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企業員工培訓法律知識
Ⅰ 企業法律培訓的意義
1、可以讓員工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
2、可以減少工作中的錯誤,預防法律糾紛發生;
3、遇到糾紛不慌張,運用法律知識解決糾紛,挽回損失等。
Ⅱ 法律法規對安全培訓都有哪些要求
一、培訓要求:
必須對單位所有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
員工每年必須接受不少於20小時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二、培訓內容:
「安全生產法」規定的相關員工教育和培訓內容。如:從業人員規定、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規定、特種作業人員規定等內容進行培訓。 對本單位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進行識別分析,並提出有效的防範措施。
「安全生產法」、「勞動法」等其他法律法規中規定的從業人員對個體防護用品的要求、配備規定、佩戴要求等相關內容進行培訓。
班前班後會記錄、設備運行、維護、檢修記錄、安全檢查記錄、監測記錄、檢驗記錄、會議記錄、隱患上報規定、事故上報規定等內容進行培訓。
《安全生產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司爐工上崗操作證》、《電工進網許可證》、《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資格證》等證件的法律法規要求進行培訓。
特種設備監測檢驗規定進行培訓。
員工法律法規意識的調查表反映出的法律法規問題。
國家新出台的安全政策、規程等相關法律法規。
針對員工日常工作中暴露出欠缺的法律法規。
三、培訓准備
根據培訓主要內容收集整理資料編寫講議。
制定「培訓計劃安排表」。(要求: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培訓內容、培訓教師、組織單位、培訓參加人數。)
制定培訓管理制度。
根據培訓內容製作《法律法規試卷》。
四、考核
培訓結束後要對參加培訓人員進行書面考試。
對試卷要進行判卷、打分,60分以上為合格,低於60分的重新組織培訓考試。
五、培訓管理,所有培訓的簽到表、分數登記表、培訓計劃安排表、培訓講義等資料和記錄進行整理裝訂存檔,妥善保存。
員工獲取相應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有效途徑:
公司為各單位定有「中國安全生產報」、「長治日報」、「山西日報」等報刊,通過閱讀獲取。
公司每旬下發內部報刊「食品安全」報到分公司,由分公司下發到各車間、班組,便於員工獲取相應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
通過分公司的宣傳欄、板報及各種會議來獲取。
員工參加單位內部或外部舉行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培訓班來獲取相應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
通過網路查詢下載、看電視等媒體可以獲取相應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
Ⅲ 給員工培訓法律法規,用什麼形式會有趣
可以選擇戶外拓展培訓。
在培訓的過程當中,如果是做戶外拓展訓練的話,就應該在培訓的過程當中,加入一些游戲內容,當然這些游戲並不只是有趣,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游戲培訓員工的一些技能。
比如說,通過組織一些團隊游戲,可以讓團隊凝聚力大幅提升,只要企業擁有了凝聚力,才能夠更好的發展。
除了能夠提高凝聚力之外,也可以通過各種游戲,讓其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提高員工的能力。
Ⅳ 有關企業職工法律知識培訓
市場經濟,企抄業同樣需要法律培訓,增強法律意識,提高企業、職工的法律風險防範能力。根據培訓對象的不同,確定相應的培訓內容。比如,職工經常打架,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法律培訓,介紹刑法、治安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內容。
Ⅳ 企業給員工培訓的內容有哪些
一般來說,培訓內容包括三個層次,即知識培訓、技能培訓和素質培訓。
知識培訓是企業培訓中的第一個層次。員工聽一次講座或者看一本書,就可能獲得相應的知識。知識培訓有利於理解概念,增強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
技能培訓是企業培訓中的第二個層次。招進新員工、採用新設備、引進新技術等都要求進行技能培訓,因為抽象的知識培訓不可能立即適應具體的操作。
