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兩國簽署文件是否有法律效力

兩國簽署文件是否有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6-05 17:40:12

Ⅰ 行政法規和政府文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答案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因此,制定行政法規是憲法賦予國務院的一項重要職權,也是國務院推進改革開放,組織經濟建設,實現國家管理職能的重要手段。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行政法規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政府文件一般是指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的公民和組織制定並下發的除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具有普遍約束力。

Ⅱ 美日安保條約是美與日簽訂,是否繞過聯合國,如果繞過是否有法律效應,聯合國應辦怎樣角色,謝張教授。

日本與美國簽訂的這一軍事同盟條約是在1951年,這是兩國之間簽訂的,與聯合國無關。此條約不僅構成規定日本從屬美國的法律依據,而且使美國可以在日本幾乎無限制地設立、擴大和使用軍事基地。聯合國對個體國家之間簽訂的條約不具有管理許可權,也不具備約束性。這個問題涉及到國際法,不是三句五句能解釋清楚。聯合國在類似條約面前是很尷尬的。

Ⅲ 合同簽訂後,投標書是否還具有法律效力

投標書是合同不可分割的附件,但合同的效力大於投標文件,也優先於投標文件。
有沖突按合同執行。

Ⅳ 簽的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簽的協議書是否有法律效力根據情況而定:
1、只要協議書的內容沒有法律所禁止的規定,並且是在雙方公平、自願的情況下達成的,就有法律效力;
2、如果協議中的內容涉及部分法律禁止的規定,也不能完全否定協議書的法律效力,但對法律有禁止規定的條款將無效;
3、自行達成的協議是可以反悔,但在訴訟中將做為一項考量的參照。經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公證部門等主持達成的協議完全有效。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約束力,要求人們按照法律文件規定的那樣行為。法律效力有時還指某種行為或事實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夠獲得肯定性法律後果,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夠獲得法律的保護。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為和事實的效力是規范性法律文件所賦予的。只要國家機關依據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就具有一定的效力。
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Ⅳ 兩人簽的協議是否有法律效益

1、兩來個簽的協議,沒有法律公證一自樣有效。
2、協議經過雙方簽字,就等於雙方的法律,必須履行協議內容,如果一方不履行協議內容,就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3、協議中沒有提及違約需要承擔的責任,如果沒有約定具體約定違約責任,如果一方堅持不履行協議,可以起訴,通過法院判決要求其繼續履行,並且要求承擔經濟損失。

Ⅵ 國家間的合作備忘錄有什麼作用

「國家合作備忘錄」又稱「合作意向書」,是在兩國初步洽談確定雙方皆有合作意願後,即可先簽署的文件。其主要意義為: 1. 確保雙方合作之可行性及合作意願 ;2. 保護雙方在洽談中提及之營業秘密 。一般的合作備忘錄內容大多相當簡約,只具備暫時的預約性質,故洽談過程中合作備忘錄並非必要,一般在沒有簽署正式合同之前這些前期文件也都不具備法律效力,簽署國可以隨著本國政府領導班子或者戰略政策的轉換而選擇是否繼續深入執行,例如一年來大家津津樂道的 「 大米換高鐵 」 「 中泰兩國遊客互免簽證 」 等等。

Ⅶ 雙方都在法國簽訂中文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適用哪國法律

都可以。最好寫個仲裁協議。在協議里可以定如果出了問題,哪裡起訴,管轄的事項。

Ⅷ 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決議對會員國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為什麼

聯大決議對其會員國來是否具有法源律效力,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 由於聯合國的職能范圍相當廣泛,聯大決議不僅數量很大,而且內容迥異。同時,決議還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可能是一項建議或請求,也可能是一項決定、聲明或宣言。因此,很難說它們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

  2. 國際社會不存在凌駕各國之上的強制機關,使得這種拘束力的強制性遠遠不及國內法,正基於此,國際法被稱為「軟法」。歸根結底,國家認為自己受這些規則的約束,才是其獲得法律地位的源泉。因此,國家的同意是國際法效力的依據。如果它們在決議案的討論中明確承認決議條款為法律規范,並表示願意承擔遵守的義務,而且決議的文字用語也體現了這一點,那麼就應該認為已經存在了關於這一決議的法律信念,也就應承認其法律拘束力

  3. 聯合國大會的決議反映了各國政府的意願,是世界輿論的積累和集中表達,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

熱點內容
聘用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1 14:23:18 瀏覽:609
江蘇勞動法立法權 發布:2025-02-01 12:09:09 瀏覽:684
新婚姻法24條廢除了嗎 發布:2025-02-01 12:01:25 瀏覽:169
河南電視台法治頻道記者 發布:2025-02-01 10:51:14 瀏覽:82
猇亭區法院 發布:2025-02-01 10:37:55 瀏覽:948
律師樓備案 發布:2025-02-01 10:37:54 瀏覽:522
巨鹿法院迫賣 發布:2025-02-01 10:36:25 瀏覽:790
童裝店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1 10:02:53 瀏覽:693
六安工傷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2-01 09:44:30 瀏覽:159
河南項城法律咨詢中心 發布:2025-02-01 09:42:55 瀏覽: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