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管轄的法律效力
1. 監察機關有監督權嗎具體有什麼權力
一、哪些事項屬於紀檢監察機關信訪舉報受理范圍?
1、對黨組織、黨員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黨的紀律行為的檢舉控告;
2、對監察對象(監察法規定的六類公職人員)不依法履職,違反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以及道德操守等規定,涉嫌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費國家資財等職務違法犯罪行為的檢舉控告;
3、黨員對黨紀處分或者紀律檢查機關所作的其他處理不服,提出的申訴;
4、監察對象對監察機關涉及本人的處理決定不服,提出的申訴;被調查人及其親屬對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法規、侵害被調查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提出的申訴;
5、對原行政監察機關作出的政紀處分和其它處理決定不服未超過申請期限,提出的申訴;
6、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批評建議。
2. 什麼監督可以直接產生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直接監督是指監督主體的監督行為能直接產生法律效力。包括行政監察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和上級公安機關等監督行為。人大執法監督、各級行政監督、政協監督、紀檢監督、司法監督,均可以直接產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 第三條 人民檢察院通過抗訴、檢察建議等方式,對民事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
第五十條 人民檢察院對審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區分情況作出下列決定:(一)提出再審檢察建議;(二)提請抗訴或者提請其他監督;(三)提出抗訴;(四)提出檢察建議;(五)終結審查;(六)不支持監督申請;(七)復查維持。負責控告申訴檢察的部門受理的案件,負責民事檢察的部門應當將案件辦理結果告知負責控告申訴檢察的部門。
第五十二條 人民檢察院受理當事人申請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監督的案件,應當在三個月內審查終結並作出決定,但調卷、鑒定、評估、審計、專家咨詢等期間不計入審查期限。對民事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監督案件和對民事執行活動監督案件的審查期限,參照前款規定執行。
3. 監察局和檢察院有什麼區別嗎
監察局是中國地方政府機關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人民政府行使監察職能的機關,與中央政府的監察部、省、自治區政府的監察廳對口。
檢察院是世界各國普遍設立的國家機關,人民檢察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
區別在於:
監察局一般是針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一般性的違法違紀行為做出的檢查監督和警示。上報公務員管理部門備案,提出建議書調還崗位,一般的是以行政處分為主要手段。
檢察院一般的只能是配合協調和主管公檢法的司法工作,審核法院公安局的司法行為是否合法等。對貪污瀆職類案件和危害社會的刑事案件進行偵查起訴和依法監督等。
4. 行政監察機關的法律地位、主要職能及其與公安機關的關系是什麼
《行政監察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監察機關為行使監察職能,履行下列職責:(1)檢查國家行政機關在遵守和執行法律、法規和人民政府的決定、命令中的問題;(2)受理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違反行政紀律行為的控告、檢舉;(3)調查處理國家行政機關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違反行政紀律的行為;(4)受理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不服主管行政機關給予處分決定的申訴,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由監察機關受理的申訴;(5)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監察機關履行的其他職責。
與公安機關的關系就是,監督、監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