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結合實際談談我的法律責任

結合實際談談我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6-03 17:16:49

『壹』 結合自身實際,談一談在求職過程中如何利用就業法律法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首先要知道招聘陷阱有哪些:

1.非法中介陷阱:在「皮包公司」的保護下,犯罪分子騙取求職者信任,與求職者簽署協議,收取各種名目的費用後,攜款潛逃。

2.媒體網路陷阱:犯罪分子通過在一些小報、招工網站、手機群發等方式發布虛假招工信息,詐騙求職者前來應聘,通過電話聯系、匯款等方式詐騙錢財。

3.找硬關系陷阱:犯罪分子謊稱關系廣、能力強,可以為求職者打通關系找工作,再以花錢打點的名義騙取錢財。

4.臨時租用辦公場所辦公陷阱:犯罪分子打著虛假單位的旗幟,在人員流動量大的熱鬧地段租賃臨時辦公地點,以豐厚的待遇條件吸引應聘人員。

5.試用陷阱:許多求職者上崗後一般都會有三個月到六個月的試用期。有些單位利用這一條款,要麼在這一期間少付工資,要麼到期後蓄意辭退。

6. 傳銷陷阱:用人企業高薪誘惑,吸引求職者。當新人剛被騙到異地後,斷絕其與外界的一切聯系,也不讓其看電視和報紙,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密集地灌輸一夜暴富的思想,喚起人們對金錢扭曲的追求。

二、關鍵要懂得如何識別招聘陷阱:

「招聘陷阱」的套路其實並不深,其目的就在於「收斂錢財」。據勞動部門介紹,求職者在找工作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查資質:可通過工商行政網站、紅盾網查驗對方是否是正規公司,是否具有合法資質。

2.用人單位是否要求收取求職費用:《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要求其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3.用人單位是否承諾高薪厚職。

4.謹慎簽訂勞動合同,明確權利義務。

5.不要將身份證、學歷證明等證件輕易交給招聘者。

對於招聘陷阱總要防範於未然,知道招聘陷阱大多是怎樣的,然後去識破才能更好的防範。所以對於如何去防範招聘陷阱就要以上兩點的招聘陷阱知識了。

在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逐步走向市場化、法制化的今天,作為改革的直接承受者和參與主體,高校畢業生在其整個擇業求職過程中也應增強法律意識,自覺遵守市場規則,並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很多畢業生由於勞動維權意識的薄弱,面臨很多求職的問題,譬如試用期沒工資、試用期不簽合同、試用期被辭退、用人單位遲遲不買社保、被迫無薪加班加點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違法侵害畢業生的行為,畢業生要用於站出來,爭取自己應有的合法勞動權益,別毫無怨言地成為任人宰割的小綿羊。在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逐步走向市場化、法制化的今天,作為改革的直接承受者和參與主體,高校畢業生在其整個擇業求職過程中也應增強法律意識,自覺遵守市場規則,並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畢業生就業求職活動中的政策法律依據

為切實保障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順利進行,保障畢業生就業活動的有序開展,;近年來我國政府和有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的就業政策和法規。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教育部及有關部委關於畢業生就業的規范,如《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暫行規定》;二是各地方就業主管部門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出台的有關畢業生就業的規范性文件,用於規范指導本地方的畢業生就業;三是高等學校結合學校實際,根據國家的就業方針、政策和規定以及主管部門工作意見制定的本校工作實施辦法、細則。與畢業生就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等。

二、畢業生就業求職中個人權益保護的重要環節

從高校畢業生求職擇業程序來看,一般有以下主要環節組成:了解有關就業政策,收集處理就業信息,做好個人求職資料准備和心理准備,參加「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活動,簽訂就業協議書、畢業離校報到等。在上述環節中,畢業生與用人單位見面「雙選」、簽訂就業協議、就業報到等階段客觀上對畢業生合法權益保護來說相對比較重要。

三、畢業生就業權益的主要方面和保護

畢業生作為畢業生就業的重要主體之一,根據目前就業政策法規的有關規定,畢業生在就業求職過程中主要享有以下幾方面的權益。

1、接受就業指導權我國《高等教育法》中規定,「高等學校應當為畢業生、結業生提供就業指導和服務」。由此可以看出從學校接受就業指導和服務是畢業生的一項重要權益。各高校應成立專門的學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配備專門人員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

