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賬務造假的法律責任
⑴ 會計做假賬要承擔什麼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四十條規定,因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賬,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佔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得再從事會計工作。
⑵ 公司財務造假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公司財務造假,法人違反相關規定的,應承擔賠償責任,由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公司損失的,要對公司進行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條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百零二條
公司在依法向有關主管部門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等材料上作虛假記載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由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⑶ 公司財務造假法律責任
公司財務造假法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是:對公司的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公司應當依法建立本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在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三條公司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建立本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第二百零二條公司在依法向有關主管部門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等材料上作虛假記載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由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⑷ 財務數據造假認定刑事責任是什麼
財務數據造假的刑事責任:如果構成逃稅罪的,一般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逃稅數額巨大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則處三至七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
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