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健身法律責任

健身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23 10:41:06

Ⅰ 法律問答:健身房運動受傷是誰的責任

客戶在健身房使用器械時受傷的事也偶有發生,如果發生了,應由誰來承擔賠償責任呢?

案例:原告方某是被告某某市UDD健身會所會員,2012年4月30日健身時左手第四指被健身器材壓傷。經診斷為左手第四指末節榨傷伴開放性粉碎性骨折。因被告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致使方某受傷。被告拒不承擔任何賠償責任,認為其盡到了安全保障義務。且體育健身運動本身就存在風險,方某從事健身運動,應認識到風險的存在,方某不能因健身運動受傷而要求提供器材者承擔責任,由此引發爭議。

那麼,健身會所是否應該承擔責任呢?根據原告提供的出警記錄及證人證言,完全可以證實,原告第一次在被告處體驗健身服務時,由於被告沒有健身教練現場指導,也沒有進行風險提示和告知義務,導致原告在健身時左手第四指粉碎性骨折。被告作為健身會所的管理者和經營者,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這是一種法定義務。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第一款規定: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並說明和標明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發生的方法。

在本案中最為直接的體現是,被告對於其管理區域內,健身活動有可能發生的不安全因素應進行提示、說明,並進行適當的勸告和協助,所以應承擔主要責任。但原告方某作為從事體育健身運動的成年人,應認識到從事體育健身運動受傷的風險,在使用健身器材時應按照健身器材的使用方式正確使用,原告自身也存在過錯,應承擔次要責任。最後,法院判決被告承擔70%賠償責任,原告方某自身承擔30%責任。

所以健身房在經營過程中,對於客戶人身安全應加強管理和指導,避免類似案例發生。另外,與會員簽署運動風險免責協議,在入會協議中明確健身房進入須知,通過簽訂合同/協議規避此類風險也是一種必要的方式。

Ⅱ 健身房倒閉股東負法律責任

具體看健身房的經營資質,如是合夥的,可能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是有限責任公司,只在公司出資范圍內承擔責任。

如有疑問,歡迎追問,如無疑問,請好評。

Ⅲ 被起訴的健身房換名字還承受原來的法律義務嗎

被起訴的健身房,我認為更換健身房名字沒有,因為法院所追查的是健身房法人,與健身房名字沒有關系。

Ⅳ 健身房倒閉員工告訴會員找老闆的方法用承擔法律責任嗎

健身房的員工如果不是股東的話,是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只有健身房股東和法人代表需要承擔健身房倒閉後,對會員的賠償責任。

Ⅳ 請問法律專家,在健身房開著跑步機玩手機時摔傷骨折了是誰的責任

摔傷者過錯,負主要責任,健身房未進行制止,負次要責任。

Ⅵ 開健身房的法定代表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觸犯法律責任,嚴重者會坐牢

只要法人遵紀守法就沒有事,就算是出現什麼事故也不可能坐牢,花錢就能擺平。

Ⅶ 在健身房鍛煉突發心梗,可以追究健身房法律責任嗎

你自帶的教練如果不是會員的話,卻在人家開設的健身房裡進行健身指導,的確有些不合適,當然是否違法我是不知道,不過健身房的人肯定是不會同意你的做法的

Ⅷ 我們是健身房的教練偷偷去別人健身房鍛煉了要付法律責任嗎

去別人的健身房你的身份就是顧客,跟你自己就是教練沒有任何關系的

Ⅸ 健身房倒閉法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法人是在法律上人格化了的、依法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並獨立享有民事權利、版承擔民權事義務的社會組織。所以你說的應該是法定代表人,公司破產一般情況下,法定代表人是無責任的。
《公司法》規定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公司承擔責任外,對於公司法定代表人可被處以行政處分(通常為國有企業)、罰款,構成犯罪的,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當然你也可以因此要求民事賠償:
(一)公司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特定經營活動,非法經營的;
(二)公司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三)股東或公司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四)公司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五)公司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變更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六)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Ⅹ 健身房的會員被老闆打傷能追究法律責任嗎

打人違法,應當依法追究打人者的法律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版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權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熱點內容
刑法宮廷劇 發布:2025-02-04 15:59:01 瀏覽:588
經濟法自然人 發布:2025-02-04 15:43:42 瀏覽:739
行政法庭審筆錄 發布:2025-02-04 15:22:21 瀏覽:280
民事訴訟法是民告官嗎 發布:2025-02-04 15:06:06 瀏覽:876
國家法官學院新校區 發布:2025-02-04 14:39:00 瀏覽:126
2014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試題 發布:2025-02-04 14:26:57 瀏覽:706
最新勞動法保胎怎麼發工資 發布:2025-02-04 14:12:58 瀏覽:161
兩高司法解釋最新 發布:2025-02-04 13:55:39 瀏覽:682
李榮凱律師事務所法律咨詢 發布:2025-02-04 13:55:26 瀏覽:233
違反工會法的法律責任分為哪幾類 發布:2025-02-04 13:49:52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