2、平等就業權畢業生在參加就業求職過程中,應當享有平等就業權。平等就業,應當包括及時、全面准確地獲取就業信息,就業時公平、公正,擇優推薦,參加「雙選」時與招聘單位自主洽談協商等方面。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實行並軌招生的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指導下自主擇業。只要符合國家的就業方針、政策,畢業生就可以自主地選擇用人單位,學校、其他單位和個人均不得干涉。公正推薦是學校的基本責任,也是畢業生享有的最基本的權益。

3、公平待遇權用人單位錄用畢業生的過程中,應當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公平受錄用權是畢業生最為迫切需要得到維護的權益。

4、違約求償權畢業生、用人單位、學校三方簽訂協議後,三方都應嚴格履行本協議。任何一方提出變更或解除協議,均須得到另外兩方的同意,並應承擔違約責任。對於用人單位無故要求解除就業協議的,畢業生有權要求對方嚴格履行就業協議。對於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履行就業協議等方面更多的應當是依照國家法律法規進行自我保護。

四、畢業生就業求職中個人權益的自我保護

畢業生權益保護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畢業生自我保護,畢業生自我保護一般體現在以下方面:

1、熟悉和了解有關法律常識及規定,自覺提高畢業生個人法律意識。畢業生應了解目前國家關於畢業生就業的有關方針、政策和規范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熟悉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這是畢業生權益自我保護的前提。如果在就業過程中因為所謂的公司規定或部門規定與國家政策法規有抵觸,侵犯了自己的權益,則可以依據法規辦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 簽好就業協議書,充分發揮就業協議書的作用就業協議書是明確畢業生、用人單位、學校在畢業生就業工作權利義務的書面文本,一般是由國家教育部制定統一格式。畢業生也須認真簽訂好就業協議。因為在我國健全和完善畢業生就業工作法律法規體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盡管少數省市做出了一定的嘗試,但從全國范圍來看還沒有足夠的法律依據和形式替代現行的就業協議書。而在畢業生就業實踐中,一些單位在與畢業生、學校簽訂「三方協議」後,依據「就業協議書」中「如有其他約定,應在協議書的備注欄中明確,並視為本協議的一部分」的條款,還要與畢業生再簽訂一份比較詳盡的勞動合同。

畢業生在簽訂就業協議及其補充條款時一般應著重注意以下方面:

(1)查明用人單位主體資格是否合格 協議雙方的資格是否合格是協議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前提(這里主要是指用人單位的資格)。用人單位,不管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企業(不包括私營企業),必須要有進人的自主權力。如果其本身不具備進人的權力,則必須經其具有進人權力的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同意。因此,畢業生簽約前,一定要先審查用人單位的主體資格。

(2)有關協議條款明確合法。 協議書的內容是整個協議書的關鍵部分,畢業生一定要認真審查。首先審查協議內容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法律和政策;其次審查和仔細推敲雙方權利和義務是否合理;第三要審查清楚除協議本身外是否有附件即補充協議,並審查清楚其內容。按照《勞動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的規定,就業協議書協議內容至少應具備以下條款才能具有法律效力:服務期;工作崗位;工資報酬;福利待遇;協議變更和終止條款;違約責任等。

(3)簽訂就業協議的程序要合乎程序 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經協商一致,簽約時要注意完整地履行手續。首先,畢業生要簽名並寫清簽字時間;其次,用人單位以及其上級主管部門必須加蓋單位公章並註明時間,不能用個人簽字代替單位公章;第三,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簽字後需將協議書交給學校畢業生分配主管部門履行相關手續,以便及時制定就業計劃和順利派遣。

(4)寫明違約責任 違約責任是指協議當事人因過錯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協議規定的義務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它是保證協議履行的有效手段。鑒於實踐中畢業生及用人單位違約率有所增加的狀況,協議書中違約條款就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協議內容中,應詳細表述當事人雙方的違約情形及違約後應負的責任,同時還應寫明當事人違約後通過何種方式、途徑來承擔責任。這樣,才能更有利於當事人雙方履行協議,也有利於以後違約糾紛的解決。

