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賠償協議有法律效力
1. 交通事故協議書怎樣寫才有法律效力
交通事故協議書參照以下模板寫具有法律效力:
貼償義務人(甲方):xxx
身份證號
賠償權利人(乙方):xxx
身份證號
全權委託代理人:
身份證號:
2014年x月x日x時x分,乙方李xx駕駛二輪輕便摩托車在 鎮
路段與甲方張xx駕駛的正三輪貨運摩托車發生碰撞,導致乙方受傷住院治療。對此交通事故,xx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張xx對過錯行為負此事故的主要責任,李xx對過錯事實負有次要責任。現甲方與乙方就該交通事故的賠償事宣,經雙方平等協商、自願達成如下協議:
甲方一次性賠償乙方受傷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交通費、事故車賠償費、後續治療費、精神損害撫慰金、傷殘補償等一切賠償費用共合計人民幣__拾萬元(¥ 元)整,本協議簽訂之日起甲方以現金方式付給乙方人民幣_拾
萬元(¥ 元)整。
乙方投保的交強險及商業第三者責任險,由甲方委託訴訟代理人向保險公司主張權利,所得賠償款全部歸乙方所有。
三、本協議簽訂後,本起交通事故引起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等一次性處理終結乙方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向甲方主張任何權利。
四、本協議訂立生效後,乙向有關司法機關出具諒解書。
五、本協議經雙方當事人簽字後生效。
六、本協議一式三份,雙方各持一份,公安機關備案一份
賠償義務人(甲方) 賠償權利人(乙方)
見證人:
年 月 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2. 車禍的賠償協議書怎麼寫有法律效力嗎
車禍協議書包括以下內容就具有法律效力:
1、車禍雙方當事人的基本信息情況;
2、車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3、賠償的具體內容;
4、事故雙方簽字確認,並註明日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3. 交通事故和解協議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和解協議書是有法律效力的。交通事故和解協議書是雙方在自願、合法的基礎上所簽訂的,以證明雙方就該交通事故賠付事宜協商一致。如果事故雙方在簽訂交通事故和解協議書過程中,如果存在重大誤解、顯失公平、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違背真實意思等情形,那麼該賠償協議是無效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四條 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後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4. 交通事故現場協議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一般來說,交通事故賠償協議是在雙方自願、合法的基礎上所簽訂的,因此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該賠償協議如果是存在重大誤解的、顯失公平的、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使對方違背真實意思等情形簽訂的,那麼該交通事故賠償協議屬於可撤銷的合同,或者其他情況的無效合同,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第十四條 發生財產損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車輛可以移動的,當事人應當組織車上人員疏散到路外安全地點,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採取現場拍照或者標劃事故車輛現場位置等方式固定證據,將車輛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後報警:(一)機動車無檢驗合格標志或者無保險標志的;(二)碰撞建築物、公共設施或者其他設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