房開發規劃范圍內的房屋及相關設施所作的說明和允諾具體確定,並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的確定有重大影響的,應當視為要約。該說明和允諾即使未載入商品房買賣合同,亦應當視為合同內容,當事人違反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在商品房買賣中,沙盤是否屬於宣傳資料,目前法律法規對此尚沒有明確規定,但在司法實踐中,一般認為沙盤也是宣傳資料之一。沙盤中顯示的道路、綠化、樓體外飾和總體布局等內容。
⑥ 售樓部的沙盤模型具有法律效力嗎
售樓處沙盤上一般都會寫:本模型僅供參考,具體建設結果會與本模型效果存在回區別,最終交付結答果則以政府部門核准文件及雙方合同約定內容為准等相關文字,一般沙盤是難以作為維權依據的,具體還是要看實際規劃跟合同中註明的規劃尺寸是否相符。
⑦ 售樓處的沙盤上的標注以實物為准有法律效力嗎
這是一種告知行為,在於告訴你沙盤模型與實際會有差別,這種差別已預內先告知了你們,履行了容告知義務,如果出現模型與實際建造的建築有差別,以實際建造物為主,因為實際的構造可能會發生改變。這就不存在虛假宣傳的法律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