3、遵循市場規則,預防侵害自身合法權益行為的發生。

畢業生在就業求職過程中,無論是自薦,應聘,接受面試、筆試,洽談就業意向,都應本著 "真誠、信實、平等"的原則,以自身實力參與競爭,雙向選擇。同時,要有風險意識,對於有些用人單位招聘人員時,誇大優厚條件,以欺騙手段吸引人才的做法要有提防戒備心理,預防侵害自身合法權益行為的發生。在畢業生就業報到過程中,畢業生也應對自身權益有所了解、善於進行自我保護。

4、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由於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的不盡成熟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尚不健全,在加以社會風氣、人們舊觀念、舊思想的影響,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不公平現象,對畢業生就業求職正當權益予以侵害。針對侵犯自身就業權益的行為,畢業生有權向用人單位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進行申訴並聽取他們的處理意見,同時也可提交給當地的勞動爭議仲裁機構進行調解和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貳』 結合自己實際,說法律作用

可以實實在在維護你權益,不因不懂法而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叄』 請結合實際談談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的關系,最好能舉例

法律權利是生來就有的,而義務是他人設置的本人必須履行的,權利可以放棄,但是義務不行.例如,我借給張三10塊錢,他就有還我的義務,但是我把我個可以請求他無條件還款的權利放棄後,他就不需要履行他的義務了.此外,可以無條件賦予他人權利,卻不可以沒有對價的情況給他人設定義務.例如,我可以給張三10塊錢,但是不能在沒有任何權利糾紛的時候,問張三要10塊錢.

『肆』 17歲,我的法律責任是什麼,為題,寫一篇作文300

你已經能承擔法律責任了,例如可以對你執行刑法.
你應該做的責任主要的一點就是安分守己,不違法,等你18歲之後你就要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了

『伍』 談談對法律責任的認識 不少於八百字

你要是不懸賞的話基本上是沒人願意寫八百字兒的

『陸』 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學習法律的重要性

1、行使公民權利的同時履行自己的法律義務

學習法律知識對於明曉自己必須履行的義務以及自己的基本權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享有自己本有的公民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好應該承擔的法律義務。

通過學習法律知識可以保證自己的權益不受損害,但同時也要去尊重其他人的權益,不去侵犯他人權益。

2、有益於了解法律並且遵守法律

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並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它需要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參與到裡面來。所以每一個公民都應該遵守法律規則,一起構建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環境。

3、在面對違法行為時可以使用正確的法律手段來斗爭

在面對犯罪分子時,光有一腔熱血是沒有用的,甚至有時還容易傷害到自己。與違法行為斗爭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合理正確的方法手段。因此可以通過學習法律知識,選擇正確的方法來制止犯罪行為。

(6)結合實際談談我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當代社會,已經從集體主義的遮蔽中再現個體,每一個個體的生存發展都是不可忽略的。我們已經擁有了人格的獨立和發展的自由。但是,這獨立有其社會的支持,這自由有其法律的邊界,不能生活在原子化、叢林化之中。當代社會,已經從意識形態的高揚中解放利益,每一個百姓的利益訴求都是不可置換的。

但是,利益的潮水並不能漫過法律的堤壩,財富的追求也不能湮滅道德的光照,不能沉湎於社會慾望的極端化、暴戾化之中。當代社會,已經從階級斗爭的極致中回歸法治,每一個公民的合法權利都是必須保障的。依法抗爭,合法維權,本來就是公民的權利和法治的踐行。

『柒』 結合崗位實際,談談自己如何落實本單位法律事務管理和合規管理職責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4

熱點內容
無責任底薪法律 發布:2025-02-01 23:03:36 瀏覽:232
小利幫忙有沒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1 22:32:26 瀏覽:266
煤礦化驗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1 22:30:10 瀏覽:743
社會與法普法姐妹上集 發布:2025-02-01 22:01:03 瀏覽:234
司法警校畢業能幹什麼 發布:2025-02-01 21:32:51 瀏覽:877
勞動法倒班工時規定 發布:2025-02-01 21:25:18 瀏覽:480
誰刺傷法官 發布:2025-02-01 20:37:01 瀏覽:93
法院扣除審限 發布:2025-02-01 20:23:47 瀏覽:274
法治新講堂 發布:2025-02-01 19:26:37 瀏覽:156
法官法第十六條解釋 發布:2025-02-01 19:02:15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