素質培訓是企業培訓中的最高層次。素質高的員工即使在短期內缺乏知識和技能,也會為實現目標有效、主動地進行學習。
培訓的成本估量
培訓所應產生的相關費用,如場地費、教材費、人員成本、課件等等,均應提前做好估算報表並做好與領導的匯報、財務部的溝通。
培訓資源的確定:
培訓資源可分為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內部資源包括企業的領導、具備特殊知識和技能的員工,外部資源是指專業培訓人員、公開研討會或學術講座等。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各有優缺點,應根據培訓需求分析和培訓內容來確定。
培訓方式:
企業培訓的方法有很多種,如講授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視聽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種培訓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優缺點。為了提高培訓質量,快速達到培訓目的,可以通過輕速雲線上培訓平台採用網路培訓法,使用靈活,節省學員集中培訓的時間與費用。
Ⅵ 企業應如何開展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啊
這是一個好的問題。開展法律法規教育,依目的而可以採取多種方式。
1.法律普及目的內:可以通容過講座、書刊、公告、組織別的晨會、競賽等方式進行。
-利用員工休息或者是用餐之餘,做一個投票或者是電子信件的方式,進行互動活動。
2.告之目的:職代會、工會,公告欄,告之書等方法進行。
Ⅶ 企業工作人員應該學習哪些法律知識,才能有效的保護自己
勞動法跟勞動合同法當然是首選,合同法懂一些也是不錯的。
Ⅷ 企業員工法律培訓
一、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二、故意損壞財物罪。
三、破壞生產經營罪。內
四、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容位、人民團體印章罪。
五、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案。
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七、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八、職務侵佔罪。
九、挪用資金罪。
十、保密法。
Ⅸ 給公司員工培訓法律知識,除了商業秘密、安全生產法、勞動法之外,還有什麼可以培訓的
也不知你是什麼公來司,自主要從事什麼業務,所以只能看公司需要咯,不過民法、刑法是基礎,但這二部法都不是一兩場培訓就有效果的。
如果是走個形式,就如1L所說請政府監管部門來講唄,隨便什麼法都無所謂。
若非要補充點的話,員工們就隨便再學學保險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等小法吧,要簽合同的領導們就學學合同法吧。
Ⅹ 企業員工為什麼要學習法律
員工認真學習法律知識,用法律武裝頭腦,使大家都能學習自覺運用法律武器,既維護企業和員工的利益,同時也不損害國家和他人的益。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市場經濟真正成為法制經濟。
在市場經濟中,由於不懂法、不知法使企業造成巨大損失的案例舉不勝舉,如因不懂《合同法》而造成賠償的;因不熟悉稅法造成多交稅或漏稅的等。這些行為的發生必然會影響企業的發展。
所以,在企業中舉行法律知識培訓,使員工了解和掌握相關法律規定和法律程序,是很有必要的。
例
有一家文化傳播公司的前台接待員劉小姐,因不滿現在工作,經朋友介紹在某公司找到了一個負責公文管理的工作。工資雖然沒有太大變化,但對個人的職業發展前景有益處。
提出辭職後,因有一個月的辭職預告期,劉小姐在工作之餘就投入到了去新公司工作的准備。公司在一周內找到了合適的頂替人選,由劉小姐對新招聘人員進行幫帶和工作的交接。三日後,新員工就能獨立承擔此項工作。劉小姐則順利提前從公司離職投入到新工作中。
上例中員工轉換工作的情況很常見,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的地方在於前台劉小姐的專業化。
根據勞動法,員工向公司提出辭呈要提前30天通知,在這30天之內,這名員工不得離職。如果是一名比較專業的從業人員,會這樣利用這30天:首先,在工作之餘投入對新公司的准備和了解中;其次,主動幫公司推薦一個前台來替代自己;再者,如果公司在這30天內找到了合適的人選,應該主動負責對新進人員進行培訓、教練、傳幫帶等等一系列的工作交接。
上例中的劉小姐正是這樣做的,她的做法不僅會給原公司的高層留下很好的印象,而且也會讓自己的新工作在一種美好的情況下順利開始。如果劉小姐因為還要停留一個月的時間而消極怠工甚至做出違法的行為,只會為自己招致麻煩。一個員工專業與否實際上與以後的發展息息相關,上例就是用來強調員工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專業化問題。